第63章
瞳孔有一瞬的颤动,苏源面上笑意不改:“抱歉婶子,我目前不打算谈及婚嫁。”
妇人还要再说,手里被苏慧兰塞了包点心:“天都快黑了,老姐你还不赶紧家去做饭。”
“你要不说我差点忘了,我家那死鬼要回来了。”妇人一拍大腿,临走前还不忘唠叨,“赶紧找个姑娘成亲吧,我像你娘这么大的时候孙子都满地跑了。”
苏源一笑置之,应付了客人几句,抬步走进铺子。
生意和儿子,苏慧兰肯定是选后者。
她送走几位客人,把该收拾的收拾了,利索关上木门。
苏源已经放下书箱和包袱,钻进厨房找吃的。
接近年关,苏慧兰照常做了一大锅卤味,放在碗柜里。
捻起一块瘦肉放入口中,有些干硬,但卤香味十足。
苏源扬唇,还是熟悉的味道。
“好吃不?”身后传来苏慧兰的声音。
苏源侧首,竖起大拇指:“娘做的菜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纵使明白源哥儿是在哄她,苏慧兰还是眉开眼笑,紧接着又上下打量苏源:“一年不见,源哥儿瘦了不少。”
说话时眼中带着心疼。
十岁时苏慧兰是这般称呼自己,十七岁时依旧不改。
苏源没有丝毫的不自在,相反的,他觉得这个称呼是表达亲近的一种方式。
“没瘦,只是身量长高了。”苏源温声道,又揭开锅盖看了眼,里头空空如也,只残留着炒菜的痕迹,“娘咱们晚上吃什么?”
“昨天做的卤味和肉丸子热一热,再煮个汤,你看行不?”苏慧兰用征求的口吻,“这两天生意太忙了,吃过饭锅都来不及洗,源哥儿你等我会儿,顶多两刻钟就能开饭了。”
苏源倒是不挑,随口应了,同时卷起袖子:“我给您搭把手。”
苏慧兰也没拦着,母子俩一边做饭一边谈天。
苏源讲述在府学和书院的一些日常,苏慧兰则把家里的情况大致说一遍。
厨房里,锅碗瓢盆不时发出叮当声响,清脆且温馨。
两刻钟后准时开饭。
苏慧兰自个儿还没吃,先拿筷子给苏源夹了好些菜:“尝尝看,我在里头加了几小段红尖。”
苏源看着米饭上堆起的山尖尖,沉默两秒,还是依言吃了,随后点评道:“红尖的香味都爆出来了,只是辣味不太明显。”
苏慧兰这才收手,自己也开始吃:“喜欢就多吃点,娘记得你喜欢鱼汤炖豆腐,明儿一早娘去集市上买新鲜的,回来做给你吃。”
苏源捧着饭碗,弯了弯眼:“辛苦娘。”
“做给你吃,娘可高兴呢。”苏慧兰笑眯眯地说,旋即又想到一件事,停下筷子,“你之前信上说明年要去考会试,那你打算何时出发?”
“从凤阳府到京城,约摸半个多月,我打算提前十来天过去,以防客栈被人订光了。”
最好离贡院近一点,也省去来回奔波的时间。
苏慧兰若有所思,试探着提议道:“不若直接去京城租个小院,或者直接买一个。”
苏源一怔,大脑飞快转动起来。
京城乃天子脚下,寸土寸金之地,房价肯定也是高得吓人。
不论是租赁还是直接购买,都要花不少银钱。
苏慧兰见苏源迟疑,把其中缘由分析给他听:“你如今已是解元,不出意外的话,会试肯定能考中,考中了就要留在京城,入翰林院,总得有个住处。”
苏源面露深思。
苏慧兰又道:“还有就是,租赁的房屋终究不如直接买下的好,万一哪天主人家反悔了,还要四处找房子搬家,麻烦得紧。”
苏源被他娘说得有些意动,等吃完饭,回屋翻出小金库,轻点一番。
几年过去,当初苏慧兰给他做的小布袋早就装不下这般多的银钱。
铜板和银锞子都被他换成了银票,整整齐齐地放在木匣子里。
将厚厚一沓银票取出,指尖不经意触碰到微凉的存在,是当初福公公替当今送来的龙纹玉佩。
苏源只看了眼,耐心将银票数算一遍。
除去当今赏赐的六千两,专属于他的小金库就有三千多两。
只差三百多两就能凑齐一万两。
等过两日唐家管事把年底分红送来,就能超一万两了。
自从苏源把红尖分给唐家,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关系。
之后的红尖酱和红尖粉也有一部分放在酒楼代为售卖,每年也能赚上不少。
更遑论苏源借技术入股,每隔一段时间就出一两道新菜,以致于唐家酒楼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分店已经开到隔壁府。
摊子越铺越大,苏源作为唐家酒楼的小股东,腰包也越来越充实。
之前苏源是想把这些银钱交给苏慧兰的,只是苏慧兰怎么都不肯收,他也只能作罢,自行存放在木匣之中。
“暂且买个三进的,到时候把娘接过去,唐胤和方东也得有住处。”
这么一算,差不多要花个几百两银子。
勉强还能接受,苏源将银票竖起,在木匣上怼了两下,确保整齐后放回匣子里。
数完了银票,苏源又打开书箱,把里头的书本一股脑翻出来放在桌案上。
挑选了几本可能会用到的,一转身进了自习室。
再出来已是一个时辰后。
苏源刚动弹一下,准备起身熄灯,屋外响起窸窣脚步声。
迟疑片刻,轻唤:“娘?”
“源哥儿还没睡?”等苏源开了门,就见苏慧兰手里捧着个茶碗,“晚上吃的有点咸,渴了起来喝水。”
到底儿子长大了,苏慧兰止步于门口,也没往里看,轻声说:“这一路车程颠簸,今晚就别再看书了,好好歇一晚,想看书明天也能,身体要紧。”
苏源忍下到了嘴边的哈欠,尾音有些失真:“我知道了,正要睡呢。”
苏慧兰喝完最后一口水,说了声好,回屋歇息去了。
苏源关上房门,顺手熄了灯,摸黑爬上床,仰面躺下。
不消多时,意识就沉沉坠入黑暗之中。
一夜好眠。
翌日一早,苏源身着青色圆领袍,拎上年礼去拜访季先生。
唐胤和方东还在府学,要等到年末考核结束才能回来。
左右闲来无事,就提前一两日来给季先生送年礼,也和先生叙叙旧。
一晃七年过去,季先生的私塾一如从前那般,只是从外观上略微陈旧了些,屋顶的瓦片泛着岁月的痕迹。
苏源每年都会过来,久而久之私塾看门的老叔已经记住他了。
瞥到苏源手里拎着的熏肉、腊肠和干笋,老叔咧嘴笑:“小公子又来看季先生了啊?”
苏源将提前备好的一串干笋递给老叔:“这干笋是今年新生的,不论是清炒还是做配菜,味道都很不错,您带点回去尝尝。”
老叔推辞一番后还是收下,末了又好心提醒一句:“前段日子季先生病了一场,虽已痊愈,但我总觉得他少了点精气神,现在你来了,季先生一定会非常高兴。”
苏源心神一动,方意识到如今季先生已至知命之年。
“多谢老叔提醒,我这就进去了。”
这几年来,私塾的学生走了一波,又很快有新的加入,苏源放眼望去,竟找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终究是各奔东西,奔赴属于自己的人生了。
苏源无声感慨,敲响季先生的房门。
“笃笃笃——”
三声过后,苏源清晰地听到咳嗽声,不多时又恢复如常:“进来。”
苏源推开门,迎上季先生诧异的目光:“先生,我回来了。”
季先生狠狠揉了两下眼睛,确定自己不是出现了幻觉,脸上登时浮现笑容:“苏源!”
一边说着,一边急忙起身。
许是起猛了,他身子陡然摇晃两下,双手撑在桌面上,才堪堪稳住身形。
苏源神色骤变,放下年礼冲上前,扶住季先生:“先生您慢些。”
说话时,双眸在不着痕迹地端量着季先生。
也不知是否与大病一场有关,季先生明显比上次见面时瘦削、苍老了许多。
两颊几乎挂不住肉,鬓角也白了大半,好似初冬的碎雪停驻在那上面。
季先生笑着摆摆手:“我这是上了年纪,和我同龄的差不多都有这么个反应,你不必担忧。”
苏源喉咙发紧,许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先生定要长命百岁才是。”
季先生对他的意义十分特殊。
他不仅是苏源的启蒙恩师,在求学路上也给了苏源诸多精神方面的引领与指导。
季先生微微仰头,惊叹道:“源哥儿个头又蹿高了,再这样下去,为师日后想看请你都要费劲了。”苏源闻言哭笑不得,搀扶着先生的手纹丝不动,同时弯腰低头:“这样,您可看清楚了?”
季先生不住点头:“看清了,看得不能再清楚了。”
苏源莞尔:“先生您坐下歇着,我给你泡壶茶。”
说着就跑去一旁忙活。
季先生靠在交椅上,抬手捋须:“这半年在书院学得如何?”
这些年苏源一直和季先生保持书信联络,包括中举和前往松江书院也都写在了心中。
季先生心底骄傲,又十分关心苏源的学习进展。
苏源手上动作不停,将进度说给先生听,忽而想到什么,抬手探入袖中。
摸了一把,什么都没摸到。
苏源神情有些懊恼:“原本我是打算将笔记带来的,谁料竟忘在家里了。”
季先生摆手道:“无妨,反正我这里的学生顶多就是童生,你的那些笔记多半是用不上的。”
苏源手腕轻动,杯中清茶晃动:“反正过几日唐兄和方兄回来,我还要和他们一起来探望先生,届时再带来也不迟。”
“先生应该记得,我教的那些学生就是童生,一部分笔记内容也是针对他们的。”
季先生:“那好,辛苦你跑一趟了。”
苏源回头一笑:“能帮上师弟们,我很开心。”
季先生眼角皱纹加深,久久未散。
“好了。”苏源端着茶杯上前,“先生尝尝看我的手艺。”
季先生浅酌一口,中肯点评:“不错。”
泡茶的手艺是苏源在书院跟王教习学的,虽比不上那些个茶道大师,但也略有小成。
得到先生的认可,苏源不免心生欢喜。
再一看时辰,快要到上课时间,遂起身道:“上课要紧,过几日我再来看您。”
“好。”季先生爽快应下,拿上书本往课室走去。
苏源紧随其后,在岔道口与先生分别。
......
腊月二十七,唐胤和方东乘马车回镇上。
尚未下车时,唐胤还同好友嘀咕:“你说源哥儿何时回来,可别卡在年三十。”
方东掀起眼帘:“应该不会,源弟不是说了,书院腊月十五就考核了。”
“也是。”唐胤大马金刀地坐着,摸索下巴,“话说半年不见,不知源哥儿长高了没有。”
方东不紧不慢地将书本翻页:“我记得源弟离开前就跟你差不多高了,以他蹿个儿的势头,说不准现在已经比你高了。”
唐胤表情僵住:“不、不会吧?”
方东轻哼一声,继续看书。
一刻钟后,马车在杨河点心铺门口停下。
刘兰心还在铺子上,方东打算傍晚和他娘一起回村。
方东跳下马车,唐胤也跟着下来,拍了拍手:“我去跟婶子打个招呼,顺便问问源哥儿何时回来。”
他才不是急于确认源哥儿的身高是否真的超过了他。
绝对没有!
唐胤在三人中年纪最大,自诩是大哥般的存在,恰好源哥儿年岁最小,肯定没他高。
唐胤暗戳戳想着,脚下不停地进了铺子。
然后,他就被打脸了。
后院,唐胤和苏源面对面站着,略微仰头,露出一张满是呆滞的俊俏脸蛋。
“源源源......源哥儿?!”
苏源双手负后,绕着他转了两圈,口中啧啧:“唐兄啊唐兄,半年不见,你怎的缩水了?”
唐胤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立时一蹦三尺高:“谁缩水了?!我才没缩水!”
苏源只意味深长地笑着。
对面的唐胤每一根头发丝都炸开了:“反倒是你,这半年你磕了什么仙丹灵药不成,怎会长这么高?”
苏源和方东相视一眼,一本正经地说:“哪有多高,也就八尺三左右。”
唐胤手捂着胸口,做作地往后倒去:“源哥儿你太过分了!”
方东眼疾手快一把撑住他,没好气地说:“都是要成亲的人了,怎么还如此幼稚?”
唐胤噎了下,讪讪稳住身形:“我这不是在跟源哥儿联络感情么。”
苏源:“......”
方东:“......”
“不过源哥儿你可能赶不上我的大婚了。”唐胤颇为遗憾,“本来我还想让你和方东做傧相呢,多半是不成了。”
关于唐胤的婚事,一直是唐老板和唐夫人的一大心事。
儿子虽然上进了,考取了功名,但对于男女之事那是完全不感兴趣,每次提起婚嫁之事就要开溜。
连着溜了三年,唐老板夫妇二人也懒得说了,索性放之任之,等他考完科举再说。
谁知就在去年过年时,唐胤陪着爹娘走亲访友,无意中在外祖家遇到一个姑娘。
唐胤对其一见倾心,惦记了整整半年。
最终还是没忍住,写信给唐老板,表达了自个儿的意愿。
唐老板差人一打听,原来这位岳韵岳姑娘是唐夫人舅母娘家那边的小辈。
既然彼此之间有亲戚关联,双方一通气,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之后的几个月,唐胤只要一休沐就往岳家跑,给未来媳妇儿送这个送那个,彼此之间的感情更上一层楼。
方东给苏源写信时曾提及此时,还表示“唐兄的殷勤程度不亚于当初升入甲班、以及考取童生。”
苏源看完,那叫一个啼笑皆非。
不过他也为好友找到合乎心意的另一半而高兴。
“等下次唐兄的儿女满月百天,我再去也不迟。”苏源揶揄道。
唐胤老脸一红,竟舌头打结:“那、那也不是不、不行。”
空气静了三秒。
紧接着,苏源和方东捧腹而笑。
这样娇羞的唐胤,他们还是头一回见。
唐胤也不恼,嘿嘿一笑,浑身散发着恋爱中的甜蜜气息。
苏源不禁扶额:“既然来了,就都留下吃饭吧,吃完再回去。”
唐胤求之不得:“那敢情好啊,坐了一下午的马车,可把我饿坏了。”
方东:“那就麻烦源弟了。”
苏源挥袖:“你我之间谈何麻烦?”说着走进厨房,给苏慧兰打下手了。
唐胤和方东不甘落后,也跟着钻了进去。
一顿饭吃得宾客尽欢,个个撑肠拄腹,坐在那里半天不动弹。
唐胤拿巾帕抹嘴,意犹未尽道:“难怪人人都说天铃是最好吃的东西,它可真是百吃不厌啊。”
在陛下的大力支持下,土豆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百姓们喜爱土豆,不仅仅是因为它超高的亩产,还因为它可以炒煎炸蒸煮,方式多样,味道也会随之发生细微的变化。
苏源对此不可置否,去屋里拿了两本书出来,一人一本:“这是宋山长给我的书,上面有他的批注,你们可互换着看,看完了我这边还有。”
方东和唐胤皆喜不自禁,紧忙接过书,也顾不上身处饭桌前,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苏源一手支着下巴,含笑注视着这一幕。
直到夜幕落下,再看不清书页上的文字,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
唐胤:“那这书我就带回去了。”
方东:“多谢源弟,这书我定会好生保管。”
苏源一一应下,在他们离开前说:“明日去私塾吗?”
二人异口同声:“去!”
这是他们三人每年的必备项目,早已成为习惯。
送走了阔别已久的好友,苏源收拾了碗筷,洗漱后回屋歇息了。
又在自习室里待了许久,出来后也不过过去一个时辰。
躺在被窝里做一套眼保健操,缓解双眸的疲劳,苏源又往被子里缩了缩,阖目睡去。
次日,三人一道前往私塾。
这回苏源总算带上了笔记,将其郑重交给季先生。
当被请求考校他们的时候,季先生先是一愣,连连摆手:“你们可都是举人,功名比我高得多,我又怎能......”
后面的话在三双满是恳切的眼睛的注视下又咽了回去,无奈一声叹:“罢了,我答应。”
苏源三人皆露出轻松笑意。
在苏源看来,即便季先生的功名只止步于秀才,但他的人生阅历远远高于他们。
与季先生交流,接受他的考校,可谓裨益颇多。
考校结束,季先生合上书本,言辞间不乏欣慰:“很好,都很好。”
又在私塾陪季先生说了会话,苏源才离开。
三人各归各家,为两日后的除夕做准备。
苏慧兰早就收拾好了年货和简单的行李,等苏源到家,母子二人就坐牛车回村去。
牛车上坐满人,有福水村的,也有沿路村落的。
苏源母子刚坐上牛车,就被团团包围住。
态度一如既往地热切,只是称呼发生了变化。
从苏秀才变成了苏举人。
“苏举人回村过年啊?”
“苏举人个头真不小,俺村里的大小伙子都没你高呢。”
“苏举人准备啥时候当状元啊?”
“苏举人......”
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苏源挑着一些回答了,实在回答不出的,只作没听见。
“苏举人快二十了吧,搁咱村里都能做三个娃的爹了,你咋还没成亲呢?”
空气静了一静。
没等苏源回话,有人忍不住怼他:“苏举人可是要读书做官的,哪有空成亲,真是那什么不急太监急!”
男人一时下不来台,还想再阴阳几句,倏然对上苏源泛凉的双眸,后背汗毛倒竖,硬是把话给咽了回去。
讷讷嘟囔:“我就这么一问,你个婆娘可真凶。”
然后自觉缩到了角落里。
半个时辰后,牛车抵达福水村。
路过苏大石家,苏源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下意识往里看去。
只见苏青云身着粗布长衫坐在屋檐下,他四周围着好些年岁不大的孩子,有男有女。
苏青云好像在说故事,不时引得孩子们又蹦又跳,拍手欢呼。
苏源见状,嘴角弧度扬起。
看得久了,苏青云也察觉到苏源的目光,抬头看过来。
二人四目相对,苏青云先是一愣,而后露出温雅的笑,张嘴说了什么。
苏源离得远,光从口型也能猜到几分,苏青云在同他打招呼。
苏源颔首示意,并未打扰院子里和睦的气氛,转身朝老屋走去。
在村里待了六天,期间与苏青云一道给孩子们上了几堂课。
年初四,苏源回到镇上。
年初十,苏源启程前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