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山和大海
第一次入京遇冷后,从长安城离开的李白,酒喝得越来越多,心中一片纷乱。在嵩山见到昔日挚友元丹丘,已然奔四的李白感到由衷羡慕。
李白与元丹丘深厚的羁绊,今天看来,仍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气激道合,结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云海,不可夺也”这种感情浓烈的句子像极了情话,但并不觉得肉麻,世间所有的情话在二位挚友的羁绊面前,都显得滑腻庸俗、黯然失色。两个人一起炼丹,一起遨游,一起吃喝,一起睡觉,或者一起不睡觉:“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说起来,元丹丘这个人,一生干过的最著名的事,还当数被李白劝过酒,那首《将进酒》实在太过出名:“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点跟汪伦很像,后者一生最高光的经历,是为李白送过行,《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为隐居的道士(道隐者),在元丹丘眼中,李白的烦恼让人十分费解:世间纷纭都是身外之物,而他的征途是学道修仙、心游无极。没有期待,没有杂念,心海无风无浪,如雪夜月下之冰湖,一片皎然通透。
元丹丘的境界也许没有王维高,但相比李白,还是明白多了。
看到元丹丘这样的人,李白不可能不扪心自问:我李十二又何尝不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看破红尘的世外高人?二人枕股而眠的时光,河南广袤的夜色里,把自己灌醉后仍无法入眠的李白,一定见识过得道高人元丹丘沉静均匀的呼吸声。
那恍惚如梦的片刻,李白大概也会想成为像元丹丘那样的人吧?
我敢打赌,有个念头一定曾经不止一次占据过李白的脑海:从明天起,把所有的焦虑和不甘全扔到炼丹炉焚灭,然后沐浴更衣,喂马砍柴,周游世界,我李先生一定可以成为大唐盛世里最幸福的人,嗯!
李白在给元丹丘的诗里明明白白地表达过艳羡,“我知尔游心无穷”,你不羁的痛快我岂会感受不到?但羡慕归羡慕,李白终归是能够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人,李白终归是想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他偏要勉强,他就是倔强。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了渺茫难测的进身的机遇,骄傲如李白竟然在给官僚的信里引用过这句话,并极力称颂对方“笔参造化,学究天人”,但并没有人因此可以问心无愧地责怪他。
一生潇洒不羁,从来骄傲轻狂,张口怼天怼地,那是鸡汤作者们脑补出的李白。真正的李白是血肉之躯,是迷途羔羊,只是繁华盛世里千千万万个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的人中稍微英俊些的一个罢了。
有句粗俗的话叫“再好的汉子也顶不住三泡稀”。不是汉子不够阳刚,也不是拉稀这事儿多严重,可怕的是“三泡”。在连续的失败面前,强悍如李十二,心中的火焰也逐渐黯淡了。
误学书剑,薄游人间,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有才无命,甘于后时。刘表不用于祢衡,暂来江夏。贺循喜逢于张翰,且乐船中。
——《暮春于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
一大堆典故不需要管它,“暂来”“且乐”都是骗人,你只要认识“有才无命”四字就好。什么叫“有才无命”?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来,晴雯显然是《红楼梦》里最会谈恋爱的人,令狐冲显然是《笑傲江湖》里最应该娶小师妹的人,灰太狼显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最应该吃到羊肉的人。
至于李白,我不知道他除了能写出动人的诗歌之外,究竟能不能平定边疆,能不能整顿乾坤,能不能十步杀一人,能不能诗剑济苍生,但无论怎样,在那样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和老外都能建功立业的宏伟盛唐,李白这样的人至少应该得到一个尝试的机会吧?
传说,从前有个婆婆曾经告诉少年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四十年青春消磨殆尽,衣裳单,岁月深,铁杵依旧傻大黑粗,人生仍然大海捞针。实际上,那老婆婆跟安期生一样,也是骗子,按照老婆婆的方法,或许真的可以磨出针,但真的太浪费材料了。
写出“有才无命”四个字的那个瞬间,李白终于有勇气总结自己的过往:青春逝去,中年丧妻,四海飘零,无枝可依。这样的中年,一两顿断片儿之饮根本拯救不了。
按心理学的说法,这时的李白应该已经陷入了某种“习得性无助”。他那些年的诗读起来尤其带感,但仔细一琢磨,你会发现,那些句子真的特别像出自心理医生之口。对于了解李白过往的人,他的举动并非不可理解:久病成医,自古而然。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阳歌》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据敦煌手抄版,该版出唐人之手,或更近原诗)
喝着度数并不高的酒,说着自己并不信的话,李白的做法似乎不可能取到成效。
在夫人去世之后,心情更加糟糕的李白一度搬去了山东,想跟随大唐第一剑客“剑圣”裴旻继续学剑。为什么去山东?除了“剑舞”裴将军在那里之外,山东本身也足够特别:那里有山和大海。
秦始皇眼中,泰山是最崇高的山,山东的大海是最神秘的海。
山有山神,海有海仙,人生的无穷追问,只有山海可以聆听。
对那时的人来说,山与海,比星辰宇宙更令人神往:星空虽浩瀚,却离凡人太远。
李白眼中也一样。
山海之地,也是诗书之乡。真的到了山东,李白才发现,自己跟山东的很多读书人根本聊不下去,他忍不住发脾气骂人:“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得,又要搬家。
一个携家带口的中年人,仍然像一个大侠那样活着。
散漫的隐居,临时起意的旅行,或者因心情不佳而突然实行的举家搬迁,对李白来说都再正常不过。今天的北漂、沪漂跟李白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李白孩童时起,就在大唐的盛世里飘**,似乎永远无法落脚。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扪胸雄心已甘,举目大势已去,岁月冲淡了忧愁,他几乎已经被自己治愈。这年春天,李白登泰山,留下的诗句不同于以前的酒醉自伤,反而充满了缥缈的仙气:
游泰山六首(节选)
李白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泰山绝顶,仙女们非要拉李白成仙,李白半推半就,心中飘飘然。
人生到了这般境界,还要什么自行车?
孔子登泰山只不过弱弱地小了一下天下,李白到了泰山直接把宇宙都敢小了,他看不起孔子我一点都不奇怪。宇宙在李白眼中都不算什么了,所谓盛世长安城,不过比曼哈顿岛略大一些罢了。
昔日最想留下的地方,现在像一粒尘埃。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李白的偶像都是大骗子了:他发自内心地想要被骗。在没有骗子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自己骗自己,要知道,这比被别人骗可痛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