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末建安中①,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②,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③。“十三能织素④,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⑤,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⑥。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⑦,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⑧,大人故嫌迟⑨。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⑩,徒留无所施⑾。便可白公姥⑿,及时相遣归⒀。”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⒁:“儿已薄禄相⒂,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⒃,黄泉共为友⒄。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⒅。女行无偏斜⒆,何意致不厚?⒇”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1)!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2)。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23),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2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26):“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27),会不相从许(28)!”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30):“我自不驱卿(31),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33)。以此下心意(34),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5)!往昔初阳岁(36),谢家来贵门(37)。奉事循公姥(38),进止敢自专(39)?昼夜勤作息(40),伶俜萦苦辛(41)。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42)。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43),葳蕤自生光(44)。红罗复斗帐(45),四角垂香囊(46)。箱帘六七十(47),绿碧青丝绳(48)。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9)。留待作遗施(50),于今无会因(51)。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52)。著我绣裌裙(53),事事四五通(54):足下蹑丝履(55),头上玳瑁光(56)。腰若流纨素(57),耳著明月珰(58)。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59)。纤纤作细步(60),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61)。“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62),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63),泪落连珠子(64):“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65)。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66)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67),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68)!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69)。君既若见录(70),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71),妄当作蒲苇(72);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73)。我有亲父兄(74),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75)。”举手长劳劳(76),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77)。阿母大拊掌(78):“不图子自归(79)!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80)。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81),“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82)。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83)。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84)。”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衔泪答(8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86),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8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88)。”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89),始适还家门(90);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91)?幸可广问讯(92),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93)。“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94)。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95)。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96)。”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97)?”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98)。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99)!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100),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101)?”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102),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103),渠会永无缘(104)!登即相许和(105),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106)。还部白府君(107):“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108),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109)。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110)。”交语速装束(111),络绎如浮云(112)。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113),婀娜随风转(114)。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115),流苏金镂鞍(116)。赍钱三百万(117),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118),交、广市鲑珍(119)。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120)。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21)!”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22),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裌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123),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124)。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125)。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126)。“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127)!”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12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129);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130)。卿当日胜贵(131),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132)。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133)。儿今日冥冥(134),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135)!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136)。”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37)。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38)?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139)。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140)。”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41)。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142)。
其日牛马嘶(143),新妇入青庐(144)。庵庵黄昏后(145),寂寂人定初(146)。“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147)。”揽裙脱丝履(148),举身赴清池(149)。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150)。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5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152),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153),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54)。
【注释】
①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公元196至219年。建安中,即建安年间。
②庐江府:汉代郡名,郡治起初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汉末徙今安徽省潜山县。府,指郡守的官府。
③这两句是以孔雀起兴,写夫妻离散,意思是说孔雀向东南飞去,但因留恋它的配偶而边飞边徘徊顾盼。
④素:白色丝绢。从这一句到“及时相遣归”都是刘兰芝对焦仲卿所说的话。
⑤箜篌(kōng hóu):亦作“空侯”,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
⑥苦悲:痛苦悲伤。《玉台新咏》在此句下有“贱妾留空房,相见常自稀,彼意常依依”三句。是说兰芝自17岁嫁到焦家后,因仲卿忠于职守,平时寄宿府中不常回家,兰芝受虐待无处倾诉,所以心中悲伤痛苦。
⑦入机织:到织布机上去织布。
⑧断:把织物截断,从织机上取下来。
⑨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是兰芝称呼其婆母,指焦仲卿的母亲。故:依然。
⑩不堪:不胜任,受不住。
⑾无所施:没有用处。
⑿白:禀告。公姥(mǔ):公婆。从全诗看,仲卿父已不在,所以公姥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婆母。
⒀及时:趁早,赶快。遣归:打发回去,休弃。
⒁堂上:应作“上堂”。启:禀告。
⒂禄相:古人迷信认为一个人的富贵贫贱都是命中注定的,这句是说:我已注定了运乖命薄。
⒃结发:束发。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已经成年。
⒄黄泉:地下之泉。人死葬于地下,故黄泉是指人的死亡。
⒅尔:如此,这里是指二人婚后的共同生活。
⒆偏斜:不正。
⒇何意:想不到。不厚:不厚遇,不喜爱。
(21)区区:指见识狭小、目光短浅。
(22)自专由:自作主张,不受管束。
(23)可怜:可爱。
(24)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就将上身伸直,成长跪的姿势。伏惟:古人说话时常用以表示卑谦的发语词。
(25)终老:直到死,一辈子。取:同“娶”。
(26)槌:同“捶”,击。
(27)失恩义:恩断义绝。
(28)会:必定。从许:依从允许,答应。
(29)举言:发言。新妇:媳妇。
(30)哽咽:因悲痛而声气阻塞。
(31)自:本。卿:古时君呼臣,或平辈间互称,这里是对妻子的昵称。
(32)报府:一作“赴府”,到郡府去。
(33)相迎取:去把你接回来。
(34)下心意:安下心,沉住气。
(35)重纷纭:再找麻烦。这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再多事接我回来了。
(36)初阳岁:冬末春初的季节。
(37)谢家:辞家。
(38)奉事:侍奉。循:遵照。
(39)进止:举止、行动。
(40)作息:操作和休息。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即操作、劳动。
(41)伶俜(pīng):孤独。萦(yíng):缠绕。这句是说自己一直孤独而又辛苦。
(42)谓言:自以为。供养:侍奉。这二句是说:我本以为自己没有什么过错,只要好好侍奉婆母报答她的恩德就行了。
(43)绣腰襦(rú):一种绣花的短袄。
(44)葳蕤(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刺绣的花样,花繁叶茂,闪闪发光。
(45)斗帐:一种上狭下宽的床帐,形如覆斗。红罗复斗帐,即红罗做的双层斗帐。
(46)香囊:装有香料的小口袋。
(47)箱帘:箱子和镜奁。帘,又作“奁”,梳妆匣子。
(48)绿碧:形容青色。
(49)后人:后来者,指仲卿将来再娶的妻子。
(50)做遗(wèi)施:作为赠送人用的东西。遗,赠送。又作“遣”。
(51)因:机会。无会因:没有见面的机会。
(52)严妆:郑重地梳妆打扮。
(53)绣裌裙:绣花的裙子。
(54)这二句是说:兰芝要尽量打扮得齐整,穿好绣裙后,需要做的事还有四五件。指下文的穿鞋、插簪等。
(55)蹑(niè):踩,穿。
(56)玳瑁(dài mào):一种像龟似的爬行动物,其甲壳有光泽,可作装饰品。
(57)若:或“著”之误。流:飘动。纨素:纨和素都是细绢。
(58)珰(dāng):耳环一类的装饰品。
(59)削葱根:削尖了的葱白。朱丹:一种红色的宝石。
(60)纤纤:细小。
(61)母听去不止:婆母听任她去,并不留阻。
(62)钱帛:指彩礼。
(63)却:还,再。
(64)泪落连珠子:眼泪像串串珍珠似的不断流下来。
(65)好自相扶将:可以很好地侍奉老人。
(66)初七及下九:七月初七是七夕,古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供祭织女,乞巧。每月的十九日是“下九”,妇女们停止针黹,集聚在一起游戏玩耍,叫“阳会”。
(67)隐隐、甸甸:都是车声。
(68)隔:犹“绝”,断绝。
(69)区区怀:真诚的心意。
(70)见:被、蒙。录:记。
(71)磐石:大石。磐石沉重不能移动,以喻忠诚不变。
(72)蒲苇:蒲草和苇子,皆水草,柔韧不可折断,以喻爱情的坚贞。
(73)纫(rèn):当作“韧”。转移:移动。
(74)亲父兄:从下文来看兰芝父已不在,此指亲兄。
(75)逆:违逆。这句是说:违背我的意愿,使我内心痛苦。
(76)劳劳:忧伤。这句是说,二人挥手告别,悲伤不已。
(77)进退:偏义复词,即进见。无颜仪:没脸,难为情。
(78)拊(fǔ)掌:拍手,这里是一种表示惊讶的动作。
(79)不图:没想到。
(80)誓违:违誓。无违誓,即不违反婆家的约束(规矩)。
(81)惭阿母:感到没有脸面见母亲。
(82)大悲摧:极度悲痛忧伤。摧,疑作“慛”(cuī),忧伤。
(83)窈窕:容貌美好。
(84)便(pián)言:善于辞令,有口才。令:美好。
(85)衔泪:含泪。衔,一作“含”。
(86)丁宁:嘱咐。今作“叮咛”。见叮咛,受到仲卿的叮嘱。
(87)奇:佳、好。这句是说:恐怕这样做很不好。
(88)来信:指县令派来的媒人。这二句是说:还是回绝了媒人,等以后慢慢地再说吧。
(89)贫贱:我家门第低贱,这是刘母自谦之词。
(90)适:出嫁。这句是说:刚刚出嫁就被休弃回了娘家。
(91)这二句是说:她连吏人妇都当不了,怎么能配得上贵公子呢!
(92)问讯:打听消息。这句是说:希望你去多打听一些别人家的姑娘。
(93)寻:不久。丞:县丞,官名。
(94)承籍:承继先辈的户籍、家世。有宦官:家中有做官为宦的人。这二句是县丞转述太守的话。兰家女,应作“刘家女”,指兰芝。
(95)娇:娇美。逸:特出,超过一般。娇逸,即特别娇美。主簿:官名,此处应是指郡府的主簿。
(96)直说:直截了当地说。结大义:做亲家,结成婚姻关系。以上四句是县丞到刘家说亲的话。
(97)老姥:刘母自称,即老妇。
(98)怅然:愤恨不满的样子。
(99)作计:作决定,打主意。不量:欠思考,不好好衡量。
(100)否(pǐ):厄运。泰:好运气。这句是说二次结婚一好一坏,真有天渊之别。
(101)其往欲何云:长这样下去又将怎么办呢?
(102)处分:决定,处理。
(103)要:同“约”,约定。
(104)渠:他,指仲卿。无缘:没有缘分,没有机缘。
(105)登即:立即,马上。
(106)诺诺复尔尔:好了,好了,就这样办吧。
(107)还部:回到府衙。白:回报。府君:指太守。
(108)视历、开书:为互文,即为挑选吉日而查检历书。
(109)便:就。利:适宜。六合:古人迷信认为结婚必须选择六合相应的吉日。《南齐书·礼志》:“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月建与日辰相合也。”即子与丑、寅与亥、卯与戌、辰与酉、巳与申、午与未相合,为六合。六合相应就吉利。
(110)良吉:良辰吉日。以上三句是太守吩咐县丞的话。
(111)交语速装束:向各处传话让赶快筹办婚事。交:让,打发。
(112)络绎:连续不绝。为娶亲作准备的人多得像浮云一样连续不断。
(113)青雀白鹄舫:青雀舫和白鹄舫,是贵人乘坐的画舫。龙子幡(fān):一种画有龙形的幡旗。舫的四角插着幡。
(114)婀娜:飘拂动摇的样子。这里是指龙子幡。
(115)踯躅(zhí zhú):缓步前进。青骢(cōng)马:青白杂毛的马。
(116)流苏:用五彩羽毛做成的穗子。金镂鞍:金雕鞍,用金属雕镂的马鞍。
(117)赍(jī):赠送。
(118)杂彩:各种颜色的缎料。
(119)交、广:交州和广州。交州,汉郡名,今广东、广西等地。广州,三国吴置,在今广东省。市:购买。鲑(guī)珍:珍贵的海味。这句是说:还有从交州、广州买来的珍贵海产。
(120)郁郁:盛多的样子。这里是形容人马物品之多。登郡门:登当作“发”。发郡门,即从郡邑出发。
(121)莫令事不举:不要让事情办得不周全。
(122)琉璃榻:琉璃,即玻璃。榻,一种矮而窄的小床。琉璃榻,即镶嵌着琉璃或玉石的榻。
(123)晻晻(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暝:天黑,日落。
(124)求假:请假。
(125)摧藏:摧挫肝肠。藏:同“脏”。
(126)嗟叹使心伤:是说兰芝的悲叹使人听了为之伤心。
(127)以上八句是兰芝对仲卿说的话。
(128)高迁:高升,这里指兰芝再嫁太守之子。
(129)卒:终。这两句是以磐石自喻说:我如磐石一样方正厚实,可以保持千年不变。
(130)旦夕间:一朝一夕之间,极言其短暂。
(131)日胜贵:一天比一天富贵高升。
(132)这二句是说:决定与人世长辞,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活下去了。
(133)严霜结庭兰:寒霜冻坏了庭兰。这三句是仲卿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他和兰芝所受到的迫害。
(134)日冥冥:黄昏日落。这是比喻自己生命即将结束。
(135)不良计:不好的主意。这两句是说:这都怪母亲自己打的主意不好,不要去埋怨鬼神。
(136)南山石:比喻寿命如山之高,如石之固。四体:四肢,指身体。直:舒坦、顺适。
(137)台阁:尚书台。这两句是说:你是家世良好的子弟,先辈在台阁做过官。
(138)贵贱情何薄:你的身份比兰芝高贵,所以休弃了她并不算薄情。
(139)艳城郭:艳于城郭之人,比全城的人都美。
(140)便复在旦夕:很快就可以得到回信儿。
(141)作计乃尔立:自杀的主意就这样确定了。乃尔:如此,这样。
(142)愁煎迫:为忧愁所煎熬逼迫,极端痛苦。
(143)牛马嘶:牛马嘶叫,是说迎亲的牛车马骑之多。
(144)青庐:一种用青布搭成的帐篷,是古时举行婚礼的地方。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内门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
(145)庵庵:同“晻晻”。
(146)人定初:人们刚刚安息的时候。
(147)“我命绝今日”二句:刘兰芝临死时的自语。
(148)揽裙:撩起裙子。
(149)举身:纵身。
(150)华山:应是庐江郡的一座小山。
(151)交通:连接在一起。
(152)相向鸣:相对而鸣。
(153)驻足:停下脚步。
(154)多谢:多多致意。戒之:记住,引以为戒。这是诗人劝告世上做家长的话。
【评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梁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以辞归、送别、逼婚、殉情四段主要情节,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刘兰芝和焦仲卿感情深厚,但在焦母的百般挑剔和多方逼迫之下,刘兰芝被迫离开焦家。二人在依依不舍地分别时约定相互守候。但刘兰芝归家后,屡遭兄长的逼嫁。万般无奈之下,刘兰芝以死抗争,焦仲卿听闻兰芝死讯,亦自缢殉情。在二人合葬的墓地上,枝叶交相覆盖意味着爱情绵延不绝。这首长诗歌颂了坚贞的爱情,感人至深;揭示了封建专制家长在儿女婚姻生活中的反面作用,认为正是他们的骄横和自私,断送了一对爱侣的生命。这一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也刻画得非常成功。刘兰芝的坚贞刚强,焦仲卿的软弱痴情,焦母的专横霸道,刘兄的自私势利,都在诗中得到了极为清晰而深刻的表现。刘兰芝面对婆婆的故意刁难,主动提出遣归,辞归时她向焦母恭敬地告归,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不卑不亢;面对着送别自己的焦仲卿,她则立下“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在生死决断的关头,刘兰芝则对焦仲卿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心存死志,语气坚定。这些人物语言,真切地表现了刘兰芝果敢坚强、善良贤惠而又忠于爱情的性格。焦仲卿性格相对软弱,他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对刘兰芝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显示了他于孝道和感情之间难以取舍的矛盾。但在与刘兰芝辞别之时,却能深情约定“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刘兰芝改嫁的消息传来时,他急忙去见刘兰芝,先是倾诉“吾独向黄泉”的悲愤,然后又相约以死抗争,显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此外,焦母、刘兄等人,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也非常传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描摹出焦母的专横;“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写出刘兄的势利。这首诗以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在艺术上十分成功。清代沈德潜评价本诗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余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
【辑评】
“孔雀东南飞”一句兴起,余皆赋也。其古朴无文,使不用妆奁服饰等物,但直叙到底,殊非乐府。如云:“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又云:“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丹朱。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云:“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旛。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此皆似不紧要,有则方见古人作手,所谓没紧要处便是紧要处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
《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详而有体,五言之史也。而皆浑朴自然,无一字造作,诚为古今绝唱!
《孔雀东南飞》一首,骤读之,下里委谈耳。细绎之,则章法、句法、字法、才情、格律、音响、节奏,靡不具备,而实未有纤毫造作,非神化所至而何?
——明·胡应麟《诗薮》
汉人乐府五言《焦仲卿妻诗》,真率自然而丽藻间发,与《陌上桑》并胜,人未易晓。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焦仲卿》篇,形容阿母之虐,阿兄之横,亲母之依违,太守之强暴,丞吏、主簿、一班媒人的张皇趋附,无不绝倒,所以入情。若只写府吏、兰芝两人痴态,虽刻画毕肖,决不能引人涕泗纵横至此也。
《长庆》长篇,如白乐天《长恨歌》《琵琶行》,元微之《连昌宫词》诸作,才调风致,自是才人之冠,其描写情事,如泣如诉,从《焦仲卿篇》得来。
——明·贺贻孙《诗筏》
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肖其声情,神化之笔也。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否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赴府”云云,“盘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及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乃神化于法度者。
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此诗乃言情之文,非写义夫节妇也。后人作节烈诗,辄拟其体,更益以纲常名教等语,遂恶俗不可耐。观府吏见新妇时,新妇云:“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若在他人,新妇一见府吏便作死语,不应作尔语也……盖情到婉转缠绵,不言节义而节义自见。直写节义,便伧父面目。
——清·沈用济、费锡璜《汉诗总说》
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世,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
引声天籁岂人为,杂沓无文致益奇。前世村讴今绝唱,庐江小吏木兰诗。
——清·管世铭《论诗》
【相关资料】
俞平伯:《漫谈〈孔雀东南飞〉古诗的技巧》《略谈“孔雀东南飞”》,《论诗词曲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杨朴:《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剧——〈孔雀东南飞〉主题的重新探讨》,《名作欣赏》2006年第7期。
周景雨:《〈孔雀东南飞〉真的“脱文”了吗》,《名作欣赏》2010年第4期。
周榆华:《从社会环境来解读〈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内蕴》,《名作欣赏》2010年第8期。
刘安:《再探“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内涵》,《文史杂志》2011年第4期。
陌上桑①
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③,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为下裙⑧,紫绮为上襦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⑾。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⑿,五马立踟蹰⒀。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⒁?“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⒂:“宁可共载不⒃?”罗敷前置辞⒄:“使君一何愚⒅!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⒆,夫婿居上头⒇。何用识夫婿(21)?白马从骊驹(22);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23);腰中鹿卢剑(24),可值千万余(25)。十五府小吏(26),二十朝大夫(27),三十侍中郎(28),四十专城居(29)。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30)。盈盈公府步(31),冉冉府中趋(32)。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
①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上桑是《乐府诗集》中的题名,属于“相和歌辞”。
②隅:角落。
③喜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喜,或作“善”。
④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缠绕篮子的绳子。
⑤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⑥倭堕髻: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⑦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⑧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⑨襦:短袄。
⑩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摸胡子。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的胡子。
⑾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⑿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⒀五马: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⒁姝: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这里指容貌出众的女子。
⒂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⒃不:通假字,通“否”。
⒄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⒅一何:多么。
⒆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⒇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21)何用:何以。
(22)骊驹:黑马。
(23)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24)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25)千万余:指上千上万的钱。
(26)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版本作“小史”。
(27)朝大夫:朝廷上的高等文官。
(28)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29)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专:独占。
(30)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指须发疏薄的样子。颇:稍微。
(31)盈盈:仪态端庄美好。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32)冉冉:走路缓慢。
【评析】
这首《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它叙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个好色“使君”调戏的故事。全诗从内容上可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段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求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词拒绝。第三段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自惭形秽,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秦罗敷貌美品端、坚贞睿智,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陌上桑》可以说是一首对美丽坚贞的女性的颂歌。
整首诗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又具有诙谐的色彩。诗歌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对罗敷美貌的惊叹与欣赏,以至在罗敷之前手足无措的尴尬表现,尤其是“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情境,映衬出罗敷令人惊叹的美貌。这些受人称道的侧面烘托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诗歌后半“使君”的出现,将这一戏剧性场面推向一个**。使君凭着自己的身份,在一步步靠近罗敷的时候,一心以为艳福将至。而罗敷的严词拒绝,尤其是“夸夫”的场面,击垮了使君的自信心,使得他无地自容。在使君丑恶嘴脸的映衬下,更显出罗敷的美好。诗中塑造人物形象,可谓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辑评】
《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桑》以自明,赵王乃止。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
古辞《陌上桑》有二,此则为罗敷也……另有《秋胡行》,其事与此不同。以其亦名《陌上桑》,致后人差互相说,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筐”,盖合为一事也。
——宋·郑樵《通志·乐典》
《陌上桑》云“罗敷善蚕桑……可值千万余”句,皆古色内含、华藻外见者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今止言服饰之盛耳,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诚妙。立踟蹰是人,而反言马,亦奇。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朱止溪曰:《陌上桑》歌“日出东南隅”,妇人以礼自防也。汉游女之情正,但令不可求而止;《陌上桑》之情亦正,惟言“罗敷自有夫”而止。皆正风也。
又费锡璜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起句便有“容华映朝日”之意,罗敷对使君之语只说夫婿,而自己之不可犯,使君之冒昧,更不必言。
——清末民初·黄节《汉魏乐府风笺》引
【相关资料】
游国恩:《论陌上桑》,《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张永鑫:《因形换步 随类赋彩——汉乐府〈陌上桑〉谈艺》,《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4期。
骆玉明:《〈陌上桑〉与“秋胡戏妻”的故事》,《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期。
金文伟:《读〈陌上桑〉札记二则》,《文史知识》1997年第2期。
张连举:《〈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新说》,《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