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骚体诗

湘君

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①,蹇谁留兮中洲②?美要眇兮宜修③,沛吾乘兮桂舟④。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⑤!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⑥?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⑦。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⑧。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⑨。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⑩。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⑾。

桂櫂兮兰枻,斫冰兮积雪⑿。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⒀。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⒁。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⒂。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⒃。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⒄。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⒅。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⒆。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⒇。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21)。

【注释】

①君:湘君。夷犹:犹豫不决。

②蹇:发语词。中洲:洲中,水中的陆地上。

③要眇:体态美好的样子。宜修:修饰得恰到好处。

④沛:形容船行速度快。桂舟:用桂木做成的舟。

⑤沅湘:沅水、湘水,均在洞庭湖南。江:长江。安流:静流无波。

⑥夫:语词。参差:洞箫,用竹管编成的乐器,一说是排箫。谁思:思谁。

⑦飞龙:舟名。邅(zhān):转道。

⑧薜荔:蔓生香草。柏:附着。蕙:一种香草。绸:帷幕。荪:一种香草。桡(ráo):短桨。旌:旗杆顶端的饰物。

⑨涔(cén)阳:江岸名,今在湖南省澧县。极浦:遥远的对岸。横:横渡。扬灵:显扬自己的精诚。

⑩未极:未达到。女:侍女。婵媛:内心关切而表现出牵持不舍的样子。太息:叹息。

⑾潺湲:水流的样子。隐:痛。陫侧:通“悱恻”,欲言不得而心情不宁。

⑿櫂:长桨。枻(yì):短棹。积雪:冰屑好像积雪。句意为用长桨短棹斫开冰块,冰屑像积雪似的飞溅。

⒀搴(qiān):手取。芙蓉:莲花。木末:树梢。句意为在水中采摘香草薜荔,在树梢找寻莲花。比喻物失其处,事与愿违。

⒁甚:深。句意为心意不同,媒人就会徒劳无功;恩情不深,双方就会轻易断绝。

⒂石濑(lài):石滩上的急流。浅浅:水流快的样子。翩翩:龙飞翔的样子。

⒃交:交友。怨长:长相怨恨。期:期约。不闲:没有空暇。句意为相交不忠实,就有长相怨;约会不践约,就说没有闲暇。

⒄朝骋骛(wù):乱驰。江皋:水边高地。弭:止。节:马鞭。渚(zhǔ):水涯。

⒅次:止宿。周:环绕。

⒆捐:舍弃。玦(jué):玉的一种,似环而有缺,表决绝之意。遗:留下。澧: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

⒇芳洲:芳草丛生的小岛。杜若:一种香草。遗(wèi):赠予。下女:侍女。

(21)聊:姑且。逍遥:游玩。容与:舒闲的样子。

【评析】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任举贤能,修明法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湘君》和《湘夫人》均选自屈原《九歌》。相传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闻讯前去奔丧,因伤心过度而死于湘江。后来,天帝封舜帝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在楚人心目中,他们是一对配偶神。作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前后相连的整体,甚至可以看作同一乐章的两个部分。

《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因男神未能如期赴约而产生的伤心、失望、怀疑、幽怨的复杂感情。首段写美丽的湘夫人在做了一番精心打扮后,乘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是在失望中抑郁地吹起了哀怨的排箫。第二段写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着轻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忙碌地奔波在湖中江岸,结果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诗歌在这里把四处寻找的行程和她的内心感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北出湘浦,转道洞庭,远眺涔阳,横越大江,可是除了眼前浩渺的湖水和装饰精美的小船外,一无所见,只有身边的侍女为之深深叹息。第三段主要是失望至极后怨恨之情的倾泻。诗中用在水中摘采薜荔和树上收取芙蓉的比喻,表明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一连串斥责和埋怨,体现了湘夫人极度失望的心情。第四段写湘夫人回到“北渚”等待,在无奈中把玉玦抛入江中,把当年的定情信物玉佩留在岸边,这其中的愤怒和决绝,其实意味着对湘君无法遏止的爱。最后四句忽作转折:当湘夫人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在水中的芳草地上采集杜若准备送给安慰她的侍女时,一种良辰不可待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她决定从长计议,松弛一下绷紧的心弦。这样的结尾使整个故事和整首歌曲都余音袅袅,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本篇以浓郁的浪漫主义笔法塑造了一位对爱情热切期盼、执着追求的女神形象。全篇句法参差错落,形式灵活多变。句中多用“兮”字,情致跌宕,音韵协调,一唱三叹,韵味无穷。

(辑评及相关资料见下一篇。)

湘夫人

屈原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⑤。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⑦?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⑧。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⑨。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⑩。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⑾。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⒀。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⒁。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⒂。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⒃。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⒄。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⒅。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⒆。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⒇!

【注释】

①帝子:帝的女儿。诗中指湘夫人,传说帝舜之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忧思愁苦。

②嫋嫋(niǎo):同“袅袅”,形容秋风轻轻吹拂。波:扬波,起波涛。下:落。

⑤沅:沅水;澧:澧水。二水同在今湖南省。茝(chǎi):白芷,一种香草。公子:同“帝子”,指湘夫人。

⑥荒忽:同“恍惚”,不分明,迷茫的样子。潺湲:水流缓慢。

⑦麋(mí):兽名,似鹿较大。蛟,无角的龙。水裔:水边。句意为麋不在山林里而在庭院中,蛟不在深渊中而在浅水旁。用物失所在比喻人事愿望难成。

⑧皋:水边高地。澨(shì):水边。

⑨佳人:湘夫人。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游。

⑩葺:搭建。盖:屋顶。

⑾荪壁:用荪草装饰墙壁。紫:紫贝。坛:中庭。椒:香木。

⑿栋:屋栋,屋脊柱。橑(lǎo):屋椽。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句意为用桂木做屋梁,用兰枝做屋椽,用辛夷做门梁,用香茝来装饰卧房。

⒀罔:通“网”,意为编织。帷:帷帐。擗(pǐ):析开。櫋(mián):室中隔扇。句意为用薜荔做的帷帐已撑起,用蕙草做的隔扇已拉开。

⒁镇:镇压坐席之物。疏:分布陈列。石兰:一种香草。句意为用白玉垫压坐席,陈列石兰使满屋芳香。

⒂芷:香草名。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句意为在屋顶的荷叶上面再覆盖一层芷草,然后用杜衡缭绕在屋的四旁。

⒃合:聚。百草:众芳草。实:充实。建:陈设。庑(wǔ):廊。句意为用许多芳草来充实庭院,从廊下到门前到处飘着迷人的馨香。

⒄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众多。灵:山神。

⒅袂(mèi):衣袖。褋(dié):外衣。

⒆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遗:给。远者:指湘夫人。

⒇骤得:数得,屡次得到。

【评析】

《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抒发了湘君如期赴约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在一个令人伤感的深秋季节,萧瑟的秋风中,树叶片片飘零,而那期待已久的恋人,却立在一个孤岛之上,朦朦胧胧,可望而不可即。这其中既有期待,又有失望,热烈的情思和浓郁的哀伤牢牢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烟雨迷蒙而又悱恻凄艳的画面,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第二段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缓缓的流水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情景交融。第三段则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和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无与伦比。诗人不厌其烦地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极力表现约会地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衬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思念。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坦然承受相恋的苦楚。

《湘君》和《湘夫人》同是写深爱之人相约不遇而产生的悲情体验,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作品汲取了民间情歌酣畅淋漓的抒情方式,运用传统的比兴寄托手法,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内核会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都能从中不断汲取不畏艰难追求理想与爱情的巨大动力。

【辑评】

文字有江湖之思,起于《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模想无穷之趣,如在目前,后人多仿之者。杜子美云:“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意近似而语亦老。陈止斋《送叶正则赴吴幕》云“秋水能隔人,白苹况连空”,意尤远而语加活。水心《送王成叟侄》云“林黄橘柚重,渚白蒹葭轻”,意含蓄而语不费。

——宋·吴子良《林下偶谈》

此篇(《湘君》)盖托为湘君以思湘夫人之词;后篇(《湘夫人》)又托为湘夫人以思湘君之词……湘君则捐玦遗佩而釆杜若以遗夫人,夫人则捐袂遗褋而搴杜若以遗湘君。盖男女各出其所有,以通殷勤,而交相致其爱慕之意耳。二篇为彼此赠答之词无疑。

——明·汪瑷《楚辞集解》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恍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唐人绝句千万,不能出此范围,亦不能入此阃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形容秋景入画;“悲哉秋之为气也,憭栗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模写秋意入神,皆千古言秋之祖。六代、唐人诗赋,靡不自此出者。

——明·胡应麟《诗薮》

王逸谓湘君,水神;湘夫人,舜之二妃。或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其说始于秦博士对始皇之妄说,《九歌》中并无此意。《孟子》言舜卒于鸣条,则《檀弓》卒葬苍梧之说亦流传失实。而九疑象田,湘山泪竹,皆不足采。安得尧女舜妻为湘水之神乎?盖湘君者,湘水之神;而夫人,其配也。《山海经》言“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帝,天帝也;洞庭之山,吴太湖中山,非巴陵南湖,郭璞之疑近是。湘水出广西兴安县之海阳山,北至湘阴,合八水为洞庭,楚人南望而祀之。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九歌》中如《湘君》《湘夫人》及大少《司命》,虽各有乐章,而意相承顾,读者须细玩其血脉之暗相注处也。

——清·吴世尚《楚辞疏》

旧说但以不合于神为不合于君,总以“隐写忠爱”四字了之。他篇犹可,至于《湘君》《湘夫人》两篇,误解为离骚求女之意,并为一谈,牢不可破,熟知离骚求女,一则为怀王之惑郑袖,再则为怀王之迎妇于秦,三则为顷襄迎妇于秦,第眩乱其词,以隐其急耳,未尝以求女比思君也。况此事神而非寓言之比,岂有典册所载,皇皇圣配,而敢于狎侮若沿袭之解云云?古今天壤,无此文章也。

——清·顾成天《九歌解》

写水波、写木叶、写秋风,皆所以写神不来,冷韵凄然。

——清·戴震《屈原赋注》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此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正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

——清·刘熙载《艺概》

开篇“袅袅秋风”二句,是写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会得,口中说不得之妙。人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犹“沅有芷”二句起兴之例,而不知“不尽长江滚滚来”,实以“袅袅秋风”二句作蓝本也。

——清·林云铭《楚辞灯》

【相关资料】

马茂元:《论〈九歌〉》,《晚照楼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王熙九:《谈〈九歌·湘君〉》,《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张丛林:《〈湘夫人〉的艺术构思》,《名作欣赏》200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