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是指两方以上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互惠互利,共同获得利益。

在社会分工如此发达,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合作共赢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非神,不能做到全知全能,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经历、能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人与人之间需要结成合作关系,以实现时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作共赢的原则亦适用于组织与组织、国家与国家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无论是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这样的弱小国家,还是英国、法国这样的军事工业大国,对德国的肆意扩张都隐忍不发,奉行绥靖政策。各个国家为保全自身各有策略,法西斯轴心国则正好钻了这个空子大肆侵略。意大利占领北非,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国对欧洲国家各个击破,从东欧的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一路侵吞到北欧的挪威。法西斯轴心国在世界战场上肆意妄为,仿佛瓜分世界已成定局。事实证明,法西斯欲壑难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连强大的法国、苏联、美国也接连遭到闪电突袭。1942年1月1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终于结成。自此,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格局才逐渐改变。在欧洲战场,美军、英军密切协作,配合苏军全歼了德、意法西斯军队;在亚太战场,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并派遣飞虎队参与战斗;苏联派兵协同中国军队摧毁日本关东军,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军。反法西斯联盟结成前后的战局状况大不相同,其运作改变了反侵略国家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的格局,通力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国际组织实际上正是各个国家间合作共赢的产物。现在几乎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国际组织:联合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欧盟、非盟、20国集团(G20)、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这些国际组织在共同应对全球或区域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尤其是近年来在应对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从合作中受益,且不断呼吁继续加强全球合作。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本国政府和国民的问题,而会被作为整个人类的共同问题,为世界各国关注。如今中国政府为非洲国家援助青蒿素以抗击疟疾,正是为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进行援助。

图1-18 张萌主持常青藤高等教育论坛,从左至右依次为张萌、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Jeffery Lehman(康奈尔大学前校长)、杨卫(国家自然基金委主任)

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作为连接高校青年与企业、政府、国际组织和公益组织的纽带和平台,意在通过我们与以上多方的协同创新,共同为青年营造美好未来,同时实现多方共赢。我们通过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协助,努力为有志青年寻找适合的岗位,使他们能够发挥最大价值,为企业寻找优秀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可以说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为通过协调多方合作实现共赢局面。合作共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工作的理念。

我始终认为,领导人与追随者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领导人和追随者各有分工,二者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团队合作与共赢。在合作期间,领导人和追随者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误解、冲突、矛盾,但双方仍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比如工作室的成员们有可能完不成我交办的任务,因此我会批评他们,他们会有所怨言。也有可能我要他们加班而他们很不情愿。然而这些微小的摩擦和分歧不足以损害我们之间稳固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彼此需要对方:领导人没有追随者,就没有根基与力量;追随者没有领导人,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目标,这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一个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图1-19 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logo

楚汉之争的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我们阐释了领导人与追随者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合作共赢的重要性。贵族出身的项羽精通兵法,才能卓著,在楚汉之争的大部分战斗中都是胜者。然而他最终却被出身草莽的刘邦翻了盘,至今想来仍觉咋舌。究其原因,项羽输在以“一个人的战斗”对抗刘邦的团体作战。项羽自恃才高,于是轻视人才,轻易放走不得志的韩信和陈平;而刘邦自知才浅,便礼贤下士,使张良、萧何、樊哙、韩信、陈平逐渐到其麾下效力。刘邦重用贤才,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与刘邦结成团队,共同为夺取政权战斗;而项羽却始终依恃一个人的力量。天才项羽可以打胜仗,但随着战线的拉长,他却不能保证出现在所有战场上,而刘邦团队人才充裕。刘邦团队在合作中成就了彼此:若没有诸多贤才的追随,刘邦不可能取得天下;没有刘邦的重用,韩信、陈平等人只能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各路人才尽心相助,没有团队合作,再英明神武的项羽也只能功败垂成。

事实证明,领导人只有与追随者密切合作,才能使彼此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