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拓宽海外媒体播出渠道提高观众覆盖面

如果单纯依靠国外电影发行商与国外院线放映,中国电影面对的海外受众显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发行商发行能力本身有高低,在对特定市场票房收益预告不佳的情况下,显然不太可能通过有创意的宣介活动来为影片预热。其次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中国电影本身的认知就很片面,能够吻合其片面认知的影片每年也就很少的几部,其走进影院又受到影院放映档期的限制,考虑到中国电影在海外影院上映档期都很短,覆盖的影院也十分有限,即便有对中国电影感兴趣的人,能在影院里观看中国影片也是很困难的事。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国电影播出渠道

既然在影院看中国电影难,那么拓展中国电影海外受众的方式只能是寻求其他媒体。一个途径是电视媒体。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恐怕通过长城平台上的中国电影频道是收看中国电影的最便利渠道。对于不熟悉中国语言的海外观众来讲,即便能从一些国外频道上看到中国电影,也听不懂话、看不懂意思。因此通过电视媒体播出的电影,也必须要解决语言转换的问题。

或许是处于国际版权归属的考虑,许多中国影视剧在欧美主流地区以及亚洲地区都是独立的版权发行商,很显然让其免费出让某国际区域版权,在当地电视频道放映电影,割舍潜在的电影票房收益可能性很低,因此在电视频道播出中国电影的途径上,我们只能选择开辟没有出让版权的区域。

自2012年起,由国家立项,国家广电总局执行,以每年5千万元规模的财政资金定点投向“中非影视合作工程”。2013年电影的对非传播由电影频道牵头,先后与毛里求斯、津巴布韦、肯尼亚、南非、苏丹、马拉维、纳米比亚、尼日利亚、乌干达等31个非洲国家的39家主流电视媒体签订了电影播出合同,每年提供10~52部中国电影在主流电视频道黄金时段定期播出。与此同时,电视剧的对非传播则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牵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此专门成立了“影视译制中心”每年用英语、法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6个非洲当地主流语种译制国内精选出的10部电视剧。

从见诸报端的非洲民众对于《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集的反馈来看,显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针对于非通用语译制剧集采用的专门邀请影视剧输出对象国的相关人士进行主要角色配音的传播方式更贴近非洲观众的欣赏习惯。其实不仅是对于非洲地区观众,针对其他地区来说,单纯的国产电影+字幕都降低亲切感,只有用配音的方式解决亲近感问题,才能实现电影的国际传播。

基于新媒体的中国电影传播渠道

如果说电视媒体、电影院线都是“有国界”的,由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构成的新媒体则是“无国界”的。鉴于目前国内各类电影都可以在乐视、爱奇艺、PPS、搜狐视频等一些视频网站收看,居住在海外的华人通过网络收看中国电影还是十分便利的,如若在视频网站上提供可选择的多语种字幕,估计收看的人数还会增加。鉴于目前国内有大量民间字幕组提供国外影片中文字幕的翻译,估计反向操作提供中国影片外文字幕也不算特别难的事。

对于社交媒体,更多的用处在于通过社交群落的口碑效应来增加国外大众对于中国电影的话题热度。鉴于国内电影市场十分火爆,很多片商都使用了社交媒体通过一些话题的设定来增加影片的关注度。如何基于对国外观众兴趣点的认知,策划热点话题,经由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扩散,增加中国影片海外传播的潜在注意力,对中国电影人来说依然是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