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作开展多层次的中外电影交流活动提高中国影片曝光度

例一:中美电影节

作为中外电影人互动交流的电影盛会,2013年中美电影节依旧选择在美国电影市场之际开展中美影片展映与相关的论坛活动。

在2013年中美电影节之前特别策划的一个中国电影宣介环节是著名中国电影导演冯小刚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按手印”仪式。而在“按手印”仪式举行地——好莱坞标志性建筑中国大戏院边的好莱坞高地广场,也挂出了巨型的横幅广告,醒目地用红色字体写着:China,like never before(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尽管2013年度冯小刚导演的影片《私人订制》在北美市场的票房仅有37.59万美元,几乎只是其在中国大陆本土票房的零头,尽管“按手印”仪式现场报道的主体都是华人记者,对于国外新闻媒体来说,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冯小刚是谁”(who is he),但该仪式依然可以视作对于非功夫武侠类型的中国当代电影的必要宣传。

与往届相似,2013年中美电影节展映的影片不仅包括了当年在中国本土电影市场获得较高票房的电影,如《小时代》《小时代2:青木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还包括了《神奇》《激战》《边境风云》《萧红》《青春派》《阿佤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让国外的电影观众得以看到除了功夫、武侠等类型以外的中国电影的多样性。

中美电影节期间,另一个旨在促动中美电影人交流的重要活动是中美电影峰会。该峰会的核心词汇依然是“中外电影合作”,在“如何在不同文化和分歧中间架起以理解和全球视野为基础的合作桥梁,使中国和好莱坞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的主题下,开展了六大主题的探讨,包括“社会文化对中美合作的冲击”“好莱坞在中国拍片指南”“中国的数字领域”和“展望未来合作”等。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总经理张恂在介绍了中国政府在中外电影合拍的政策的基础上对国外电影人提出了这样的期望:“我们希望合拍的电影是能大量地注重中国文化,而不只是一两个镜头。好莱坞在中国成功的合拍影片需要美国电影转变它所刻画的中国形象。”

例二:巴黎中国电影节

巴黎中国电影节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7届,几乎成为欧洲最大的以中国电影为主题的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的宗旨是向法国观众介绍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艺术家,同时了解中国电影背后潜藏的中国文化与价值观。

与其他地区的中国电影节有所区别的是,巴黎中国电影节的展映影片的构成上更具多元。不仅包括了近一两年在中国国内热映的影片,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黄金大劫案》《画皮Ⅱ》等,还对中国的经典电影开设了特别单元的回顾。2012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安排了两个主题的回顾展。一是向已故著名导演孙瑜致敬,放映了《野玫瑰》《小玩意》和《体育皇后》等6部拍摄于20世纪30至50年代的经典作品;二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作品回顾展,放映了其代表作品《十七岁单车》《青红》和新作《我11》。2013年巴黎中国电影展则选择了孙明经导演的纪录电影进行回顾。作为中国电影的教育先驱和实践家,孙明经导演用电影胶片记录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南京变化到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时代变迁。巴黎中国电影节上展出的是他在1934年到1948年间拍摄的14部纪录短片,传递的不仅是中国纪录电影的历史,更多的是特殊年代的历史记忆。

默片音乐会也是巴黎中国电影节的一大特色。本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上,黑龙江歌舞剧院对两部珍贵的中国经典默片,国内现存最早的影片《掷果缘》(1922年,22分钟)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的武侠片《红侠》(1929年,94分钟)创作配乐并以传统器乐演奏。法国著名的电影钢琴伴奏家塞尔日·布龙伯格(serge bromberg)则为法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一些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电影资料片进行了现场配乐伴奏。其中包括有中国演员参与拍摄的电影《红簪针》(L'épingle rouge,1921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由当时唯一的一位在好莱坞的中国女明星黄柳霜主演的《海逝》(52秒,1922年)。

例三:伦敦华语电影节

2013年是伦敦华语电影节的首次亮相。与其他电影节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伦敦华语电影节的组织者是一群“80后”的年轻人,他们对于活动的创意与组织本身就体现了对于中国电影的喜爱。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孔祥曦是这样表述举办电影节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更多英国观众看到好的中国电影,从而推动中英电影的交流与合作。

伦敦华语电影节独特的宣传策略是邀请英国皇室贵族、市长、国会议员等出席相应的活动,借由他们来让英国主流社会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英方皇室成员卡特丽娜公主就在电影节期间表示自己十分支持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因为自己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而且对于中国文化十分有兴趣。

电影节期间,共有《万箭穿心》《全民目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子·戏子·痞子》等15部在2012—2013年度在中国本土上映的中国电影进行公开展映。由于组织者本身年龄层的特点,观看影片的大多数观众是年轻人,尤其以在校大学生居多,这无疑有利于培养中国电影在英国的潜在受众群。

例四:蒙特利尔中国电影节

蒙特利尔中国电影节依然是目前中国电影在加拿大最具规模的展示平台与交流活动,其选择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前后举办,显然也是为了借势吸引更多的外国观众来观看中国电影。出于对其在中加文化交流体现作用的肯定,蒙特利尔电影节受到了加拿大政府和中国驻加使馆的关注。加拿大总理哈珀在给电影节的贺信中写道:“这一星期将给华侨和蒙特利尔大众提供了一个观赏现代中国电影的极好机会。我相信这些电影一定会受观众喜爱,电影界的人士也会在这里找到一个与同业交流的机会。”

2013年蒙特利尔电影节以王家卫导演的影片《一代宗师》进行开幕放映,在随后的一周内展映了《搜索》《一九四二》《人再囧途之泰囧》《消失的子弹》《画皮Ⅱ》《太极2》等十部中国影片。在参展片类型构成上几乎涵盖了2013年度在北美地区影院商业放映的中国影片,从影片的新鲜度和类型构成上,显然超过了其他地区的中国电影节。

除了影片展映外,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继2012年后继续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了蒙特利尔中国电影商务周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从业者与中国电影人就合拍片、动画电影、后期制作等几个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例五:北京放映

创办于1996年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国内唯一邀请外商集中选看中国影片的国际性电影放映活动。十余年来,“北京放映”竭力为国产影片开拓海外发行市场搭建推介平台,已经成长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盛事。

2013年“北京放映”活动共面向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泰国、韩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80余名专业人士放映了54部影片,包括在国内电影市场获得佳绩的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毒战》;在国外电影展映中备受关注的《飞越老人院》;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法国红水晶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我的影子在奔跑》《倾城》;在国际备受关注的影片《我的渡口》《狗十三》;细腻而敏锐捕捉少数民族的喜怒哀乐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影片《我和神马查干》《欢迎你来阿尔村》《马奈的新娘》;动画影片《大闹天宫3D》等。

在影片放映之外,“北京放映”期间还举办两个论坛活动,分别是“中外动画电影合作论坛”和“‘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主题论坛”。其中,“中外动画电影合作论坛”邀请熟知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政府主管领导、中外动画电影企业高管就中外动画电影的发展及合作问题展开论述,旨在开发全球化趋势下,中外动画电影合作题材与操作模式,推动中外动画电影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主题论坛则邀请了北美电影公司高管、专业电影杂志主编以及中外电影研究机构学者,就“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的论题做演讲,论坛致力于促进承载中华文化的华语电影,通过合作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