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内电影企业“借船出海”寻找国际合作伙伴
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始终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临的两难选择。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品,都面临同样的难点:国外成熟的产业市场业已形成了一套游戏规则和市场标准,无论是买卖双方只有遵循同一套游戏规则和市场标准,才能进行平等畅通的市场沟通。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性,甚至是限定性,已然掌握游戏规则和市场标准的市场进入者往往会对此类信息讳莫如深。
幸好有了充满蓬勃生机的中国电影市场。出于对中国电影政策和市场风向不可预期性的认知,国外电影人往往希望在中国大陆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市场,而这些被国外电影业巨头看重的“中方合作伙伴”完全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完成对于国际电影游戏规则和市场标准的“学习积累”。
2013年在电影企业的中外合作层面,被频繁提及的还是国外电影业鼎鼎大名的人物和名字。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掌的卡梅隆—佩斯集团(“CPG”)中国总部在2012年落户天津后,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以3D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合作项目。除了在天津滨海开发区的3D设备制造基地和3D体验馆等实体项目外,其也参与了纪录片《皇城北京》的制作。CPG进入中国市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第一方面,3D技术不仅服务于电影行业,在赛事摄制、演出摄制等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渠道。卡梅隆集团对于国外顶级赛事的3D摄录与转播,对于太阳马戏团等国际一流演出的现场摄录,都体现了技术的独特性与广泛应用性。第二层面,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首先需要的还是故事和内容创意。像《皇城北京》的产制模式,由中方完成2D纪录片摄录,CPG提供技术完成2D向3D的转制,实际对纪录片本身的国际品质并无多大提升,仅仅是多了一个3D技术的噱头罢了。
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将联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G)、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SAIL)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DWA)完成了合资,组建了上海东方梦工厂影视技术有限公司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市场布局。2013年东方梦工场的上海制作中心正式启用,业务覆盖了动画电影、真人电影以及电视节目领域。其参与推出的首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将在2015年圣诞档推出。与首部电影同步进行的还有主题娱乐园区“梦中心”的建设。预计在2017年建成的“梦中心”将成为上海徐汇区“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463000平方米,包含12个创意文化建筑。其亮点包括由多个演艺剧场、音乐厅、艺术家工作室组成的“梦想大道”文化剧院区;亚洲最顶尖的动画娱乐制作基地“东方梦工厂”总部;专为首映礼、红地毯仪式等全球性电影活动量身定做的500座IMAX影院等。不难看出,这些项目本身都是瞄准了中国市场,和提升中国电影或者提升文化创意园区的品质并无多大关联。
在电影院线方面,继2012年万达斥资31亿美元收购排名第二的院线AMC,成为全球最大规模院线运营商之后,2013年继续力图扩大世界院线版图,与英国的Odeon&UCT影院控股有限公司和Vue娱乐有限公司洽谈收购事宜。从收购国外院线本身来说,靠院线本身盈利恐怕就是挺困难的事,靠院线来放映国内影片,增加中国电影海外放映数量也不太现实。2013年AMC尝试参与了《太极侠》《十二生肖》等中国影片的北美地区发行与放映,尽管调动了100余个影院进行播放,在放映了一周左右后,还是因为票房原因排出档期。万达购买国外院线的唯一直观的好处是“洋为中用”,借由国外院线和影院的经营理念来提升其在国内影院的管理模式。
在电影特效制作方面,在2011年成功收购好莱坞特效公司——数字王国(Digital Domain)的小马奔腾,2013年再度成为热点。其在收购行为不到两年之后,将数字王国转手卖给了香港的奥亮集团,并成功实现了借壳上市。2011年小马奔腾和信实媒体联合收购数字王国的报价是3020万美元,按照70%的持股比例计算,再加上公司宣称首年将投入的营运费用2000余万美元,小马奔腾之前收购数字王国的总花费应在4000万美元左右。2013年奥亮集团以3.92亿港币、约合50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Harmony Energy Limited(小马奔腾美国公司)的全部股份,但从数字层面看这当然称得上是划算的买卖。但毕竟数字特效制作技术是服务于具体的影片项目的。如果没有好的电影项目,即便特效制作实力再强,也难以吸引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此类中外合作只是资本市场的游戏,与中国电影发展并无多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