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十字军东侵
一、十字军东侵的背景
十字军东侵是罗马教廷、西欧封建主和意大利城市借口反对异教徒(伊斯兰教),打着“圣战”的旗号,对东部地中海各国发动的一场持续两个世纪之久的侵略战争。罗马教廷称之为“宗教战争”,即所谓基督徒反对穆斯林、十字架反对弯月的战争。[12]包括骑士、农民、小手工业者在内,出征者每个人的胸前和臂上都佩有“十”字标记,故被称为“十字军”。
作为职业军人和贵族阶级的底层,骑士在封建割据时期十分活跃。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本身也被笼统地称为“骑士”。由于实行长子继承制,出现了许多无世袭封号、无财产和无土地的“三无”骑士。他们四处游**,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城市兴起以后,商品货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骑士十分羡慕城市生活和东方的奢侈品,他们的需求与日俱增,因而大批骑士渴望奔向东方去劫掠财物和夺取土地。
西欧商人,尤其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意大利商人,企图从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的贸易港口和市场,实现对地中海区域贸易的垄断,因而积极支持十字军向东扩张。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一方面,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为他们为赎买自由而不得不向领主交纳大量的货币;另一方面,封建混战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经常向农民征发徭役。此外,1087—1095年西欧连续有7年大饥荒。11世纪,法国有26个荒年。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广大农民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他们作为虔诚的教徒,又轻信教会关于圣战的召唤,便争先恐后地去东方冒险,以图实现发财的梦想。
近东地区的形势,也十分有利于西欧十字军的冒险行动。由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这里的宗教矛盾也就错综复杂。古代的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意即“和平之城”。大卫王时期,耶路撒冷成为希伯来人的都城,政治和宗教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后来,根据基督教传说,巴勒斯坦是耶稣诞生与升天的地方,所谓主的坟墓就在这里;然而,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乘天马升天。近东地区虽在7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版图内,但阿拉伯人对异教徒相对比较宽容,来自拜占庭和西欧的朝圣者照样可以自由地进入圣地。11世纪中叶,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与西征,近东局势日益复杂化。他们控制着几乎整个小亚地区,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若干独立的总督区,如罗姆、摩苏尔、大马士革、阿勒颇、安条克、特里波里等。11世纪90年代,塞尔柱突厥人发生内讧,一些伊斯兰清真寺和基督教堂被破坏,可从海路来的朝圣者只要缴纳为数不多的税后仍可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然而,罗马教廷出于自身的需要,编造穆斯林侮辱西方朝圣者的消息,煽动宗教对立情绪。同时,拜占庭帝国已丧失了强势,只好龟缩在欧洲东南隅的狭小地区。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备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在位)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以挽救危在旦夕的帝国。这恰恰为西欧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最佳借口。
罗马教廷是发动十字军战争的祸首。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在位)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他向听众们发表了极富煽动性的演说。他历数基督教徒在东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鼓动贪婪的领主、好战的骑士、冒险的商人和盲从的农民拿起武器到东方去,从异教徒的手中夺回主的坟墓。他还允诺,凡是参加远征的人都能赦免自己的或他人的罪过,死后可以直接升入天堂。与会者群情激奋,乌尔班的演说不时为“阿门”“阿门”(希伯来语,意思是“唯愿如此”)的欢呼声所打断。宗教感情的冲动、物质利益的**,促使西欧各个阶层的人都狂热地投身于这一震惊世界的征服中去,尽管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
二、十字军东侵的经过和影响
第一次东侵发生于1096—1099年。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农民,共约五六万人首先踏上征途。他们带着妻儿,驾着马车,沿着西方朝圣者常走的道路,仓促而艰难地向东方进发。孩子们看见一座城市就问:是不是到了耶路撒冷? 这批乌合之众既无装备,又无保护,在路上就几乎被匈牙利人、保加利亚人和拜占庭人歼灭殆尽,只有少数人在1096年夏天到达了君士坦丁堡。他们被拜占庭皇帝匆忙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很快就被突厥人歼灭,当了无谓的牺牲品。
骑士是十字军东侵的主力。1096年秋,来自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骑士兵分四路,向君士坦丁堡进发。皇帝阿历克塞采取各种手段,迫使十字军首领宣誓效忠于自己,承认新占领的土地为拜占庭帝国的封土。第二年5月,十字军攻克罗姆苏丹首府尼西亚,接着占领圣城耶路撒冷,不久又在被占领区建立埃德萨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耶路撒冷王国。这几个十字军国家名义上依附于耶路撒冷王国,实际上却相互独立。为了巩固十字军国家的地位,在教廷的庇护下,几个僧侣骑士团也建立了起来。1119年,主要由法国骑士组成的“神殿骑士团”团部设在耶路撒冷的犹太教神殿里。成员身着红色十字的白色外套。1120年,主要由意大利骑士参加的“医院骑士团”也在耶路撒冷成立,其前身是为收容贫病交加的朝圣者而建立的圣约翰医院。1190年,主要由德国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在巴勒斯坦的阿克成立。僧侣骑士团是一种宗教性的军事组织,又称宗教骑士团。团长直接隶属于罗马教皇,团员必须严格信守“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戒律。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力量,骑士团不但镇压近东各国人民的反抗和保卫十字军国家,而且从事商业活动、聚敛财富,因而与当地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1144年,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摩苏尔总督攻陷埃德萨伯国,于是罗马教廷借机煽动组织第二次十字军东侵(1147—1149年),参加者主要是法国和德国的骑士,共约7万人。由于十字军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紧张,安条克公国不愿意得罪自己的邻居突厥总督,十字军在围攻大马士革时惨遭败绩,结果狼狈地逃回了欧洲。
埃及苏丹萨拉·得·丁,即著名的萨拉丁·阿尤布(1171—1193年在位)统一叙利亚和两河流域后,1187年7月在巴勒斯坦的哈特丁附近彻底击败十字军主力,俘虏耶路撒冷国王、神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首领,收复阿克、西顿、贝鲁特等沿海城市,切断了耶路撒冷与西欧的联系,并于10月收复了被十字军占领80多年的耶路撒冷。十字军自东侵以来第一次遭到重创,震动了整个西欧。
1189—1192年,德皇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英王狮心王理查和法王奥古斯都·菲利普二世亲自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远征。此时,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已经与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拉丁结成盟友。而红胡子怀有吞并拜占庭的野心,他支持拜占庭的近敌伊科尼亚苏丹,对拜占庭构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是,红胡子于1190年6月在小亚过河时溺水而死,3万名德国十字军未到达巴勒斯坦就打道回府了。1191年初,当英、法十字军到达小亚时,因两国间矛盾重重,法王不仅先返回欧洲,还与德皇亨利六世结成了反英同盟。此时,英军已逼近耶路撒冷,但遇到穆斯林的顽强抵抗。1192年,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耶路撒冷仍归穆斯林,基督徒可以自由前往朝圣;十字军则保留从推罗(苏尔)到雅法之间的狭长地带。同时,耶路撒冷王国迁都阿克,因而成为没有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王国。
教皇英诺森三世即位后不久,就着手组织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2—1204年)。参加者主要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骑士,但起支配作用的却是威尼斯商人。第四次十字军东侵的最初目的是要捣毁萨拉丁·阿尤布的统治中心埃及。但因十字军缺乏渡海船只,他们只得请求威尼斯人给予帮助。威尼斯总督利克·丹多诺(1192—1205年在位)却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即威尼斯人获得85000银马克的报酬、平分战利品和侵占的土地。当十字军无法交足款项时,威尼斯人遂提出以占领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城作为抵偿债务的要求。尽管该城居民和十字军骑士一样同为基督徒,他们却是威尼斯商人无法容忍的竞争对手。1202年11月扎达尔陷落后,遭到了十字军的大肆抢掠。
正值此时,拜占庭发生了王位之争,被废皇子阿历克塞西逃德国,请求他的姐夫——德皇腓特烈二世帮忙,德皇则转而请求威尼斯人帮助阿历克塞恢复皇位。威尼斯人早就对商业竞争对手拜占庭人感到不满,因而爽快地接受了腓特烈二世的建议。1203年6月,在威尼斯人操纵下的十字军舰队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1204年4月13日,君士坦丁堡被攻克,十字军在城内纵火焚烧三昼夜,全部坊肆和藏书丰富的君士坦丁图书馆化为灰烬,许多艺术珍品和古典书籍不复存在。当时人是这样描述十字军暴行的:“他们把奉祀上帝的处女用以满足贪色的青年的**欲。他们不但掠夺皇室财富,毁坏贵族和平民的财物,而且还一定要残暴地打劫教会,甚至打劫教堂的用具,把祭坛上银制饰品打得粉碎,打劫圣所,并掠走十字架和圣者的遗物。”[13]
由于十字军的残暴行径,拜占庭昔日的繁荣一去不复返了。在拜占庭的领土上,十字军还建立起一个拉丁帝国(1204—1261年),下辖色雷斯、雅典、伯罗奔尼撒、帖撒罗尼加四个封建国家,以区别于四分五裂的拜占庭。罗马教皇负责这个西欧化的拉丁帝国的宗教事务,并把东正教置于从属的地位。这样,第四次东侵彻底暴露了十字军的真实目的,揭穿了其所谓“圣战”的本质。1261年,拜占庭的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年)在热那亚人的支持下实现了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也日益衰落了。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以后,十字军运动本身也走向了衰落。第五次十字军东侵(1217—1221年)的参加者有德国人、英国人、荷兰人和匈牙利人。十字军进攻埃及,最后被赶了出来。第六次十字军东侵(1228—1229年)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骑士参加,进攻叙利亚。第七次十字军东侵(1248—1254年)主要由法国骑士参加,路易九世企图通过此举保住法国在北非的贸易阵地,因而再攻埃及。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侵(1270年)由法王路易九世率领攻打突尼斯,也以失败告终。法王因流行病而丧命北非。1291年,穆斯林收复最后一个十字军占领的据点阿克,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十字军东侵是中世纪发生的最血腥的杀戮行为,虽然未达到夺取耶路撒冷的目的,但它却使近东各国的经济和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文化艺术受到严重摧残,近东各国的历史进程被延缓了。对西欧各国人民来说,这场大浩劫使数十万人死于非命。但是,十字军东侵结束了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贸易垄断,客观上促进了地中海区域的商业交往。
十字军东侵的失败,大大降低了教会威信,教皇权开始衰落。随着世俗封建主对东方物质需求的增加,他们迫切需要货币,因而促使西欧实现了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农民趁机赎回人身自由,城市也获得了自治权。对于威尼斯人而言,他们是东侵的最大获利者,得到了3/8的拉丁帝国领土,包括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亚得里亚堡和马尔马拉海沿岸大量据点、爱琴海诸多岛屿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不久,他们又侵占克里特岛,一跃而成为地中海的强大殖民者。
十字军东侵以后,拜占庭已失去了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地位,西欧人却从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那里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例如,中国的伟大发明——造纸术和火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传入西欧的;阿拉伯数字、临床医学和拜占庭制造玻璃的方法也为欧洲人所采用;从东方传来的水稻、西瓜、柠檬、香料、砂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大大丰富了西欧人的物质生活。先进的东方文明不仅逐渐改变了西欧封建主的生活方式,而且拓展了西方人的眼界。正如西方史学家汤普逊所指出的,十字军创造了—种新的看法,即“西欧人同他们接触以后,必然会睁开眼睛看到这一真实:东方存在着有智慧而又有文化的民族,而且有着一种等于甚至超过封建欧洲文明的文明”[14]。不久,意大利北部诸城发生了光芒四射的文艺复兴运动,并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迅速传播到西欧各地。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古西欧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2.简述十字军东侵的原因、主要经过及影响。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戚国淦:《〈法兰克人史〉书中的高卢社会》,见中国世界中世纪研究会理事会:《学术论文集》,54、55页,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289~2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2版,471~477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2版,448~464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12—13世纪,英国国王授予或批准了大约2500个市场特许状。
[8]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上册,37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2版,439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 [法]P.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至十五世纪)》,291~292页、29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04页,人民出版社,1995。
[12]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弯月(新月)是伊斯兰教的象征。
[13]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2分册,93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
[14]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上册,53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