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丢掉不善沟通的意识

沟通中常见的误解1 你是否不善于沟通?

遇到这个问题,90%的人都会回答“Yes”。

是因为懦弱的性格?还是因为顾及对方?

从今天起就彻底丢掉这种消极情绪吧!

真正的沟通并不是打败对方

你认为自己不善沟通吗?

遇到这个问题,90%的人都会回答“不善于”。问其原因,得到的都是一些与性格相关的回答,例如“我比较怯懦”“我不善于说‘No’”等。

但是,这些回答总让人感觉到一些深藏其中的关于沟通的消极情绪,如“不想斤斤计较”“过分坚持破坏了和谐怎么办”等。

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沟通的人似乎都有“缺乏沟通的意识”和认为“对对方不好”这样的消极情绪。

在此,我想先给这些人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引导我进入沟通领域的老师给我讲的,叫做“双胞胎的橙子”。

从前,有个地方住着一对可爱的双胞胎。

“妈妈,买点儿橙子吧。”

“妈妈,我也想要。”

两人都很想要橙子。

但是,妈妈只买了一个橙子,把它切成了两半。

“这样也公平啊!”

将橙子切成两半,一人一半。

其实他们一个想要橙子皮做点心,另一个想要吃橙子。

虽说是公平,但两人都只得到了半个橙子。

如果这两人进行一番沟通,结果又会怎样呢?

如果这两人沟通了的话,那么无论是想要橙子皮的孩子还是想吃橙子的孩子,都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橙子,而不是半个。

一听到“沟通”,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印象。但是,沟通绝不是为了打败对方而针锋相对,而是为了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

当今社会确实存在着不给对方留有余地的沟通。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通常是“双赢的沟通”,是双方都得到满足的沟通。双方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而协力解决问题,因此大可不必厌恶这样的沟通。

也有人因为缺乏沟通的意识以及懦弱的性格,而无意识地逃避沟通。但是,相较于不沟通,沟通过后双方的满意度都得到提高,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这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就职于商社的小隆的例子吧。今年是小隆进入公司的第六个年头了。他决定买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车。虽说小隆是一向都不对别人说“No”的性格,但因为这次要买高价的东西,小隆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成功。

案例1 双方都获益了,为什么还存在不满

小隆忐忑地推开了展览室的门。

小隆:“您好,我想咨询一下买车的一些事项。”

小隆想尽量选一个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的销售员。而且,一开始不说“买车”,而说“咨询相关的事项”也是战术之一。

铃木:“欢迎光临!谢谢您!这款车是我们公司推出的最新款,和之前的款式相比,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请您看这边……”

销售员铃木开始认真地介绍。铃木体格健硕,像个运动员,而且说话很直率,笑容也很灿烂,怎么看都不像是坏人。

小隆:“原来是这样啊,这辆车不错,但是它的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小隆尽量装作若无其事地说着昨天想好的台词。

铃木:“那您的预算大概是多少呢?”

小隆:“如果能打折的话,我可以考虑一下马上就买……”

铃木:“这款车是300万日元,给您最低折扣的话是270万日元。”

根据事前掌握的情报,这款车即使是最低折扣也要280万日元,没想到还能比这再便宜10万日元。心里暗自兴奋的小隆尽量假装平静,并且马上决定买下这款车。“第一次兜风要去哪里呢……带谁一起去呢?”小隆沉浸在愉悦的幻想中。可是刚到家,一种复杂的心情便袭上心头。

“那辆车,他毫不犹豫地以270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我,莫非价格还可以更便宜?”虽说是高价买的东西,但是“莫非”这样的念头不断涌上心头。“看起来老实的销售员也很有一手儿啊!”

他也对给了他折扣的铃木产生了怀疑。在庆祝购买新车的时候,他有意地喝了比平时度数高的啤酒,但是即使这样,他也高兴不起来。

而在展览室里,刚和小隆签了合约的销售员铃木却表现得闷闷不乐。

同事:“铃木,你车都卖出去了,怎么好像不太高兴啊!”

铃木:“是啊,卖是卖出去了,但是折扣太狠了,有点后悔。”

同事:“但是,你这个月的销售量也完成了,而且即使是270万日元也有的赚啊,好羡慕你呀!”

铃木:“话是这样说,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就买了,而且面对这么低的折扣,他也没有任何高兴的表情,或许客人当时的预算更高一些呢!”

好不容易完成业绩的铃木也郁闷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还会有“赢家的诅咒”呢

如上所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很后悔。这种现象在沟通中叫做“赢家的诅咒”。我们是感情动物,就像案例中那样,对方很干脆地说出“Ok”时,即使是获利了,有时候也会后悔“是不是会更……的呢”。

在这个案例中,无论是以比预想中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车的小隆,还是完成销售业绩的铃木,双方都通过这单交易获得了好处,但是为什么两个人都会表现出复杂的心情呢?

如果两个人稍微深入地沟通一下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如果两个人稍微深入地沟通一下的话……

小隆:“如果能打折的话,我可以考虑一下马上就买……”

小隆看了看铃木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字,摇了摇头。

小隆:“很不好意思啊,确实超过了我的预算,虽然我很喜欢也很想买,但是……”

铃木:“知道了,如果您真心喜欢的话,我也希望可以卖给您,但是,在我的权限之内不可能还有更低的价格了。我找店长商量一下,请您再稍等一会儿。”

铃木朝店里面的一间屋子走过去。

“最近汽车也不怎么打折啊!”小隆这样想着的时候,铃木回来了。

铃木:“让您久等了!店长说如果您今天能签合约的话,最低270万日元卖给您。我看您也是真心喜欢,能卖给真正喜欢它的人,而且价格这么低,我也很开心。”

“这个折扣必须经过商量才能决定,能拿到这样的折扣,我还真是幸运……”或许是把小隆的沉默当成了“不行”,铃木露出了抱歉的表情。

铃木:“不好意思,如果是更低折扣的话……如果在交付的时候来取车,还可以再降低1万日元。”

小隆高兴地大声喊了出来:“谢谢,就这辆了!”

看着这样的小隆,铃木想这件事办得真好。

虽然吃了亏但却感到满足,虽然得到了好处但却感到不满足……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对方一直让步所以感到不满足,因对方同样得到了好处而感到满足,这两者的差异存在于产生这样结果的过程之中。我们所说的满足度,不仅仅存在于结果当中,而且还来自于过程的影响。理解了这样的过程,就会明白如果让步不是恰到好处的话,即使做出了让步,也会招来不满;相反,如果掌握了窍门儿,即使自己得到好处,对方也会心存感谢。

很多不善于沟通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沟通=虽然自己吃亏但却维持了风度。”但是请记住,人的感情就是经过一定的沟通过程最终达到“满足”或“不满足”。如果不在乎这个过程的话,不但会失去风度,而且会招致对方的不满。为了避免对方抱怨,顺利地处理事情,是不是应该丢掉那些消极的沟通心态呢?

这本书将为大家介绍双方都能得到满足的沟通过程。与不沟通相比,沟通之后会获得更好的结果、更大的快乐。如果学会了这样的沟通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会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