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沟通从为对方考虑开始

你喜欢以下哪一种类型的人呢?

A 虽然已经做出很大让步,却不知为何得不到感谢的人。

B 虽然老奸巨猾、坚持自我,但却不知为何不被讨厌的人。

接着考虑另一题。

A 在别人请求时不懂拒绝,无法完成自己任务的人。

B 不知不觉地借助别人的力量,取得了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成就的人。

大多数人会选择B吧。为什么呢?因为B不仅仅是取得了成果,而且也讨好了他人。

为什么会有吃亏的A类型的人,以及不知不觉中获益的B类型的人?你是不是认为这样的差别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呢?如果有这样想法的话,那就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其实,两者的差异在于“沟通能力”,懂得沟通方法的人必然会受益。

听到“沟通”这个词,也许会有人觉得是“厚脸皮”或“怎样才能只使自己受益”。但是,要是运用了沟通技巧的话,就会很容易找到说“No”也不吃亏的圆满的解决方案,同时会以同样的结果更好地满足对方的期待。好的沟通不仅仅是避免自己受损的技巧,而且也是考虑到对方的技巧。

或许很多人认为沟通很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不自觉地重复着沟通。“想让别人做某些事情”的行为,虽然在程度上有差异,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沟通。

请大家回想一下童年吧。

事例1

小孩:“妈妈,要是下次考试我考好了,您就给我买玩具吧。”

妈妈:“嗯,要是所有科目都进步了的话就给你买。”

事例2

小孩:“妈妈,我可以去××家里玩儿吗?”

妈妈:“做完作业的话可以。”

事例3

妹妹:“姐姐的点心多,姐姐耍赖,妈妈,姐姐耍赖!”

姐姐:“知道了,再给你一点,别吵了。”

事例1 是为了要求买玩具的沟通,而且附加了“成绩进步”这一条件。条件很宽松,因此可能达成目的,这也是利用对方期待的很不错的战术。而妈妈采取了全部科目都进步的迎战方法。

事例2 的沟通是针对现在想出去玩儿的这一要求,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不能出去玩儿”,但是却间接地拒绝了。委婉的拒绝是职场上比较常见的方式。

事例3 是使用威胁的技巧进行的比较尖锐的沟通,处于权力下风的妹妹使用了“告诉妈妈”这一威胁手段,很顺利地使姐姐做出了让步。

你可能认为和沟通没有交集的自己,其实在小时候有过很多次的沟通经历。

在这些情境中,容易听天由命的人往往是“不知为什么总是吃亏的人”,不轻易听天由命的人反而是“不吃亏、总受益的人”。要是现在的你处于容易吃亏的境地,也不要担心,沟通本来就是以准备和战术为基础的。即使是“容易听天由命的人”,要是掌握了技巧并作了准备的话,也不难得到好结果。

“想推动别人做些什么”的过程中,存在能取得更好结果的法则。想必你也想知道通过这些法则,在接下来的种种沟通中结果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吧。

也有因为“我比较胆小”“觉得对对方不好”这样的原因而逃避沟通的人。其实,我更想让这些人知道沟通的构成和感情的动向。我不想让这些忍让和善意白白浪费。因此,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这本书。

●通过商量可以解决

●让对方改变使人为难的行为

●让对方答应请求

无论喜欢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着各种沟通。反正都要做,难道你不想得到一个既能取悦对方,又能使自己受益的结果吗?

在沟通这一门学问中有很多技巧,例如,不破坏人际关系的自我主张的方法,不被对方讨厌的拒绝的方法,有效果的让步方法,不拘于感情而取得实利的方法等。而这些技巧是适用于任何职场、任何立场的。笔者拥有在地方的警察局、银座的俱乐部,以及平常的公司里工作过的经历,并自己创立了公司;也有过做兼职、中层管理人员等工作的经验。因此,笔者深知,无论是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地位,沟通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什么情况,都能通过好的沟通获得“更好的”结果。要是这样的“更好的”结果不断积累的话,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是梦想了。至少,十年后,与现在一成不变的你相比,拥有沟通能力的你应该会与从前判若两人吧。

本书将人们通常认为是很难的沟通技巧,通过初学者都能理解的事例和故事娓娓道来。而且,本书中也涉及了现实中无法忽视的、存在好恶和不同立场的沟通技巧,以及为了不至于被骗而有必要知道的一些不公平的沟通技术。那些虽然认真努力但总是吃亏的人,请通过这些理由和手段避免不好的结果吧。那些受益的人,也请通过具体了解顺利进行的原因后,再现好结果吧。

人生就是不断沟通。今后,还有很多沟通等着你。理解沟通的过程,积累好的结果,这是改变你人生的好方法。迈向沟通的第一步,也是迈向不一样的未来的第一步。

欢迎来到你的新人生!

藤田尚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