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彬的终极任务
过去十年来,随着主事者的改朝换代,台湾交响乐团历经数种定位,不管是适宜的还是不适宜的,变动早已成为常态,由于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无定性,团内的氛围自然以消极取代积极。2月13日文化主管部门公布新人事安排,8月起由旅德指挥简文彬出任艺术顾问。
由简文彬出任艺术顾问,是令人欣喜且期待的,过去三年在现任艺术顾问水蓝的引领下,团员对音乐的热情逐渐回温,舞台上时而可见自信,逐步在正轨上行走的乐团,下一步需要的是更稳定的发展目标和清楚定位,能够胜任如此任务的已非一位单纯的首席指挥、音乐总监,而是一位舵手,因为历经这几年的波动,台湾交响乐团不仅在艺术上,在行政制度和组织架构上急需专业检视并进行有效调整。
目前担任德国杜塞朵夫莱茵歌剧院驻团指挥的简文彬,2001年至2007年以音乐总监身份带领NSO开创乐团展翅飞翔的时代,一路披荆斩棘开创新局,期间更历经乐团转制脱离黑机关。这些经验,不仅是简文彬未来形塑台湾交响乐团的经验累积,相信也是力邀简文彬的重要理由。
1945年成立的台湾交响乐团是台湾成立最早的乐团,其官网简介上自信写着以下文字,“在台湾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台湾交响乐团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关键性角色。自创团以来,台湾交响乐团邀请优秀音乐家参与演出,开启国人欣赏古典音乐的风气;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台湾交响乐团扎根教育,全方位培育古典音乐教师种子,对于台湾古典音乐的普及,厥功至伟。虽几经更迭……以扩大台湾古典音乐美学视野,提升台湾古典音乐演奏与欣赏水平为目标,并期许推动创新,深化并转化台湾之美”。此番回顾过往之语,可谓字字珠玑,如此意念要如何再次启动,进一步赋予其现代意义而非沦为华而不实的宣传口号,是乐团面临的自我挑战。
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对于台湾交响乐团的期待是什么?台湾交响乐团对于自我的期许又是什么?新任团长和艺术顾问必然有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十年来,台湾交响乐团团长、指挥来去频繁,常出现有想法的,还来不及贯彻,有的才刚进入状况就被调职,或着莫名奇妙来到此地,只能努力数馒头度日,甚至团长和指挥有没有相处的缘分都是问题。
说实在话,与音乐相处需要一股热情,与乐团共事需要一种参与感,想要有一番作为就得面对障碍排除困难。“未来台湾交响乐团将朝向落实行政与艺术的双轨制;团长作为团务的推动者与支持者,艺术顾问将致力于乐团艺术专业提升与质量的维持。”黄素贞上任时的这席话,为行政与艺术的关系下了明确的脚注。
一般人透过身体检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若要有效改善乐团的体质,积极有效率的盘点,对症下药,才是当务之急。机能的调理之后,也要顾及心理的健康。过去台湾交响乐团,对于能否上台北演出是在乎的,这样的认知需要被打破,而打破的理由,不是乐团不该北上,而是眼光应该放得更远。台湾交响乐团的团址在台中雾峰,但从没被设定为台中乐团,而是以台中为中心为基地辐射全台,因此它的舞台可说是纵横台湾东南西北、市镇村里、上山下海。
台湾交响乐团除了精进艺术上的水平,面对如此广大之幅员,也就更为任重道远,一方面开启民众的耳朵,为其创造被音乐感动的机会,另一方面为音乐家提供展技的舞台、新生代茁壮的土壤,此外,也不忘记录土地的声音,鼓励MIT的创作,同时透过跨域等手法赋予古典音乐新的生命力。
龙应台曾期勉台湾交响乐团开创民众人生中第一次的音乐感动,打造属于众人的音乐记忆,此说法一出,不免引起乐团一些联想和揣测,甚至有被降级的疑虑。
其实,如同大多数欧美乐团的成立,最直接的目的是服务市民,就算是位处顶峰的柏林爱乐,与柏林当地小区、学校和弱势族群的互动,也不因它在全球的地位而受影响。
简文彬担任台湾交响乐团艺术顾问为期一年,以他一贯超快的前进速度、灵活的思考模式,显见变化可期。然而艺术顾问非等同音乐总监,之后,乐团依然面临音乐总监人选的问题,同时也得把握审视组织架构的机会,将音乐总监、指挥和副指挥等定位一一厘清,于此,简文彬心中应该有其想法,只待一一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