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古典乐团的中空危机

综观全球乐坛,目前明显处于换血、交棒的时代,然而在这波潮流中,台湾不仅连边都沾不到,可能连脑袋都还来不及换。

纽约爱乐宣布,他们决定聘任40岁的“纽约客”吉尔伯特(Alan Gilbert)2009年接任音乐总监,引起乐界哗然,认为根本是破天荒,因为纽约爱乐长年以来,都是一个深信“名牌”的乐团,过去一年他们求穆蒂访巴伦博伊姆,就是希望在马泽尔之后,还能有个呼风唤雨的天神,带领乐团冲冲冲!没料到最后选出来的却是吉尔伯特,一个知名度不高,对大部分乐迷来说只能问“他是谁”的人。

放眼全球乐团,最近一股脑选出来的新任音乐总监,其实被问起“他是谁”的人还不少,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选出28岁的拉脱维亚指挥尼尔森斯(Andris Nelsons),他目前是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巴黎国家歌剧院在音乐总监悬缺三年后,找来33岁的瑞士指挥乔丹(Philippe Jordan),他现在是柏林国家歌剧院的首席客席指挥;现任英国利物浦爱乐的音乐总监是31岁的俄国指挥彼川寇(Vasily Petrenko),留声机杂志刚颁予其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称号;35岁的俄国指挥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正统领伦敦爱乐乐团;即将接掌洛杉矶爱乐的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如果不是靠唱片公司、媒体炒作及指挥大师阿巴多和拉特尔站台,知名度也高不到哪里去。

找上这群年轻小伙子,难道这些乐团、剧院不怕风险,不担心断送长年累积的名声吗?我想大部分的在位者心里都有数,面对指挥大师凋零、古典音乐生存不易的年代,必须展现不同的勇气和判断力,要在年青人中间寻找“潜力股”。

细数台面上的指挥大师,他们过去首掌大局的时候,也是一群30岁上下的小伙子,梅塔26岁接任洛杉矶爱乐,穆蒂32岁接掌纽约爱乐,海汀克34岁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乐团音乐总监,这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的新秀,三四十年后已成为乐坛顶天立地的中坚分子,因此有谁敢说,杜达梅尔、尤洛夫斯基不是“潜力股”、“绩优股”。

众乐团胆敢让年轻人接棒,其实也与乐团总经理、行政总监的能力相关,像纽约爱乐的总经理札林·梅塔就是一位经营能手,与政商关系良好,相信吉尔伯特接棒之后,只需好好照顾面前的指挥棒,无后顾之忧。此外,乐团引进新人,除为寻才之外,也是因应时局变化。巴黎乐团总经理依赫须明白指出,选择下任音乐总监时,他放弃续聘67岁的艾申巴赫,选择45岁的帕瓦·贾维(Paavo Jarvi),主因在于他想要大幅改变音乐会呈现的方式,吸引新乐迷进场,而他深知老一辈的指挥不会赞同他的做法。

就在国际乐坛新秀指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同时,台湾两大交响乐团台北爱乐乐团(NSO)和台北市立交响乐团(TCO)刚好也处于遴选总监的阶段,NSO总监遴选“流产”5个月,现在绞尽脑汁找人救火,TCO遴选程序刚走完,榜单尚未公布(预计10月底前决定)。

仔细观察两团遴选的状况,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遴选总监时,据说本土指挥报名甚为踊跃,现今舞台上的英雄好汉几乎全部现身,只是没想到这一役兵败如山倒,被刷到一人不剩,最后连在父老兄弟面前指挥一场遴选音乐会的机会都没有。

台湾音乐家需要那么谦卑吗?遇到外来的指挥就需让位吗?本地指挥无论如何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吗?难道岛外没有烂指挥吗?评审可能会说,台湾的年轻指挥,没有当过音乐总监,掌管一个乐团没有那么简单,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外国候选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当过音乐总监的经验。评审可能又会说,外籍指挥,比较有机会把乐团带出去,同时邀请外国的演奏家来台,试问这些期待,曾在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任音乐总监李格悌的任期内发生吗?评审还可以说,本地指挥是票房毒药,外国指挥比较有卖相,这样的假设在李格悌的任期内从没成立吧!

目前也在等待下任音乐总监的台北爱乐乐团,则是身处另一个状况,参加决选的两位候选人,没有通过三分之二团员赞成的预设门坎。现在团方倾向以主动出击的方式,说服乐坛上知名度高的指挥,为乐团打造美丽愿景,但是综观乐坛的指挥大师荒,想要找到一位有名望的指挥哪是易事,再者你对人家有意,别人也有挑你的权利。

想想纽约爱乐对于吉尔伯特的关照,看看全球乐团对新生代指挥的挖掘和培育,台湾的音乐舞台,又给新生代音乐家多少机会。不少乐团宁愿拿白花花的银子,邀请岛外三流、四流的指挥来台出任客席指挥,也不愿留出一些场次给予窜起中的本地指挥锻炼与提升,台湾这块土地,到底有没有内藏珍宝,或许乐迷永无机会知道。

当您看完这篇文章,请试想脑海中存有印象的岛内新生代音乐家,如果顿时觉得头脑空空,即已印证台湾古典乐坛的“中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