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华人指挥之光吕绍嘉
在指挥台上的吕绍嘉沉着冷静,透过优雅的肢体动作,引领出乐团潜藏许久的爆发力。很难想象,这位启发性极强、犹如天生舵手的指挥家,在读大学之前,指挥两字从没出现在他的“志愿”里。
曾任汉诺威歌剧院音乐总监的吕绍嘉,是国际舞台上最具声望的华人指挥,多次在柏林喜歌剧院、雪梨歌剧院大显身手,每次回台,无论指挥哪个乐团,观众总是期待他带来惊喜,因此不管布鲁克纳第五号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第四号交响曲多么冷门偏涩,只要遇上吕绍嘉,票房就会升温。
吕绍嘉散发出来的吸引力,是一种对艺术的美好追求,因为他相信音乐是细火慢炖的精致艺术,而非瞬间而逝的灿烂火花,观赏他的彩排与演出是两种不同的经验。
吕绍嘉的彩排效率很高,以外科解剖的犀利刀法,点出乐手各式疑难杂症同时对症下药,乐团经过他全套调整后总会变得不同于以往。吕绍嘉能够达到这样的火候,在高超的指挥技巧之外,靠的是一颗“心”:在走进排练场之前,他从不设定乐团的极限,总是以鼓励的言语带领团员,以诱导、沟通打通任督二脉。他曾笑说乐团的本质其实没什么不同,就算世界顶尖乐团也一样,“指挥总得把萝卜放在前头,然后拿着指挥棒在后面驱赶着”。
正式演出到来,吕绍嘉放下解剖刀,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和解放,他相信乐团可以完成使命,甚至期待团员能够回馈更多,一场布鲁克纳第五号交响曲的演出,NSO团员一路奋进直到曲终爆发力不减,演出完吕绍嘉很感动,“面对庞大的乐曲,乐团最后一刻没有露出疲态,反而火力十足”。每次演出完毕,在后台看到的吕绍嘉,是一位会为精彩演出而兴奋,会被观众热情感动的指挥,有一次他与NSO的演出,安排了一首匈牙利现代作曲家李盖提(Gy?rgy Ligeti)的作品《氛围》,演出结束他逢人探询“感觉好听吗,会不会太现代?”,可见观众在他内心的位置。
走上指挥这条路,对于吕绍嘉来说是生命中的意外,却又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要感谢父母亲从小给予的音乐教育,二要感谢陈秋盛这位发掘他指挥潜能的伯乐。
吕绍嘉1960年2月7日生于竹东,父亲在当地开设内科诊所,五个孩子中他排行老四,父亲热爱古典音乐,将自己没有学琴的遗憾,在家中五个小孩身上获得补偿。吕绍嘉从五岁开始就跟着兄姐到钢琴老师家报到,尽管年纪小,已有个人的音乐品位,最喜爱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史坦(Isaac Stern)拉奏的勃拉斯姆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他的听力和记忆力也异常惊人,小学一年级家中有一套日本进口的经典名曲全集,他能轻易哼唱十五集里所有乐曲的旋律。
家中五个小孩,吕绍嘉在钢琴上的表现最突出,曾拿下省赛第三名、北区六县市比赛首奖,在母亲的鞭策下,国小六年级停止学琴的吕绍嘉,尚能够保有一定的功力。读初中时,听到好莱坞电影中动听的配乐,才会坐在钢琴前摸一下琴键,考上高中后,他开始在学校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以聆听唱片、参与音乐会排遣高中生活的苦闷。
踏进台大校园就读心理系的那刻起,他的人生悄悄走向另一条道路。进入台大合唱团后,他发觉自己对音乐的渴望出乎想象。有一回他为拉奏小提琴的朋友伴奏,当时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团长的陈秋盛听完他们的排练后,二话不说就问他对指挥有没有兴趣,至今吕绍嘉仍然想不透,陈秋盛到底如何感应到他的潜力。
大学毕业后,陈秋盛有意安排吕绍嘉为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助理指挥,但是吕绍嘉选择到外国开拓视野,一口气以钢琴主修考进曼哈顿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等学府,后来选择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原因是当地拥有七个交响乐团,“一年之后,我虽然通过学校考试可以正式进入指挥班,但也体认到实务经验重于在校学习的道理,因此决定挥别美国回到台湾,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87年5月吕绍嘉指挥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演出此生第一出歌剧威尔第《弄臣》,同年8月赴维也纳音乐学院进修,来年夺下法国贝桑松指挥大赛首奖,为他的指挥生涯奠定基石。
吕绍嘉对于音乐的诠释,看大局也重小节,在完整的架构之下,重在营造音乐的层次,突显细节的变化,他在意的是音乐的生命力,而非不出错的完美,他自在穿梭于音符间,不时洒落惊喜,颇具大将之风。吕绍嘉曾说,恩师陈秋盛将他内心深处所不知的指挥潜力激发,加上大学理想主义以及自由风气的熏陶,为他建立起自信和意志力。
近几年吕绍嘉回国的机会增多,本张专辑收录曲目,为2006年、2007年吕绍嘉指挥NSO的现场录音。吕绍嘉指出,专辑制作期间,他推翻团方收录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的原始构想,换上肖斯塔科维奇第四号交响曲,从中可见他对音乐的坚持,“这首曲子演出机会较少,能够让外面的人知道,在台湾有这么一个优秀的乐团,挑战如此艰难的曲目而且表现不俗,我想更有意义”。
吕绍嘉说他很喜欢现场录音的感觉,因为演出会因观众的存在,产生实时的催化作用,进而激发乐团的潜力。连续几次合作,吕绍嘉认为NSO反应敏捷,只要加以塑造,爆发出的潜能足以让人惊艳,“这个乐团只要对自己有自信,有荣誉感,未来绝对有可为”。
吕绍嘉曾说,小时候弹琴出名,但是上台时总是会紧张不已,但是很奇怪,走上指挥台却从不紧张,因为他享受与一群人共创音乐。卸下汉诺威歌剧院的职位后,吕绍嘉并没有汲汲寻找下一个目标,他选择自在的客席指挥生活,为自己争取更多研究曲目的时间,同时放慢脚步享受生活,面对自己的指挥生涯,他强调音乐需要长时间的修炼,既然外在环境不能控制,他乐于选择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