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蒂斯院长迪亚兹的音乐经

提起寇蒂斯音乐学院,不需溯及太远,当今台湾乐迷熟悉的几位年轻音乐家,郎朗、王羽佳、陈锐、曾宇谦、林品任、张昊辰等皆为寇蒂斯的杰出校友。这所美国知名音乐学府,“知名度”应该是它最不需费心的事,但是寇蒂斯音乐学院院长迪亚兹却不这么认为,“哈!你可能会很讶异,之前我们去香港,接触一批音乐系学生,结果知道寇蒂斯的人数有限”。

知名度对于寇蒂斯的意义,可能与其他学校有些不同。大部分的美国学校尤其是私立大学隔外重视知名度,因为维持学校运营的一大部分经费来自学费收入,当学校知名度愈高,自然拉抬申请人数。如此逻辑,完全不存在于寇蒂斯,因为从创校至今,寇蒂斯提供全额奖学金给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因此学校不怕没学生,只怕学生不够好。

迪亚兹说,虽然当前美国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但是学校依然不为所动,因为该政策创造出的“良性循环”得来不易,“唯有好的学生,才能留住好的老师,反之亦然,这是不能妥协的”。有此前提,寇蒂斯选取学生的方式非常直接,“只有具潜力和才华的,才符合条件,其余免谈”。迪亚兹举例,一般学校,考虑平衡收支,经常为了提供奖学金给优秀的三人,而招收其他六位一般资质的学生来补足学费缺口,这样的状况,在寇蒂斯绝不会发生。

采取“精兵”政策的音乐学院,成立九十年来,毕业校友只有区区四千人,平时全校学生介于160人上下。因此,迪亚兹所需要的“知名度”是为了确保各地优秀学生得知寇蒂斯,同时吸引更多认同寇蒂斯的有心人士,愿意投注善款,“老实说,身为院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开源和确保财源”。

迪亚兹本身为寇蒂斯校友,2006年接掌院长之位之前,为费城乐团的中提琴首席。作为“台面上”的音乐家,迪亚兹深知实战经验的可贵,就任后力推“寇蒂斯巡演计划”(Curtis on Tour)。计划的内容如其名,就是努力将学生“放生”,“要成为演奏家之前,就必须不断演奏。巡演的经验,是课堂无法教授的”。

迪亚兹举例,“课堂上无法教的事”包括:如何面对时差、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如何快速调适在不同音乐厅的演出、演出如何不受心情和健康影响、在社交场合要怎么表现自己、面对媒体要说什么话等。

“Curtis on Tour”以六重奏的形式来到台北,同时造访首尔和香港,六重奏的成员包括迪亚兹本人,“在寇蒂斯,学生与老师同台很平常,而且我要强调,寇蒂斯学生的演奏水平很平均,差别只在于经验的多少”。对于如何选取巡演的学生,“我希望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因此在确定编制后,我会与各乐器的主修老师讨论,然后进行曲目制定。”

不要以为“Curtis on Tour”只是暑期活动,在迪亚兹的强力主导下,新学期学校将有六次巡演:室内乐团进行美国内陆巡演,四重奏出访欧美,此外学校乐团还有长达三周的南美洲巡演等。迪亚兹自嘲,“Curtis on Tour”的规模,让外界不免对寇蒂斯产生错觉,“到底是学校还是演出公司”。

迪亚兹强调因为学校学生少,不需拘泥于烦琐的行政制度,做事弹性更大,譬如寇蒂斯相信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学生都有专属老师关照,实行一对一教学,学生是否适合参与巡演,还是要留在学校努力练琴,老师必须为学生“把脉”,进行妥善安排;寇蒂斯招收学生只看资质没有一定年龄限制,就学时间也因人而异,从一年到十年都有。

迪亚兹接任院长后,看准小学校的无限可能,还推动一项特别的教育计划。论起新生代音乐家,迪亚兹坦言,“很多人演奏得非常好,但技巧高超却没有深度,他们缺乏好奇心,对于其他形态的艺术不感兴趣,如此一来,他们充其量只能成为会演奏的人,而无法成为音乐家”。

扭转现况,迪亚兹提出“All School Project”,每年选择一个主题,邀请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他以之前推动的“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主题为例,“我们在课程中,除了加深学生对于第二维也纳乐派的认识,还介绍了当时的政经状况、建筑风格、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等。每周三下午三点为寇蒂斯全校午茶时间,一回我听到一群学生在热烈讨论着弗洛伊德,让我内心充满成就感”。

无论是“Curtis on Tour”还是“All School Project”,这些计划的出现,背后皆隐藏使命,因为迪亚兹深切知道,当下的音乐世界不一样了,音乐学院有责任帮助学生变得更好。迪亚兹说,至今许多学生仍存有错误观念,以为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是得名得利,殊不知音乐市场已经不同,应该负起更多社会责任,音乐家的思考应该转为,“我如何透过音乐帮助人们,甚至改变小区。除了成为一流的演奏家之外,我还能够做些什么?”

迪亚兹语重心长,现在依然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将成为独奏家视作唯一目标,认为室内乐是次等音乐,“在寇蒂斯室内乐的课程比重很高,我常告诉学生,当你能够掌握贝多芬的四重奏,你诠释贝多芬协奏曲的方式将会非常不一样”。

同时,迪亚兹还尝试透过网络培养听众。“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为在线的教学计划,目前最受欢迎的网络课程由学校教授主讲,搭配演奏示范的音乐史课程。相较于全校167名学生,寇蒂斯的网络教室至今吸引全球127国、共计约六万七千名观众,其中有一半以上完成课程,“这些数字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在于,有如此众多的人,他们对于古典音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观众”。

当下面对亚洲市场的崛起,许多美国知名音乐学院,开始与亚洲的大学结盟甚至开设分校,譬如隶属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杨秀桃音乐学院与美国琵琶第音乐学院进行战略合作、茱丽亚音乐学院在天津的分部正在筹划中。遇见此波趋势,迪亚兹并无跟风打算,“寇蒂斯音乐学院的精神和资产,就在校园和费城这个城市当中,如此经验是无法复制的,来到寇蒂斯,才有机会感受这里的人、事、物,包括费城乐团、费城美术馆等”。

寇蒂斯虽然没有对外扩展校园的计划,但在拓展生源方面,相对来得积极。目前寇蒂斯55%的学生来自北美,45%来自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中三成为亚洲学生。迪亚兹指出,目前音乐学院开始努力挖掘拉丁美洲的人才,过去几年拉美年轻音乐家的素质明显提高,“Curtis on Tour”即将登场的南美洲之行,正扮演前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