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乐团招手台湾音乐家
5月25日早上9点半,在台北实践大学音乐系F110教室有场交响乐团的甄选考试。举办这场甄选会的交响乐团不在台湾,而是来自大陆的浙江交响乐团。这场跨海征才的音乐行动,并非特例,这次已是第三起,只不过,杭州爱乐的招聘最后因故取消,另一起是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的“上海乐队学院”3月6日在师范大学举行考试。
近几年,时有所闻台湾音乐家在大陆乐团发展,但过去大多透过介绍或是挖角,就算是参加甄选,也是台湾乐手前往大陆,如今大陆乐团的征才列车已经开到门口,积极度超乎往常,有一就有二,有三就有四,由指挥吕嘉带领的北京国家大剧院乐团6月14日将首度访台演出,目前也在寻找新团员的乐团,此行或许可以顺道物色一下。
当下可见台湾面孔的大陆交响乐团,包括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深圳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和北京国家大剧院乐团等。各团台湾乐手的人数不超过五根手指,大多介于一人到三人之间。不过,征选赴陆的诱因和机会愈多,在数量上必会有所增长。
台湾乐手谈论是否要去大陆工作,从过去到现在可归纳出三种阶段,第一阶段被视为天方夜谭,第二阶段视此为可讨论的“课题”,如今逐渐转变成要去还是不要去的“习题”。心态的改变,多少与两岸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关。
台湾乐手试想赴大陆工作,出于被动和主动都有,大致的理由为被挖角、想体验不同样的生活、在台湾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等。前两个理由,在两位前任长荣交响乐团团员身上可以看到——现任广州交响乐团的定音鼓首席张立德和杭州爱乐定音鼓首席周治剑,张立德2010年之后将重心移至对岸,曾于贵阳交响乐团服务,也担任过澳门乐团、北京国家大剧院乐团、杭州爱乐的客席定音鼓首席。
台湾音乐家对于大陆的态度转变,在于对岸乐团近年来的积极转型,尤以一级乐团为要,包括专业管理制度逐步建全、乐季制度的建立、音乐厅与大剧院的兴建、薪资的调整、合作指挥和独奏家愈具国际知名度、国外巡演次数逐年增多等。譬如上海交响乐团不仅有乐季制度还有夏日音乐节,专属的音乐厅即将落成,与纽约爱乐合作促使团员有机会与国外乐手切磋,另外艾森巴哈、迪图瓦等知名指挥经常造访等。
除了制度的革新之外,为求聚拢人气,一级乐团在薪水和补贴上多少重面子,譬如一般团员,从4000人民币至8000人民币都有,声部首席平均介于8000人民币至12000人民币之间,当然如果是隔海或是隔洋聘任或是特别商情而来,价码不应该止于此。北京国家大剧院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等也配有宿舍或住房补贴等福利。
远在贵州省、由企业出资创办的贵阳交响乐团,虽然在艺术水平上未入一级之林,但在招募简章上,不像其他乐团在网上三缄其口,或者面议,它很大方地例举,声部首席起薪20000人民币,演奏员起薪10000人民币,而且备注贵阳本地人每月消费大约在3000人民币左右,暗指生活会很好过,采取完全金钱攻势。另外提供每位外地受聘人单间住房,工作期间有巴士往返公寓和乐团。但是,接着可要细看,在演奏员工作时间的部分,每周工作五日,每周时数不超过25小时,每年享有30天带薪年假,然后问题来了,“60天无薪价”,意指寒暑假乐团不付薪。
想前往大陆工作,不少“前辈”建议,除了看基本的工作时数、薪资等条件,最好到计划服务的城市走一趟。首先,大陆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和台湾人对都市的认知存在落差,城市机能和环境因省份、城市的不同也有差距。其次,大陆一线城市的物价,恐比台北还高,因此可能待遇较优但生活成本也不低。再来,大陆乐团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够演奏曲目的广度也不一样,在选择前最好多做功课。
大陆音乐学院众多,人才济济,海归派也不少,为何还需向台湾招手。原因在于,大陆虽然人才多,但是音乐学院过去还是以培育独奏家为主,注重合奏培养仅是近年来的事,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上海乐队学院的成立,就是要补足这块拼图。此外,大陆各大交响乐团真正朝职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时间也不长,力求与国际接轨,更需聚集有经验的能手。基本上,大陆乐团借重外力,首要在管乐、打击乐等声部,弦乐虽也有需要,相对来说大陆本地的供给量较足。
如何看待台湾音乐家往对岸发展,站在悲观的角度,恐会觉得人才正流失,站在乐观面,音乐家需要的是舞台,有更多舞台可以施展,当然是好事。综观台湾各大职业乐团,空缺难寻,一有出缺也是众人争抢,对于年轻音乐家来说与其等待,还不如放手闯一下,找寻属于自己的机会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