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日常运转
其他行星
如何理解并了解他人
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的心理和个性。
●不同的大脑结构。
●不同的思维模式。
●和他人打交道。
●第一印象。
●你为什么想了解他人?
●现实一点的期望。
其他行星探讨的是我们和他人在各种情形中的关系和互相交流,还探索人的一些最基本的方面,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跟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的一个同事很了解“黑猩猩”的运转模式,但是他和妻子的关系还是有问题。他说,有时候她很难相处,说话很难听,说过之后又跟他道歉。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他的妻子也有个“黑猩猩”,可能“黑猩猩”没有被管理好。也许她的“黑猩猩”突然占据主导权,发表一些让她后悔的言论,因为她没有控制住“黑猩猩”。他可能就会对他妻子的“黑猩猩”说的话有所反应,然后也让自己的“黑猩猩”失控了。这个时候,说话的双方都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的“黑猩猩”。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帮助彼此管理“黑猩猩”,然后两个人的“人”就互相合作了。
从你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个性
你是否想尝试了解他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不过,这么做最终会对你有益处的。想一下下面这个问题。如果你有一只猫,你不扔枝条让它去捡,不训练它,它就会毫无反应,这个时候你就失望沮丧了。这样做谁比较蠢?还有,如果你养了一条狗,你肯定不希望它整天趴着不动,不跟你出去散散步。你需要了解狗的需求。所以,了解你身边的人,有现实的期望值会有助于你去帮助他们,也让你不再沮丧失望。
我并不是说大家都可以逃避责任,但是我们要面对现实世界。我们不能阻止他人向我们展现他们自己的方式,他们想这么做,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是否愿意看到他们好的一面,接受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当然,另一个选择就是,如果我们无法容忍他人的行为,或者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办法和他们相处,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不用勉强了,生活还要继续。对他人抱有不现实的期望,总是大喊大叫、失望、生气或者难过的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和他人好好相处,反而总是会让自己出尽洋相。我们总是会碰到和别人关系闹僵的时候,这时怎么处理这种状况,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意见。简单来说,你需要弄明白,你面前的这个人是谁。你可以选择帮助他们管理他们的“黑猩猩”,识别“小妖精”,或者可以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该怎么做,由你选择。
不同的大脑结构
我们总是设想我们面前的这个人的大脑结构和我们是一样的。我们大多数人的脑部结构是一样的,但是有一部分人的脑部结构有点特殊。下面来看两个例子,看看不同的脑部运转方式。第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由于患有孤独症,这个大脑有些区域的运转出现问题,而有些区域却极其敏感。举个例子,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或者大人很难理解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理解他人的情感对他们而言很困难,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的行为或者言语都是不得当的。如果我们知道他们不是有意冒犯,我们就愿意去跟他们打交道。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然后跟他们建立互助互惠的关系。孤独症有严重和轻微之分,有非常容易识别的严重的症状,也有很难察觉到的轻微的症状。
失望的父亲
几年前,我在一家门诊部工作,一位父亲带着他十八岁的儿子来看病。父亲说他对儿子很失望,虽然他很爱自己的孩子,他还是无法容忍他儿子奇怪的行为。这位父亲跟我说,他儿子不按常理办事,洗澡的时候把一整瓶洗发水都用光了。不管这位父亲怎么跟孩子解释说那样做有违常理,那孩子还是我行我素。
这位父亲还说,他下班回家之后,他儿子没完没了地问他问题,一直问到他忍无可忍。这位父亲实在受不了这么烦人的儿子,最后大吼,让他儿子闭嘴。
关于这个例子,说得越多,我们就越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孩子有孤独症。我跟这位父亲解释说,他儿子大脑的构造就决定了他根本不知道何时停止,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所以他一旦做出某种行为就不会停止,例如,一直洗头,直到洗发水用完为止,或者没完没了地问问题。对这个孩子的行为原因做了解释之后,我们一致认为,有一个简单又实用的行动计划可以用来帮助这对父子。这位父亲可以在瓶子里放一点洗发水,只够一次使用。还有,这位父亲回家之后,他儿子只能问三个问题,然后回他房间玩电脑。这招儿非常有效,因为这个孩子接受了这个规则(很显然,这已经成为规则了),这位父亲也不会再烦恼了。
这个例子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一课,我们需要了解我们面前这些人,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就会和他们很好地相处,但是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和他人更好地相处。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以及对他人的反应通常会影响我们跟他人的关系。孤独症是用来解释这个观点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需要意识到的危险
第二个例子讲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有时候称“反社会”或者“反社会的性格紊乱”)的大脑。我们要消除这样一种偏见: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倾向或者杀人倾向。精神病患者可能很暴力或者会杀人,但那只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很多精神病患者过着正常的生活,跟正常人没两样,但是他们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伤害。他们偶尔卷入犯罪事件中,因为他们没有良知。有趣的是,几乎每种职业中都有患精神病的人,例如医生、律师、护士、老师,但是他们努力学着怎么去控制、去管理自己的大脑,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尽管比例一直在变,但是有数字表明,一百五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精神病患者。
简单来说,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大脑没有人性中心,而普通人都有,它位于我们大脑中“人”的部位。人性中心包含的区域能引发人的一些情感,例如内疚、悔恨、怜悯、同情心和良心。精神病患者一般都很冷血,斤斤计较,利用他人为自己谋利益。那么,一个精神病患者需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吗?关于这一点有很多争论,但是不管我们持什么观点,精神病患者大脑中的人性中心要么没有,要么就休眠了,这是有证据证明的事实。遇到精神病患者,我们要迅速识别出来,避免他们给我们带来伤害。学会了怎么去面对他们,我们就可以在遇到他们的时候安然无恙地避开他们。
如果你发现自己认识的人可能患有精神病,你要向别人征求意见,问问别人的观点,了解这个人的过去。如果你发现自己是这个疑似精神病患者行为攻击的对象,不要自责,把自己的经历和你信任的朋友分享,将伤害降到最低。虽然被欺骗了,受伤害了,你还有朋友可以依靠。不要希望精神病患者有所改变,他们的大脑构造无法改变。
个性紊乱症
在精神病学中,如果我们诊断某人患有个性紊乱症,这是指这个人的某些行为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这些特征无法改变,对患有个性紊乱症的这个人或者跟他接触的人都有特别大的危害。所以,这就像正常行为的一种极端的形式,一点改变也没有。
个性紊乱症的类型有很多种。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病,但是他们的某些极端的特征,比如痴迷的行为或者冲动的行为,比我们大多数人都严重得多。所以说,他们的大脑构造和运转方式和一个普通人的大脑完全不一样,这是有证据证明的结论。
不同的思维模式
白雪公主的思维模式
相比而言,这种思维模式在女性中比较普遍。如果我们把白雪公主看做是一个天真的、被动的受害者,受别人和环境的操控,不承担责任和义务,没有改变事情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开始了解这种思维模式了。
有很多“小妖精”聚集到一起,封闭了人的大脑,让人只用一种固定的方式面对生活,面对自己。
我们来给一起合作的“小妖精”命名,然后查看思维模式,找到出口。“小妖精”是一些行为和想法的混合体。以下列出的就是其中一些行为和想法:
●我不需要为我做的决定负责。
●我不需要为我的幸福负责。
●生活真的很艰难,而且一直很艰难。
●我是环境的受害者。
●我无力改变局面—“木已成舟”,这是一般性的表述。
●别人又不帮助我。
●别人应该理解我。
●崩溃和无助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是残酷的。
白雪公主型的受害者通常会叹气,或者做出某些姿态,以此来确定你是否意识到上面提到的这些“小妖精”。他们总是让你感觉你欠他们很多,虽然你不理解他们,你表现得很自私,但他们还是会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他们要确保你知道他们在应对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的时候是多么英勇。如果遇到挑战,他们要么变得很好斗,指责控告别人,要么变得沮丧伤心,然后用消极的方式指责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沮丧伤心的罪魁祸首是你)。
当白雪公主型的受害者对他们从没提到的事情毫无掌控力的时候,一些典型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当伙伴问“有什么不对劲儿吗”,经常性的回答是“没事”,或者是“我才不会告诉你我为什么难过呢”。白雪公主型的受害者总是很容易崩溃,动不动就哭,动不动就生气,而且从不对生活负责,不去主宰自己的生活。他们感觉自己被亏待,感觉别人欠了他们人情之后,总是会表现出消极的一面,例如沉默或者拒绝和人交流。
白雪公主型的思维模式怎样才能回到比较正常的模式中?对已经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来说,这很难(对受这种模式影响,需要解决这种模式带来的影响的人来说可能更艰巨),因为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就意味着处事方式的大变化。但是,如果他们想脱离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变化是必需的。
需要做的是,要帮助受害者看到他们是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当然,为了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你需要积极主动展示它。你要面对现实,忍受这个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要逆来顺受。这意味着,你要确保你改变了所有可以改变的东西。还有,你从合适的人那里寻求到了帮助,也接受了帮助(合适的人是指那些支持你已经做出的这些改变的人)。你要么就当生活中的一个受害者,要么就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生活,继续走下去。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别人都不会干涉。如果我们允许“小妖精”进入的话,我们大多数人偶尔会有一点白雪公主型的思维模式,所以,要保持警惕!
要想避免白雪公主型的思维模式,以下这些想法值得思考,而且很有帮助:
●没有人喜欢当受害者。
●别人不欠你任何东西。
●大家都喜欢积极向上的人。
●幸福快乐不应该让你有内疚的感觉。
●幸福快乐是你自己的选择。
●守护你的幸福并不是自私的表现。
●生活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上天馈赠的。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负责。
●自信是每个成年人的状态。
如果有白雪公主型的思维模式,最好考虑看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和帮助,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通常会有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除非你很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否则,尝试改变一个朋友或者伙伴的思维模式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不过,如果你很善于辞令,而且能传达出自己的关心和理解,那么这就有助于改变那种思维模式,解散那些共舞的“小妖精”。
领头狼的思维模式
领头狼的思维模式指的是控制欲和占有欲极强的心态,这在男性中比较普遍。
这种思维模式表现出的特征有以下这些:
●这个世界是属于他们的,其他人只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
●对他们而言,别人的价值在于,别人可以被他们利用从而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抱负。
●他们处于支配地位,他们认为,只有对别人毫不留情才能保证事情得到完美解决。
●同情心是软弱的代名词。
●很多情况下,别人的看法跟他们都毫无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对他们而言,对待没有价值的那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忽视他们。
●遇到任何挑战,他们都用好斗和敌意对付。
●对错误和过失的宽容都只是口惠而实不至的,或者很快就被遗忘了。
领头狼或多或少有点独裁,是个控制欲很强的怪胎,他认为这是处事的好方法,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善于做决定,善于办事。被他们伤害的人都是弱者。受不受欢迎他们无所谓,对他们而言,成功和自我是最重要的。
这种思维模式在商界很普遍,在组织体系中更强烈。当一些管理者赞赏并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潜能的时候(这时商业经营良好),一些领头狼就会“吃掉”这伙人,用攻击力和他们的地位来证明自己。优秀的管理者会充分发挥职员的作用,但是领头狼就不会下放权力,而且如果在期限内(他们不跟别人商量自己定的期限)任务没完成他们就会大发雷霆。
实际上,别人尊重和害怕的是领头狼的权力,而不是领头狼本身。同样,领头狼的思维模式并不受欢迎,总是有另一头狼伺机占据领头位置。要提防这种领头狼的思维模式,因为受这种思维模式影响的人总是很不开心,这头狼被其他狼攻击并取代是迟早的事。
改变这种思维模式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领头狼需要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问题,或者意识到他们很难和别人相处,意识到这种思维模式把事情弄得很糟。实用主义是对付这种思维模式最好的办法。你要么接受他们,要么干掉他们。
接受他们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学着不要把攻击个人化,要明白他们不可能改变,要学会自信(它们会尊重自信的你),避免冲突对峙(你不可能会赢),保持内心平和冷静,到最后,明白什么时候你该继续前进。
还有很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这里只是举了两个例子来解释人们是如何陷入和“小妖精”共舞的境地的。了解一种思维模式能帮助我们了解他人,以及如何去和他们打交道。
和他人打交道
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三种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
●不要对别人妄加猜测。
●不要对别人有先入为主的期望。
●提防偏见。
举个例子,如果我和某人第一次见面,他总是沉默,而且看起来对交谈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可能觉得他很无礼,而且不想再了解他或者干脆不再见他。虽然我不知道全部的事实,也没有花时间去了解真相,可是我就能对此做出很多假设和评价。例如,我认为,这个人既然没有其他事分心,他就没有理由不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边;我还认为,他肯定也知道他的行为让我很恼火。除了我列的这些假设,你也可以列出很多来!
可是,这个人可能刚刚得知一些不幸的消息,很伤心难过,或者有其他的原因让他显得如此冷漠,跟我或者这次谈话都无关。如果我花时间去查证这些事实,我就不会这样评价这个人了。
记住这一点很有用,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时候,他们的世界并不美好。了解他们的世界,或者去接受这个事实—有些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事情你可能没意识到,这样都可以阻止这些无谓的假设。
主要观点
理解人和事的黄金定律就是,在你作出评价之前,经常尝试着查证事实真相。
警告:道听途说或者传闻不是“事实”的来源。道听途说是指别人告诉你其他人的八卦,这些八卦会影响你对这些人的看法。如果可能的话,找到被八卦的这些人,向他们询问事情的真相。不要听信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关于其他人的八卦,除非你能直接从当事人那里听到事实真相。
有些情况下,对别人有先入为主的期望是合理的。打个比方,期望别人对你礼貌是合理的,但是也别期望太高!期望别人永远不犯错就不合理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期望让我们很烦心。例如,期望我们的朋友永远不要让我们失望或者不对我们发火,这种期望就太荒谬了。有这种期望的人不可能有很多长久的朋友,就算有,也很少。
有时候,期望和偏见有点关系。偏见并不是负面的思想。举个例子,你可能认为年长的人都很明智,所以,如果你想征求意见,就会对年长者抱有这种积极的偏见。悲哀的是,这种积极的偏见会引起很多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年长者都是明智的。如果你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对他们抱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期望,你就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真实的一面。
第一印象
众所周知,第一印象是最初的印象。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我们会注意到很多东西,包括他们的举止、着装、姿态、语音语调和言论。在陌生的环境里,因为有潜在的危险,你大脑中的血液就会直接供给“黑猩猩”。“黑猩猩”观察一下这个人,通过上面提到的那些方面,就知道和你打交道的这个人是什么类型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的“黑猩猩”对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要改变“黑猩猩”的看法需要跟这个人再打好几次交道才行!
如果你的“黑猩猩”比较顽固或者怀有偏见,改变第一印象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你紧抓住“小妖精”不放,“小妖精”给“黑猩猩”源源不断的能量,让它一直坚定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从来都不改变他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就算错了也不改。举个例子,假设你认为金发的人都不是很聪明。你碰见一个有一头金发的男人,他看不懂公共汽车时刻表,而你却觉得这个时刻表简单明了。你对他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他不太聪明,而且他看不懂汽车时刻表更加坚定了你的看法。你后来又碰到这个人,他看起来很聪明,而且他告诉你他是律师。你对他的第一印象还有,他不是很聪明,而且还有一头金发,然后你很惊讶他竟然是个律师,你的结论就是,你认识一个“不是很聪明”的律师!在你改变看法,认为他很聪明之前,需要花一些时间了解他,但是,在你见到他的那天,他碰巧就看不懂那个公共汽车时刻表(每个人都有这种时候)。因为你还是坚信金发的人不是很聪明,所以你还要挣扎很久才会承认自己对金发的人有偏见;又或者,你认为这个男人只是个特例!
“人”和“黑猩猩”在使用证据方面的不同之处
“人”先寻找证据然后得出结论。“黑猩猩”先下结论,然后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结论。“黑猩猩”的错误就在于对别人先下结论,然后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它觉得自己的预言肯定会实现。这即是纯粹的感性思维。
你为什么想要了解他人
在你了解他人之前,先问自己,你为什么想要这么做,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
假设你的“人”想要了解他人,为了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你对别人的一些要求要宽容一点,可能有时候你需要做出让步。再重申一下,你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宽容而且要做出让步”。如果你让“黑猩猩”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你是不可能了解任何人的。你的“黑猩猩”总是会对别人评头论足,凡是事情的发生不合你意,跟你的设想有差距,它都不能容忍。“黑猩猩”的特征就是极其顽固,不容忍他人。
“人”通常都很宽容,灵活性强,而且特别理解体谅别人。那么你站在哪一边?确切一点,你想站在哪一边?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你还需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做好准备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他们,否则事情不会有所变化的。
下面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想和他人建立友谊,你需要主动去建立你们之间的桥梁关系。不要期望他们来建立桥梁,如果你有那种心态,你不可能会成功的。这是你的选择,是你的决定。想想我说的话。如果你和别人交朋友,要求或者期望别人对这段关系做些什么,这段关系是不会长久的。也许期待这种关系维持两天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还是别指望了。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要做所有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一旦你期望别人有反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你开始和别人建立友谊,大多数人都会有所付出的。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反应,要么就放弃,要么就继续不要对他们有任何要求或者期望,直到你实在受不了为止。一段关系是否值得付出真心去维持的决定权在你。
铺桥意味着你做所有的事情
主要观点
成功人士不会对他人提出要求,而是会提供良好条件,便于别人的“人”而不是“黑猩猩”可以有所反应。
建立一段你想要的关系需要努力,需要耐心,不过,也不能保证这段关系会建立起来,因为关系的建立不仅取决于你的努力,还需要他人的努力。记住,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如何对待他们决定了他们将如何对待我们。
对他人要有现实的期望
对他人抱有不现实的期望能毁掉任何一段关系,这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举个例子,期望你见到的人对你表现出尊敬,听你说话,非常友好而且愿意合作,这种期望听起来比较公平合理。但是,期望他人对你和你说的任何东西都感兴趣,表现出热情,问很多问题而且一个劲儿地鼓励你,这种期望就有点不合理、不公平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要保证别人在你的世界里可以做自己,不要对他们评头论足,不要有不现实的期望。
下面有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最近有个朋友让我帮忙解决他和他女友之间的问题。他说他女友的时间观念让他很烦恼,不管他们去哪,约定在什么时间见面,他女友总是会迟到二十分钟。他很抓狂,向我求助,问他怎么做才能帮助女友做个守时的人。我问他,他女友是否提到过这一点,他说她没有,而且迟到也不会内疚,他还说,他女友需要“改掉不守时的毛病”。
哇,他对这个女人的期望是有多么不现实啊!这不是她的问题。她有权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如果她想每次约会都迟到,那也是她的权利。他也没必要一直和她在一起,他也有自己的选择。你不应该把你自己的期望和条件强加给别人,然后说他们有问题。当然,你可以解释说这件事让你很烦恼,你也可以说你受不了,但是你不能要求别人按照你的要求生活。底线是你可以决定和他们待在一起,接受他们,或者离开他们,因为他们有权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
想想你身边重要的人,花点时间想想你是否也对别人做过这样的事。如果你对别人很不满,那么想想你对别人的期望是否合理。不要用你自己的标准来定义“合理”,然后把它们强加给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用客观标准来定义“合理”,例如“这个人在恐吓我吗”,如果答案为“是”,那么恐吓这件事就是不合理的(当然,恐吓、威胁和羞辱,这些行为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别人想怎么样使用他们的时间或者想如何选择表现自己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你有权保持旁观态度。
如果你想要一幅画,那么就去找个艺术家
我们对别人有所期望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他们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期望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如果你想要别人给你画一幅画,最好去找个艺术家,否则你就得接受这个事实,即一般人画的画不会像你期望的那么好。如果你随便找个人让他们给你画幅画,画得不好也不是他们的错。要求他们做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事情是你的问题。
有个一个常见的例子,很多人绞尽脑汁去了解肢体语言,但是有些人怎么努力都看不出来别人的情绪,这让他们很苦恼。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种人,期望他突然提高自己的这种技能是有悖常理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本身没有问题,他就是这样的人;你不接受这个事实,所以有问题的是你。当然,他努力尝试着去了解你的肢体语言,但是他需要你口头解释和表达你的感觉,这样他才能明白。如果你期望他是个读心专家,那是不可能的!
记住,要是想要给自己画一幅肖像就去找个艺术家。如果你希望你的伙伴可以读懂你的肢体语言,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那么就去找一个这样的人;如果你的伙伴不会甚至不想读懂你的肢体语言和心里的想法,而你选择和他待在一起,那么就不要抱怨。要一幅不是艺术家给你画的肖像是你自己的选择!
宽容是什么?是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变得宽容的最简单的方式是对你遇到的人不要有过多的期望,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好好跟他们相处。当然,那些拒绝尝试达到你的期望或者根本达不到你的期望的那些人,你没有必要一定要跟他们打交道。是否选择和他们相处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抱怨或者对他们提出很多要求,这就不合情理了。
猫不能说话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晚上你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你,说他的猫快饿死了。然后你会问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哦,每天晚上我都问那只猫,问它是要吃鸡肉还是鱼,它都不回答我。所以,我就没给它任何东西吃了。”这个时候不能怪猫不聪明!有时候,别人做不了你要求的事情,光烦恼也没用。如果某人让你很烦,你需要三思,要确保你不是在逼一只猫说话。
说到对他人的期望,提醒自己以下这些明显的事实真相是个明智之举。这些事实真相包括:
●不是每个人都很友好。
●有些人从不改变自己。
●有些人不会去理解他人。
●有些人不会喜欢你。
●“人”和“黑猩猩”每天都在变化。
●没有人是十足的坏人。
●人不是完美的。
●别人不可能任何时候都赞同你的观点。
没有人愿意被排斥或者被误解。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被误解或者被讨厌都是常有的事。如果你从人群中找五个人,问他们是否喜欢你或者是否理解你,你可能会得到以下这些答案。
不管你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他们中会有一个喜欢你,理解你,他站在你这一边。不管你做什么,他们中肯定也有一个不喜欢你,不理解你。另外三个会比较中立,会更客观地评价你。
“五分之一规则”
所以,你要接受这个事实,以上说的这几类人在这个世界中数不胜数。肯定会有很多人是你的敌人,不管你做什么,他们都反对你,不喜欢你,而且批评你。通常情况下,这些人毫无理性可言,而且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也无力改变这点。试着忽视对你有偏见的批评。所以,你要倾听大多数支持你的人,虽然他们有时候也有点吹毛求疵,但是他们的意见比较有建设性。
总结
●和别人良好地相处取决于你如何对待他们,对他们了解多少。
●对别人有先入之见或者有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影响你对他们的了解,因为你有偏见。
●人和人之间关系最好的状态是,你可以接受和你打交道的这个人,而且能好好跟他相处。
●如果你不能接受别人的行为和思想,就远离他们。
●对你关心的人多付出一点。
●“五分之一规则”意味着你要接受这个事实,有些人你永远无法取悦,他们也永远不会喜欢你,但是这跟你没什么关系。
推荐练习
评估你对他人的影响
你对别人的影响
你和别人打交道之后,问一下自己,你对别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你是给他们带来正面力量还是负面影响?你是个能给人力量的人还是个取别人力量的人?思考你想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在一天内跟别人打交道之后都来反思一下。每一天结束的时候都反思一下,这样才能监测你的进步。有时候不管你做什么,别人都不配合,但是请记住,你曾经也成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