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指引作用的卫星(Ⅱ)

如何管理你的“计算机”

管理你的“计算机”主要是指确立正面的想法,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管理思维模式:

●识别“小妖精”,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小妖精”。

●阻止更多的“小妖精”进入思维模式中。

●完善“生命之石”。

●确定并坚信自己的思维模式。

识别“小妖精”,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小妖精”

自动化运转依赖于已有的信仰和行为。为了能让你和“黑猩猩”有时间休息,让“计算机”运转,你就要好好做编程。如果“计算机”运转不畅,或者它不知道怎么做,你和“黑黑猩”就要保持清醒状态,加以干涉。

有益的、正面的行为和信念就是“自动驾驶仪”;无益的、负面的行为和信念就是“小妖精”。首先,你要识别你的“计算机”中的“小妖精”,然后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它。牢记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不管“人”或者“黑猩猩”何时收到何种信息,它们都会先从“计算机”中寻找信息,看看有没有它们知道的或者记得的信息,然后再采取行动。如果它们接收的是来自于“自动驾驶仪”的有益的、正面的言论,它们就会冷静下来,采取合理的行为;如果它们接收的是来自于“小妖精”的负面的信息,它们就可能会按照接收到的信息采取行动。“小妖精”很可能会把“黑猩猩”带入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中,让“人”抓狂,这样会导致负面的结果,或者让“人”做出后悔的事情。

“黑猩猩”和“人”在行动之前总是会先查看“计算机”里的信息

“小妖精”一般情况下都是隐藏的,你要把它们找出来。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个隐藏的想法,认为你自己不如别人,这个想法可能不是那么明确清晰,你要找到它。假设你在排队买咖啡,有人在你前面插队。你—“人”可能想礼貌地说:“不好意思,请不要插队。”你的“黑猩猩”可能也想表达同样的想法,但是不会这么礼貌,它的态度会很无礼。但是,在“人”和“黑猩猩”表达想法之前,它们会先查看一下“计算机”。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到“小妖精”了,它说:“你真没素质。”这是“黑猩猩”的行事标准。所以“小妖精”就阻止了你—“人”说话,因为你觉得你没有说话的权利,或者你害怕那个人,怕他反驳你。

这个“小妖精”的危害性很大,它让你没法像个大人一样采取行动。如果你有个“小妖精”,对你说,“你比任何人都棒”,这个“小妖精”可能会让你信心十足,但是你也可能因此变得很傲慢,飞扬跋扈。从长远看来,这个“小妖精”和之前的那个一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一定要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小妖精”

如果你能识别这些“小妖精”,那么就可以移除它们。移除一个“小妖精”,你就要引进一个“自动驾驶仪”。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个负面的想法,你就需要用个正面的想法来取代它。这种情况下,这个正面的想法可能是“人人平等,我们都应该受到尊重”。如果你脑中的“自动驾驶仪”也发出这样的信号,在上文提到的例子中,有人在你前面插队,这个时候,“人”和“黑猩猩”向“计算机”寻求指导意见,它们看到的“自动驾驶仪”就会这么说:“我们都应该受到尊重。”然后“人”或者“黑猩猩”才会发话(希望“人”能说服“黑猩猩”,“让我来处理,我会礼貌点”)。

找到你的“小妖精”

每当“小妖精”活跃的时候,你总会经历不愉快,情绪低落,状态极差的时候。“小妖精”总是阻止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强迫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判断你的想法是否是正面的取决于你对快乐的定义和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为了找到你的“小妖精”,你需要想想自己是否经历过这样一个时刻,那个时候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通常指的是负面的情绪—没有人会无端地抱怨自己太开心或者太激动。这种情绪可能是生气、沮丧、难过或者失望。接下来,将情景重现。发生了什么事?你在干吗?别人在干吗?你在想什么?关注你的想法,问你自己,这种想法是否是正面的。还有,这种想法是否是真实的?如果这种想法让你有了负面的情绪,它可能就是个有负面影响的“小妖精”,马上移除它。如果“小妖精”和“黑猩猩”都说一样的话,就很难区分它们了。这也不足为奇,因为是“黑猩猩”首先把“小妖精”输入计算机中的!“黑猩猩”此时此刻就在思考。“小妖精”回忆“黑猩猩”之前说的,它的回想就变成了一种信念。举个例子,别人要你帮忙,你的“黑猩猩”当场的反应是由负面情绪影响的,你的“小妖精”回想之前的情形,认为每次别人让你帮忙干活都很累人,所以,因为这个负面的想法,“小妖精”就给你自动传输负面情绪。

移除你的“小妖精”

下面来看一个常见的例子,看看怎么去移除“小妖精”,然后把它变成“自动驾驶仪”。

或许,你会抱怨自己不会对别人说“不”,你很烦恼。因为你要做很多事,所以你需要承担的就很多,会感觉很恼怒。“小妖精”不适当的行为表现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别人让你做事,它都会说“好的”。其他有危害性的“小妖精”,也就是那些负面的想法,就隐藏在这个“小妖精”背后,我们要找到它们。

每次别人让你干活,有个“小妖精”总促使你说“好的”,想找到这个“小妖精”吗?首先,你要试试问自己两个问题:

●你认为对别人说“不”能间接表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对别人说“不”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我说‘不’,这就表明我很自私,后果就是,别人会觉得我很懒”,这两个“小妖精”就会让你的“人”做出错误的决定。

用事实来取代这些“小妖精”。例如:

●说“不”是一个成年人的适当的反应,这说明他(她)尊重自己,考虑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想跨越自己的底线。

●说“不”是一个对生活有规划的人做出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事情。

●比较现实的人会理解自己被拒绝,而且欣赏你敢说“不”。

●大家都尊重敢说“不”的人。

想让自己不要对任何事情都说“是”的话,一个非常有益的方法就是尽早打破这个循环。别人叫你帮忙的时候,让你的“人”有机会思考,做出自动的反应,比如“我看看我有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我要想一下,做这件事合不合适”。一旦你习惯这样反应,停下来想一想,让别人知道你需要时间考虑,他们就会尊重你的做法,你就有机会做出明智的决定了。

移除“小妖精”费时费力,但是如果我们坚持,就能去掉它们。“事实”或者“自动驾驶仪”的数量对解决这个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移除“小妖精”,你要找到这些事实,不断证明这些事实的可靠性,直到它们深深扎根在“计算机”中,像人的本性一样根深蒂固。再来看一下上面的例子,很多人都会理解和接受你不能帮助他们。那些总是说“是”的人不会因此而得到奖牌,也不会因此难过。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很难说“不”,说明你需要改变。

你需要决定哪个才是你的“真相”

我们来看这样一位母亲,她对她十几岁的女儿非常不满,因为她女儿的房间很邋遢,但是这种不满不是她想要的情绪。这种不满和邋遢影响了她们之间的关系。这个母亲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导致这位母亲生气的原因可能是这些:

●如果我的女儿不整理她的房间就说明她很懒。

●房间不整理就会滋生细菌,细菌是很可怕的。

●这是我的房子,她必须要整理房间。

然后,这位母亲可以向这些想法提出质疑,看看它们是否真的属实。如果她还是认为这些想法是符合事实的,她可以这么问自己:

●是为了整理房间和女儿争吵重要,还是和女儿好好相处重要?

●还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他方法吗?

这位母亲不愿意跟女儿生气,也不想激怒女儿,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这位母亲可以改变上文列出的这些想法,用更有益的想法来替代它们,例如:

●房间不整洁和懒人不可以画等号,只是一个不太整洁的人碰巧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而已。

●我的女儿正在慢慢成长,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跟她说,她不整理房间让我很生气,她可能会听我的话,去打扫。

●这是我的房子,没错,但是,那是我女儿的房间。

当然,这位母亲可能还是很生气,然后定下规则,可能这些规则都能起作用。但是,如果她把这些规则看得比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还重的话,她们的关系就会破裂,她既然选择这么做,就不要抱怨。

这个例子想表达的是,我们都要好好想想,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想怎么做,想要相信什么。这是个选择,一旦做出这个选择,其他选择就会接踵而至。你想在你的世界里过怎样的生活,只有你自己能决定。如果你想有所改变,你就要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情。如果你不想质疑你的想法,那么“小妖精”还会存在,你要自己承担后果。

记住,一旦你识别出是什么样的想法引发了你的负面情绪,你需要用其他东西来取代它。你要试着在大脑中创造一种全新的自动化的想法,一个“自动驾驶仪”,或者某种路径。你需要用一种积极的“自动驾驶仪”来取代“小妖精”,需要经常思考,不断加深这种想法(即“自动驾驶仪”),直到最后这种想法变成了你的自动反应。

母亲仍需要自己的生活

母性欲望促使一些雌性“黑猩猩”向大脑中植入常见的“小妖精”,这个“小妖精”指的是一种想法,即母亲唯一的角色就是照顾孩子和家庭。“黑猩猩”可以给“计算机”编程,植入这样的“小妖精”,也就是这种信念:“不管什么情况下,你都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否则你就是位失败的母亲。”有了这样一个“小妖精”之后,这位母亲就会时刻围绕着家庭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一旦她想着为自己做点什么,她就会觉得很内疚。这种想法是消极的、不健康的,而且也引发了疑问:这位母亲这样做是不是也就告诉她的女儿,当她成为母亲的时候也应该像她妈妈一样?

取代你的“小妖精”

假设你开车进城上班。你出发得很及时,事情都很顺利。突然,你碰到一个人在路中间倒车。车抛锚了,挡在路中间,所以导致了交通堵塞,你被堵在了汽车长龙中。时间一点点过去,可那个人的车一点也没动,一直挡在那儿。汽车长龙不断变长,他们也不会给你让道,你就这样一直堵着。十分钟又过去了,你上班要迟到了,而且你的经理不能容忍员工迟到。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一般人会这么做—

首先,“黑猩猩”开始尖声吼道:“这个蠢蛋在干吗?”“他干吗不把他的车挪一下?”“他明明知道,这样下去我们肯定都会迟到的!”“哦,我的神哪!”

“人”尝试着让“黑猩猩”镇定下来,它的想法可能有这些:“哎,他也是没办法啊!”“他也不是故意这样的。”“事情很快就会解决的。”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黑猩猩”变得越来越暴躁,“人”就失去了控制力。这个时候它们都去查看“计算机”里的想法。它们是“小妖精”还是“自动驾驶仪”?

“小妖精”指的是这些想法:

●我希望能正常去上班,没有特殊情况妨碍。

●我很早就出发了,哪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倒霉到家了。

●我不允许任何事情出现任何差错。

●如果别人扰乱了我的生活,我当然会很生气。

●我可以控制上班路上发生的事情。

●就算发生了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人们还是会感到内疚。

如果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些想法都很荒谬。但是,如果它们隐藏在你的大脑中,当你的“黑猩猩”跟“小妖精”交流,听到它说的那些话时,一定会特别生气。

让我们来推翻这些想法,用符合事实的“自动驾驶仪”来取代它们,消灭这些“小妖精”。相反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希望能正常去上班,没有特殊情况妨碍,但是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特殊情况。

●我出发得很早,但这也并不是说我就可以准时到达。

●我不能总是期望每件事都那么完美。

●如果别人扰乱了我的正常生活,我没有必要生气,我可以平静地面对。

●上班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我也控制不了。

●如果发生了一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我是不会感到内疚的。

●如果我的经理因为我迟到而生气,那么我可以向他解释。

如果“计算机”里有这些“自动驾驶仪”,当“黑猩猩”生气、烦躁的时候,它查看“计算机”里的这些东西就会意识到它不应该生气、烦躁,它就会镇定下来。但是,这些想法需要不断灌输才能让它们扎根在大脑中,这样“计算机”中的路径(即想法)就会取代之前的那些负面想法。

以“应该”命名的强大的“小妖精”

一个普通的、有杀伤力的“小妖精”之所以会出现,罪魁祸首就是“应该”这个词。“小妖精”通常指包含“一定”和“应该”这样字眼儿的言论。使用这些词的时候要三思,因为这些词很绝对,一般情况下使用都不是很合适,会导致消极影响。

“如果我对别人和善,他们都应该对我和善。”

如果“计算机”中存在这样的想法,当有人对你不和善的时候,你的“黑猩猩”受“计算机”中的这种想法影响,你就会生气、沮丧、很受伤。事实上,别人不一定非要和你有一样的价值观,或者按照你的原则来生活。接受了这个事实,你可能想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小妖精”。用“可能”取代“应该”,你会发现一些事实真相,按照这些事实真相行事的话,一切都会变得很容易。所以,“自动驾驶仪”就是:“如果我对别人和善,他们也可能对我和善。”如果别人不对你和善,你也不会失望或者惊讶。

下面来看一些例子。把“可能”和“应该”互换,想想这两种说法在感觉上会有什么不同。

这两种说法的不同之处是,“应该”通常给人的感觉是评价、命令、愧疚或者挫败感,“可能”经常给人一种可能性、希望,一种选择性、授予权利和改变的可能性。“必须”和“或许”也是一对对应的词。你可以用这两个词试着造几个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

期望某些事或许会发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求某些事必须要发生是不合理的。当然,有些情况下,“必须”和“应该”这些词的使用还是比较合适的,我就不建议把这两个词从字典中去掉了!

与“小妖精”共舞

一群“小妖精”聚集到一块儿的时候,很难把它们分开。“小妖精”们都互帮互助。当你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或者有了一个又一个负面想法的时候,你就和“小妖精”共舞了。

打个比方,假设你准备去见你的亲戚。你的“计算机”中有一些“小妖精”开始苏醒,然后跟你说话。这样“黑猩猩”就开始活跃了。小妖精可能会是这样的:

●我要给他们留个好印象。

●他们可能会对我评头论足。

●可能我们都没有什么共同点。

●要是我出洋相的话,他们会觉得我很蠢。

虽然这些负面想法一起作怪,但是,这些想法都可能会是事实。

怎样识别每一个“小妖精”?它们如何一起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把它们记录下来。把它们记下来,这样你就可以各个歼灭。一起消灭它们是不可能的,消除每一个“小妖精”都需要不同的对策,而且这些对策要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这样才能先消灭它们,然后用“自动驾驶仪”(可接受的事实)取代它们。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就这么做!

首先,你的对策一定要让自己信服,让自己觉得是真实可信的,否则它们就不能消灭“小妖精”。所以,针对每一个“小妖精”,你都要想出一个可行的对策,每个对策都要建立在你相信的事实的基础上。一旦想到对策,你一定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且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知道它们已经扎根在你的思想中。不管你做什么,不要给自己洗脑,或者欺骗自己去相信那些你自己不可能相信的事情,因为这样不能阻止“小妖精”。

强化“自动驾驶仪”,然后消灭“小妖精”,可能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小妖精”有个烦人的习惯,它会经常“回来看看”,所以要小心它们。你要警惕,每次识别出它们就立刻处理掉。

阻止更多的“小妖精”进入“计算机”中

如何向“计算机”中输入“自动驾驶仪”或者“小妖精”?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包括讨论和教育来完成。无论你在生活中经历什么事情,你都会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看待事情,“计算机”中就会出现“小妖精”,它们就成为你的参考标准;如果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自动驾驶仪”就会出现在“计算机”中。所以,当你向“计算机”中输入信息的时候,要仔细思考你的经历,然后正确阐释它们,这一点很重要。

举个例子,你去上班,有人对你很尖刻、很冷漠,那么“黑猩猩”就很容易情绪失控,草率下结论,例如:“这个人不喜欢我。”“他们有问题。”“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我。”“黑猩猩”的看法不胜枚举。

运用逻辑思维的“人”想法就不一样,“人”的想法更多的可能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人对我这么冷漠,我要找到原因”,或者“只要我一如既往和善对人,别人怎么对我无所谓”,或者“也许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心情不好,也许在担心什么事情”,又或者“也许是我做错了什么,他们不高兴,我得去道歉”。同样,这样的想法也是不胜枚举。

如果我们听“黑猩猩”的,新的“小妖精”就会被植入“计算机”中,进一步壮大了之前的“小妖精”的力量。如果我们听“人”的,让“黑猩猩”闭嘴,我们首先要尝试着找到事实真相,然后将“自动驾驶仪”输入“计算机”中。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听“黑猩猩”的,一定要听“人”的,首先找到事实。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自动驾驶仪”植入“计算机”中,作为之后的参考标准。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你找那个对你冷淡的人谈话,也许会发现,其实他今天是因为头疼才让你感觉他对你冷漠,然后他可能会因此向你道歉。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向“计算机”中植入这样一个“健康”的“自动驾驶仪”: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你感觉其他人表现得很冷漠,不要草率下结论。如果觉得别人真的很冷漠,首先要找出事实真相,然后再作定论。

另一方面,比较极端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个对你冷漠的人跟你翻脸,说他们不喜欢你,他们就是想对你很无礼。这个时候你至少可以向“计算机”中植入一个新的“自动驾驶仪”: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我,我要承认这个事实。有时候,不管我怎么做都没办法赢得每个人的喜欢。

无论怎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黑猩猩”和“人”的不同的阐释方式和思维方式。

主要观点

“人”不是总是对的,“黑猩猩”也并不是总是错的。

被植入“计算机”中的有益或者无益的信息要么来自于“黑猩猩”,要么来自于“人”。一般而言,“人”向“计算机”中输入“自动驾驶仪”,“黑猩猩”输入“小妖精”,但是也有例外。如果“人”获得的信息是它不了解的或者不懂的,那么用逻辑思维错误地分析这个信息,然后就无意中向“计算机”中输入了一个“小妖精”。举个例子,你去看家庭医生,这个医生脾气暴躁,对你说,你简直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后来,你又去看了另外一个家庭医生,这个医生脾气也不好,说了跟上一个医生同样的话。你的“人”用逻辑思维阐释这件事:我确实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为两个家庭医生不可能都错了。但是事实上,可能你遇到的两个医生都不怎么样,你并没有浪费他们的时间。但是,“人”用逻辑错误地阐释发生的事情,然后向“计算机”中植入了一个“小妖精”—我去看医生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同样的,“黑猩猩”的感性思维可能是正确的,它可能向“计算机”中植入一个“自动驾驶仪”。举个例子,你去见某个人,你的“黑猩猩”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然后用感性思维告诉你它不信任这个人。你的“黑猩猩”可能是对的,然后向“计算机”输入这样的信息:“这个人不可靠,要小心。”如果“黑猩猩”的阐释是对的,这其实就是个“自动机驾驶仪”,听信这样的信息是明智的。

完善“生命之石”

让你的宇宙井然有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的太阳,也就是你宇宙的中心,成为所有东西的焦点。这个太阳指的是你对生命的感悟和自我实现。当然,很多人都有强烈的信仰,这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很多的价值观念都是建立在这个信仰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就去弄清楚你的信仰到底是什么,然后虔诚地遵循这样的信仰,这种信仰指引着你的生活方向。

如果你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那么就要明确你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因为这个能让你明确你的生命力是什么。抛开信仰不谈,很多人都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实现自我,开心快乐。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什么对你而言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主要观点

生命之石是稳定你整个宇宙的基石。

确定自己的思维模式,信奉它

通过实验来挑战你的思维模式,很值得一试。在医院和一群医学院的学生工作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我们让几个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是这个医院的临床医生,然后我们观察这些学生的行为。大多数人都走在走廊的中间,而且礼貌地跟工作人员和病人说“早上好”,他们是主动打招呼的。

然后,我们让这些学生再次回到走廊中,但这次是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医院的清洁工,暂时在这里工作,随时都可能失业。这次,大多数学生都走在走廊的边缘,也不跟经过他们身边的人打招呼。学生们不知道我们在观察他们在走廊中的行为。我们给学生看他们行为的变化,学生自己看的时候都很震惊。

想要知道你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其中一种方式就是看看你对别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别人觉得你很好相处吗?别人看到你的时候会觉得精力充沛吗?思考一下你对自己的评价,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确保你对自己的评价符合现实情况。

主要观点

真正的朋友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和个性而喜欢我们,而不是因为我们的成就、地位或者财富而与我们在一起。

如果你认为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东西,那么就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你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就展示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因为它们对你而言很重要,而且它们也成了你的标签。我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尝试着去追求成功、获取财富,并且以拥有这些东西而感到自豪,我的意思是这些东西应该和你的价值观相符。如果你的价值观是建立在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世界观的基础上,那么你就要在这些方面多花时间。

你可以经常问一些朋友,调查一下你给别人都留下了什么印象,但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有些人的回答让你难过。即使你得到的评价确实很糟糕,至少你知道如何下手,从哪里改进。

思维模式不仅仅指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还有你对别人和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举两个极端的例子来阐释这个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他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自信、独断,因为这是他们的世界。当然,虽然地球并不为任何一个人所独有,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能决定它该怎么运转,谁有权进入。

现在我们再来看另一种人,他们觉得自己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他们不属于那里。这种人缺少自信,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待在别人的世界里。这样就可能导致他们闷闷不乐,自我防御心很重,而且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有危险和威胁。更有甚者,他们可能觉得别人都在压迫他们,他们要奋起反抗。这种人认为世界是属于别人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他们的一些想法,其他的想法我们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种极端情况的中间,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可能就会偏离到其中一个极端那边。

总结

●一定要让“计算机”处于正确的运行轨道,这点很重要。

●你可以找出“小妖精”,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它。

●“生命之石”是你大脑中最强大的一部分。

●多思考你的“生命之石”究竟是什么。

●每天都打磨你的“生命之石”,让它清晰可见,这对你而言影响很大。

●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思维模式看待生活。

推荐练习

管理你的“计算机”

用“自动驾驶仪”(“可能”)取代“小妖精”(“应该”)

如果你感觉到了压力,或者情绪紧张,尝试着寻找一下是不是“小妖精”(“应该”)在作怪。用“自动驾驶仪”(“可能”)取代它,想想“自动驾驶仪”给你带来的情绪和“小妖精”带给你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想把“自动驾驶仪”深深扎根在“计算机”中,就要经常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小妖精”,这样,“自动驾驶仪”不需要你再次输入就可以自己运转。

最主要的稳定物

我迫切希望你可以多关注你的“生命之石”,如果有必要,完善它,重新规划人生蓝图。如果你能清楚地记住这点,将会对你的“黑猩猩”、你的“人”,还有你的生命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记住,到目前为止,对你的心理大脑而言,对你的整个宇宙而言,“生命之石”是最强大的稳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