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察的障碍
图2-5 《小酒馆》 尤金·阿杰 摄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符号,如文字、声音和图像进行想象,但任何符号的作用都不及图像或视觉影像。当跑步运动员进入比赛时,他注视的是到达终点;裁缝缝纫时看到的则是衣服成品;农夫春天播种时看到的是丰收时节的场景;摄影师看到物体、风景和事物时,就应看到如何最佳地把它们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如图2-5)。
图2-6 《留守03》 孙宇龙 摄
我们通常是用三种视觉影像进行想象的,即观察到的视觉影像、想象到的影像、创造出的影像。平常人总是善于用某一种影像而偏废其余,而优秀的摄影师则应对这三种影像方法都得心应手,甚至同时使用它们。但是,毫无疑问,其中观察到的视觉影像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我们观察某一普通的事物,如一个村庄(如图2-6),我们起先只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意识到它所展现的情景:破烂不堪、寂寞荒凉和陈旧古老。后来我们才观察到细节、形状、色彩和向前看的老人和她身边向后看的儿孙,然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设计来最完善地表现题材,突出主题。
但是,观察并不是简单的“看”,它必须要有自觉性和创造性,观察一旦有了障碍,就会影响摄影作品的创造性。
首先,心理烦恼是观察最大的障碍,也是最难克服的障碍。你可能对自己的工作、伙伴或其他事务感到担心,对自己使用新的镜头或计算曝光的能力感到怀疑,似乎感觉到总有什么影响着真正自由的发挥。有时,克服心理烦恼的唯一途径是顺其自然、放松自己。割裂地使精神和肉体得到放松是不可能的,因为精神与肉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依存的。要想解除躯体上的紧张,必须先清除思想杂念。它们的关系就像风与水的关系。风在吹,则浪不止。放松精神之“风”,则放松肉体之“浪”。
顺其自然是真正观察的基本前提。当你尽情地遐想时便会放弃对主题的原有设想,而这种设想可能约束你按某种预定的方式拍摄。如果你总担心自己能否拍出好的照片,或只是一味地自我欣赏,那最后要么是不能创造出最佳作品,要么就不能尽情地感受到摄影的快乐。如果你顺其自然,对题材的直接体验便能产生出新的感觉,而这种新的感觉将指导你进行拍摄。
观察的另一障碍是周围的各种刺激因素。我们受到视觉刺激及其他刺激的冲击,但为了观察不得不除去部分刺激,我们只选择一小部分刺激因素,并加以组织,而不是观察所有的东西。然而,一旦我们对生活有了固定看法,便墨守成规地接受现实,而很少努力去再认识已被忽视的刺激因素可能存在的价值。只要旧的刺激因素仍有作用,我们就不愿去发现新的刺激。我们进行的只是隧道式的观察,这种观察给我们提供的只是眼前的槽沟形场景,限制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
观察的第三个障碍是由于熟悉而造成的固定文字概念的束缚。画家莫奈说过:“为了观察,我们要忘记我们所观察的事物的名称。”我们在孩提时代主要是以图画而不是用文字方式进行想象的;上学后,我们放弃了图画想象法,而学习比直接感觉经验更为重要的基本分析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越来越少地依赖于产生视觉想象的大脑神经;到了三四年级,许多人再也不认为图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再自由地想象事物,而是给事物下文字定义;成年后便已习惯于这一方法,对能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急不可待地加以分类。正如一本摄影专著中指出的那样:“依靠这些定义我们认识了每件事物,而不再是观察事物了。我们只相信酒瓶上的标签,而从不注意去品尝酒的滋味。”
图2-7 布莱特·韦斯顿 摄
如果你看到了沙漠中的植物(如图2-7),便道:“是的,这是沙漠中的植物。”这样就是没有透过人人熟悉的植物的名称标签进行观察。但是,假如你真正地观察,就会注意到植物有几片叶子、开着几朵花,每片叶子的纤细形状。如果近距离地再去观察,则看到的不再是植物本身,而是超脱植物之外的事物——此时的植物已转变成贯穿整个沙漠背景中的生命象征,直到此时,你才会发现植物的一般定义所不能表达的形状和内在景深,同时体会到看与观察体悟之间的区别。
图2-8 卡什 摄
同样,欣赏一位摄影师的作品时,不要让“他是人像摄影家”之类的头衔遮住你的双眼,而对他拍摄的秀丽景色视而不见,要始终心领神会地体验照片所反映的典型含义,如卡什为著名作家海明威拍摄的这幅肖像就成功地体现出作家身上这种九死一生、饱经忧患但又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如图2-8)。
放学回家后,你是否注意到对自己家中的细节感受增加了?进门后四处观察一下,一时会感到有些东西似乎陌生了。你会注意到卧室墙壁呈米黄色,而不是乳白色了;西面窗台上的盆景看起来很动人;甚至注意到夕阳斜照在对面的墙上和一些从前从未注意过的东西。但是这一感觉刚产生,熟悉感随即而起,则一切又依然如故(如图2-9、图2-10)。于是,你也就又停止了观察。如果不是摄影师细心观察,又会忽略这一极好的镜头。
图2-9 《卧室系列》 李春光 摄
图2-10 《卧室系列》 李春光 摄
十分可惜,每天我们都不能对窗台上的盆景产生好奇;十分遗憾,每晚我们都注意不到洒落在墙上的夕阳。因为我们对这情景太熟悉了,所以当它们从我们的眼前和潜意识中消逝时,还未能认识到它们自身的价值。南方的春天,春雨连绵,令人着实生厌,更不用说产生美感了。然而在北方,人们对于春雨的来临却是另一番感受,同时,北方人对于北国冬天的大雪也习以为常,不去多费心思(如图2-11)。
图2-11 《纽约市》 厄维特·艾略特 摄
图2-12 《塔恩贝格街》 贝森佑·伊娃 摄
要想观察和塑造完全形象的摄影师必须认识到常见事物的价值(如图2-12)。观察的能力不会因你离家的远近而有所提高。假如你对每天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都熟视无睹,即使你到了南极你又能观察到什么呢?
最后,照相机本身也是观察的一个障碍。原因是相机不能像人的眼睛那样观察。我们是用感官和经验来观察景物或场面的,当观看某一景物时,我们观察并记录下的仅仅是几个主要特征,这几个主要特征足以给我们一个对该景物的印瞬,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由于相机本身无经验可谈,也就谈不上选择,将视野内的一切都拍摄下来,照相机的记录作用当然是无可指责的。然而,从我们的目的来看,人与相机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概括。
图2-13 张赫 摄
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地进行抽象概括,因此,人们在使用相机时常惊奇地发现,相机表现的景物并非自己眼见的景物,更准确地说并非他们本人原以为能看见的景物(如图2-13)。使用相机的首要要求是学会控制相机,以拍摄出能够反映你所观察到的景物的照片(如图2-14),其生活场景就十分值得回味。
图2-14 《情人节的接吻大赛》 周民 摄
观察,从最准确、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就是利用你的感官、智力和情感,用全部身心去观察主题。善于观察并不能确保照片完美无瑕,但摄影的完美表现却离不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