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借船到借船出海——从《我们诞生在中国》看中美合拍新趋势
李雅琪
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2016年,获准立项的合拍故事片达89部,较上年的80部增加9部,为历年合拍片立项数量的新高。合拍片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合作拍摄的影片,发行时通常有两个或多个语言的版本。根据《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合拍模式分为三种:第一是“联合摄制”,即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含资金、劳务或实物)、共同摄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担风险的摄制形式;第二是“协作摄制”,即外方出资,在中国境内拍摄,中方有偿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等予以协助的摄制形式;第三是“委托摄制”,即外方委托中方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的摄制形式。在这三种模式中,只有“联合摄制”的版权归中方,并且享受国产片待遇,其他两种的版权不仅归外方,而且如果想在中国上映,会按进口片处理。
好莱坞巨制《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制作上为我们做了“联合摄制”的典范,从一些角度解答了“如何用世界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问题。《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由中国陆川导演团队和美国迪士尼合作拍摄的一部跨国合拍片,是中国首部自然动物电影,它用国际化方式向世界展现了神秘东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有的神奇动物。从合拍片的角度看,该片从影片讲述、团队运作、文化传播都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路径提供了一些思路。
一、爱和生命的东方哲学表达
“在中国这片壮丽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生灵,它们在这里出生,它们在这里成长,它们在这里爱与被爱,它们在这里生生不息,完成自然的轮回。”这是2016年8月上映的动物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的一句台词,这部以诞生在中国的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动物为主角的电影独树一帜地用中国动物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
影片讲述了三个家庭故事:四川竹林深处的大熊猫丫丫、美美母女,他们之间温馨的母女情谊、相聚和离别都充满感人的笑与泪;隐居于雪域高原的神秘生灵雪豹达娃一家,逆境求生、充满艰辛;在神农架密林中攀缘逗趣的金丝猴淘淘,因为家中“二胎”出现而被忽视,选择了流浪之后又回归到家庭。此外,藏羚羊、丹顶鹤等野生动物,这些生长于中国山川河流的动物,一起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们之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也体现出中国人生命信仰的“生生不息”与“生命轮回”,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界和动物界中存在的东方生命哲学。导演为每种动物找到一个主题,确定一条固定的故事发展线索。比如金丝猴淘淘的故事,最终被演绎成一个叛逆、独立、回归的青春成长过程,它的成长跟当下“二胎”家庭的状况是可以产生共鸣的。大熊猫母女中人为解读的因素会更强烈一些,影片中大熊猫在幼年时期执着于爬树,不停失败又不停挑战,母亲一直在旁关注。在动物界,母亲对子女的爱究竟有多强烈,不一定能以人类的感情来揣度。但是,通过故事性的讲述,观众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与我们人类息息相通的情感,这就是东方哲学中家庭关系的体现。
究竟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呢?在刚开始接手迪士尼的这次合作时,导演陆川就确定一定要拍故事片,而不是单纯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其实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框架出现,甚至摄影师也不知道自己拍摄的故事是什么。但当进入最后剪辑阶段,以生命轮回和自然力量为主旨的三个故事浮出水面,制片人菲尔·查普曼说:“这些动物,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只有在中国才能被拍到。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极端的拍摄,捕捉到现在这样水准的镜头真的非常难,特别是一些人们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动物的镜头,我们当初甚至都不确定我们是否可以做到。但是当我们观看并编辑所有拍摄到的画面素材时,这些戏剧化的感人故事就开始出现了。”中方制作团队认为如果只是用中国观众习惯和熟悉的方式讲独特的中国故事,在进行全球传播时,就需要加入大量背景解释,因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观众对相对陌生的中国故事的解读需要大量的背景信息,但中国的野生动物之美、自然山川之美,既是专属于中国的,外国观众在观赏时也可以得到直观感受,没有接受障碍,这就是所谓的世界语言。选择自然和动物为故事主题,讲述爱和生命的永恒主题,是迪士尼和陆川团队达成的共识,给电影国际化传播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考。
二、专业团队的“国际化”运作
这部影片由迪士尼影业、**G尚世影业和北京环球艺动影业联合制作,其背后是一个强大的跨国团队阵容:BBC拍摄野生动物的金牌摄影师前来助阵,执导过《寻枪》《可可西里》等电影的中国导演陆川,迪士尼影业《超能陆战队》《魔发奇缘》的制作人、奥斯卡金像奖得主罗伊·康利,在英国拍摄野生动物电影20余年的重量级制片人布莱恩·雷斯和菲尔·查普曼,都参与到电影的制作中来。陆川形容这个来自中、美、英、法的国际团队为“所有人都在一条密闭的路上做一件事”,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为什么美国电影工业中迪士尼是佼佼者,它的老板、每一个层级的艺术生产管理者从来没有说要输出文化,他们就研究故事,信仰电影本身。这是一种惊人的合力,换句话说,就是所有专业的人一起组建起专业的电影团队,在这个团队中进行国际化运作。《我们诞生在中国》讲述的是中国大地上的动物们的故事,但它同时又是一个由行业范围内世界顶级水平的电影人共同讲述的“中国故事”。
《我们诞生在中国》集结了多国顶级电影工作者和野生动物专家,2014年起,他们从东北到江南,自巴蜀至西藏,深入中国卧龙、佛坪、周至、神农架、可可西里、羌塘、三江源、扎龙、向海、盐城等多个自然保护区。摄制团队兵分五路,深入雪豹、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和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投喂,不干涉、引导动物,不改变更不破坏自然环境,镜头记录下来的是动物们真实的生存状态,雪豹的矫健敏捷、大熊猫的憨态可掬、金丝猴的活泼灵动在观众面前纤毫毕现,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变化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一次次感叹其瑰丽神奇。这部不到80分钟的电影,拍摄的素材多达3万多个镜头。
陆川对这次合作的摄影师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说“BBC优秀摄影师团队的职业精神令人感动”。美国摄影师谢恩·摩尔是野外摄影领域的高手,他拍下了雪豹达娃的故事。摩尔为迪士尼自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BBC和探索频道拍过许多难以捉摸的食肉动物,比如美洲狮、狼。但是他说:“我拍野生动物超过30年,还从没有见过雪豹。但我相信,不管在哪儿,野外生活一定有共通之处。”开拍前,他对拍到雪豹信心十足,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过于乐观。摩尔团队从北京出发,驾车8天到达雪豹密集分布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了找到雪豹,他们还找来了一位熟悉当地自然环境的僧人帮忙。30天过去了,他每天蹲守16小时以上,仍然一无所获。直到熊猫与金丝猴的故事杀青,前方才传来找到雪豹的消息。从电影中第一次抓镜头的小雪豹开始,摄影师团队慢慢拍摄到更多的素材,逐步找到了雪豹的故事线索。动物电影的拍摄过程充满了偶然,以至于创作团队观看最后成片时,都感觉意料之外。拍摄每一种动物有不同的难处,比如金丝猴的拍摄,因为它们不停地移动,摄影师的拍摄角度大多是逆光或侧逆光,拍出来的毛发都是闪亮的,这就意味着摄影师一定要去找时间、找角度拍摄,而不是固定好机位去观察,其中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次中外合作也为中国电影人提供了学习优秀电影制作和管理的机会。导演陆川在和迪士尼高管合作时,发现这个项目对他个人未来的电影生涯和对其电影公司的运营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陆川要求其电影公司所有高管全部进入这个项目参与项目管理,来学习怎么跟国外同行合作、怎么进行国际化配合,而这些宝贵的经验立马运用到了陆川新片《九层妖塔》的制作中。为了讲好中国故事,运用国外的一线摄影师、英国作曲家、美国迪士尼混音师,加上中方音乐编辑,开启了完全国际化的合作模式,中国电影人与其他国家优秀电影人进行无缝对接,这样的国际合作经验也为陆川的电影制作打开了一条思路。
三、“借船出海”: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尝试
在探讨陆川团队和迪士尼自然(Disney nature)的合作可能性时,制作团队预期在共同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在迪士尼方面的专家看来,中国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美丽国度,尚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没有被全世界所知,而动物形象与迪士尼乐园、迪士尼的整体形象都非常相符。电影的中方制作团队也认为,自然山川和动物是一种世界语言,也是最容易被全世界接受的中国元素。迪士尼影业总裁艾伦·伯格曼表示:“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机会去亲自探索中国最原始最神秘最美丽的这一面,迪士尼自然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将带领观众去中国最偏远最壮美的地方,亲眼见证这些极具吸引力的动物们。”
用世界通行的语言符号体系拍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国内放映时曾引起很多讨论,如何称呼这部电影,纪录片?自然电影?动物电影?曾引发很多讨论。但是,一旦我们把这部电影放到全世界的语境中,这样的困惑就会被淡化。在西方的电影类型中,Discovery、BBC等自然类纪录片就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的,以深层的故事架构自然和动物等镜头语言,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用更轻松的方式观赏和接受影片,以达到预期效果。自然和动物既是中国元素又是世界话语体系,让世界观众都可以顺利接受所讲述的中国故事,这是中方制作人选择用迪士尼拍摄方式来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中国的文化元素与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等动物的故事和形象十分默契地融合在一起,不生硬,不造作,润物细无声。
这种迪士尼的拍摄方式得到了中西方观众的接受。2016年是迪士尼动画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大获全胜的一年,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迪士尼作品中面对苦难的态度成为“合家欢”影片成功的关键。对于故事如何起承转合、如何控制节奏、如何抒情才能打动人心、抒情度的把握、旁白解说的阐释程度等,迪士尼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被运用于《我们诞生在中国》一片中,这种带着西方经验的拍摄经验在中国市场上是否会取得同样效果?在电影获得6600万元人民币票房之后,我们发现,中国观众也同样认可迪士尼在西方获得成功的叙事经验。
2016年是迪士尼乐园在中国开园的第1年,所以《我们诞生在中国》在中国提前上映。之后,这部电影已经被翻译成其他16种语言,通过迪士尼的渠道在全世界发行,相信这部影片也一定会把我们的文化传输到全世界。这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富有魅力的自然瑰宝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更是中国电影实现“走出去”目标的重要一步。
作为一部纪录电影,6600多万元人民币票房算是不错的成绩,但是,和这个票房数据相比,整个影片制作的过程,相对成功的经验在于国际化团队的组建及用国际化的方式来拍电影,影片国际化路径的成功得益于好莱坞成熟制作体系对影片生产的作用,能够使此项目相关的所有人专注于讲更好的故事。从未来国际化发展路径上讲,《我们诞生在中国》对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合拍片市场的启示远大于电影本身的影响力,究竟何为“国际化”道路?笔者认为,就是打破局限,没有“国际化”限制,本着对电影的热爱去做电影。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