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三个要点,即( )、( )和( )。(北京大学2001研)
2.1958年出版的《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一书由著名社会学者( )所著,施拉姆在1964年出版的( )一书中,全面提出了关于第三世界利用大众传播事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战略和建议。(北京大学2002研)
二、名词解释
1.“把关人”(守门人)(清华大学2001研、2003研,复旦大学2001研,中国传媒大学2004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研,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2007研)
2.“讯息即媒介”(清华大学2001研,复旦大学2003研)
3.媒介即信息(复旦大学2002研)
4.“热媒介”(南京大学2001研)
5.“冷媒介”(南京大学2003研)
6.“热媒介”与“冷媒介”(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北京大学2004研,华中师范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5研,南京大学2003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7.充欲主义(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
8.容器人(厦门大学2003研)
9.“地球村”(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
10.媒介控制(中国传媒大学2006研)
11.传播媒介(厦门大学2002研、2003研,上海大学2003研,浙江大学2003研)
12.媒介生态(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
13.媒介文化(中国传媒大学2002研)
14.媒介事件(复旦大学2004研)
15.媒介教育(北京大学2003研)
16.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北京大学2008研)
17.媒介组织(浙江大学2002研)
18.新闻体制(复旦大学2002研)
19.垄断竞争模式(复旦大学2004研)
20.流媒体(南京大学2004研)
21.观点的自由市场(武汉大学2003研,南开大学2006研)
22.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浙江大学2004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
23.民主参与理论(受众参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厦门大学2003研)
24.现代化理论(北京大学2002研)
25.社会顺从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06研)
26.公共服务广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北京大学2005研)
27.公共新闻(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
28.乌托邦(清华大学2003研)
29.公共领域(北京大学2006研,南开大学2007研,清华大学2003研)
30.文化(工业)产业(北京大学2007研,南开大学2007研,复旦大学2004研)
三、简答题
1.简述“报刊的四种理论”。(南京大学2001研)
2.施拉姆等人所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曾经提到“社会责任论”,这一理论最早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南开大学2004研,武汉大学2004研)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武汉大学2002研)
4.简述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观点。(武汉大学2005研)
5.简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基本内容。(武汉大学2006研)
6.简述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武汉大学2004研)
7.简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自由”。(南京大学2002研)
8.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历史性?(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
9.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北京大学2001研)
10.西方传播制度理论存在哪些缺陷?(浙江大学2004研)
11.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武汉大学2002研)
12.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武汉大学2002研)
13.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讲的一则寓言。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吾闻之吾师,由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存白不备;存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北京大学2004研)
14.为什么说电视是一个娱乐主导性的媒介?(武汉大学2004研)
15.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一词概括了媒介技术的这种影响力。请论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武汉大学2003研)
16.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什么作用?(复旦大学2004研)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对电子媒介放松管制(deregulation),请简述其背后的理念和所引发的后果。(北京大学2009研)
18.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北京大学2001研)
19.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20.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清华大学2001研)
2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武汉大学2002研)
22.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中国传媒业目前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复旦大学2004研)
23.“他请一位美国地方报纸的编辑合作,以一个星期为限,把这周内报社收到的所有电讯稿全部保留下来,……结果表明,这位报社编辑一周内共收到11910条电讯稿,而他从中选用的不过1297条,大约只占1/10,其余的9/10都被淘汰掉了。……”
请问上述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这项研究未能揭示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理论缺陷?(武汉大学2003研)
24.现象分析:凯瑟琳·沙利文是《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的资深记者。在一次没有被报道的火灾和化学毒物泄露事件之后,她报道了奥斯汀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厂工人的不安全和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这触怒了当地的商会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这位有权势的经纪人向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席金泽尔表示了不满。金泽尔正是《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的出版人,又是大奥斯汀商会的主席。迫于压力,沙利文不得不辞职。报社并不公布她的辞职真相,只是提出:“如果她保证不对本报提出批评、起诉,不在将来的新闻报道中使用她在本报工作时收集到的资料,报社将付给她八千美元。”(华中科技大学2004研)
25.指出下列媒体中哪些为电子大众媒体,并简要解释其理由。(北京大学2005研)
(1)中国电信(电话)
(2)北京电视台
(3)中国移动(手机)
(4)新浪网站
26.请从相关传播学角度谈谈你对博客的认识。(北京大学2007研)
四、论述题
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01研)
2.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清华大学2001研)
3.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厦门大学2003研)
4.试举近期事例论述不同国度对传播控制的共同之处。(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
5.请结合实际,谈谈建立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汉大学2004研)
6.试论新闻媒体在建构社会公共领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南京大学2004研)
7.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北京大学2002研)
8.你是如何理解麦克卢汉理论的,并对该理论作出自己的评价。(北京师范大学2006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研,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上海大学2005研,武汉理工大学2005研)
9.请分析和评价下面这段话:“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它们从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国传媒大学2008研)
10.近几年来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这对既成的传播学理论有何冲击和影响?(复旦大学2001研)
11.你认为互联网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武汉大学2001研)
12.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传媒大学2002研)
13.结合当前的网络传播,谈谈你对“把关人”理论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2006研)
14.2009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不仅成为著名的传媒事件,甚至还受到众多传媒学者的关注。请你结合有关理论,对此事进行解读。(中山大学2009研)
15.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推广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从传播主题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北京大学2003研)
16.试析传播社会控制的含义、种类及其意义。(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
17.不同社会制度下,媒介控制的方式和机制有很大差异。试以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环境为背景,对某中等城市一家综合性日报进行控制分析,即分析其办报活动可能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清华大学2004研)
18.试述新闻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及传播技术发展的基本关系。(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
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中国传媒大学2001研)
20.论我国传播媒介产业化趋势。(北京大学2002研)
21.选取适当的角度,结合实际谈谈大众媒体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国家如何对战争报道进行控制。(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
22.请就下面的这一材料写一论述文。
杜马严控“反恐”报道
美联社莫斯科11月1日电——车臣臭名昭著的反叛军阀沙米利·巴萨耶夫今天在网上承认说,是他策划了在莫斯科一家剧院发生的人质挟持事件。与此同时,俄罗斯立法人员采取行动,严加控制包括车臣在内的有关反恐行动的新闻报道。
巴萨耶夫说,他组织策划了人质事件,并发誓将来的袭击将更具破坏性。
同时,俄罗斯杜马今天通过了对该国媒体法的修正案,修正后的媒体法将严加控制有关“反恐行动”的新闻报道,其中包括对车臣战争和特种部队采取行动解救数百名人质但导致人质死亡的报道。(载《参考消息》,2002年11月3日)(复旦大学2003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