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过程

在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根据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系统规划,积极推进示范性高中建设,出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督导评估验收条件以及指标体系,并且在世纪之交陆续对所在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进行验收。

按照国家教委1995年文件设计,示范性高中先由学校自评、申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评估,符合条件的,再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报国家教委,经评估验收后正式公布。国家教委将于1997年前后评估验收。但是,由于各方面质疑的声音不断,各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政策指导的问题。特别是在“两会期间”,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示范性高中政策”提出了批评,因此,教育部始终没有公布“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6个采取了“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称谓。[13]有4个省区采用“重点高中”称谓。[14]山东省则称为“规范化学校”。

在2000年之后,有的地方开始淡化“国家级”这样的称号。例如,四川省鉴于新的改革形势和教育发展导向,2013年12月,该省教育厅公布文件[15],宣布废除“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两种称号,分别改成“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这些高中成了当地的优质高中。

下面我们分别看看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以及新疆、陕西、广西三省区的示范性高中建设情况。

(一)北京市示范性高中

2002-2005年期间,北京市分4批次,共认定68所高中为示范性高中,第一批14所,第二批12所,第三批18所,第四批24所。这些学校是北京市市民心目中的教育、升学比较好的优质高中。这些优质高中在北京各区县的分布情况如下。

东城区: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第四批)、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第四批)、北京市汇文中学(第一批)、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五中学(第三批)、北京市第二中学(第二批)、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第四批)、景山学校(第二批)。

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批)、北京市回民中学(第二批)、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第四批)、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第一批)、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第一批)、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第四批)、北京市育才学校(第三批)、北京市第八中学(第二批)、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第一批)、北京铁路子弟第二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第四批)。

朝阳区: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第四批)、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第三批)、北京第九十四中学(第四批)、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第四批)、北京市日坛中学(第四批)、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第一批)、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第二批)。

海淀区: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第二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一批)、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第二批)、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第三批)、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第三批)、首师大附属中学(第一批)、北京十一学校(第三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第一批)、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三批)、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第三批)、北京市八一中学(第二批)。

丰台区:北京丰台第二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第四批)、北京市第十中学(第三批)、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第一批)。

石景山区:北京市第九中学(第二批)。

房山区:北师大附属良乡中学(第二批)、北师大燕化附属中学(第四批)。

大兴区:大兴区黄村第一中学(第一批)、大兴区兴华中学(第四批)。

通州区:通州区潞河中学(第一批)、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第三批)、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第四批)。

顺义区:顺义区第一中学(第三批)、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第一批)、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第二批)。

昌平区:北京市昌平第一中学(第三批)、北京市昌平二中(第三批)。

平谷区:北师大附属平谷中学(第三批)、北京市平谷中学(第二批)。

密云县:密云县第二中学(第三批)。

怀柔区:怀柔第一中学(第三批)。

延庆县:延庆县第一中学(第三批)。

门头沟区:北京市大峪中学(第三批)。

2014年,在公开、民主、公平的原则下,北京市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为了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又增加了15所“示范性高中”,与此前的68所加在一起,共83所优质高中。在招生时这83所高中属于第一批次的高中,要把30%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加的15所学校名单如下。

朝阳区7所:北京市三里屯一中、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华侨城黄冈中学、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东方德才学校。

海淀区2所: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石景山区1所: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通州区1所: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

昌平区2所: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育新学校。

平谷区1所:北师大附属平谷中学一分校。

延庆县1所: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

虽然这些优质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政策,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暂时的有限的作用,但社会上始终有一些批评声音存在。批评者认为,示范性高中没有退出机制,政府的管理太僵化,需要重新设计。

(二)上海市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1999年4月,上海市启动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彻底颠覆了上海人熟悉的“市重点”“区重点”概念。该工程着眼于强化建设过程,注重学校发展,通过学校规划评审、中期检查和总结性评审3个阶段,促进学校不断完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凸显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健全学校管理体制,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机制与能力,体现了实验性和示范性。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让校长“归位”,回到了学校的中心位置,推动了校长思考如何办好学校;推动了一批传统重点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让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在创建过程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按照工程进度“2001年完成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申报学校的规划评审”的要求,共有49所学校的“建设规划”通过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2002年48所学校完成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检查,其中市重点高中32所,区重点高中15所,普通完中1所。

2003年10月起,上海市教委组织专家完成总结性评审工作。2004年,首批命名了28所“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加上后续命名的学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共55所。覆盖了上海包括崇明岛在内的17个区县。具体分布如下。

黄浦区7所:大同中学、格致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敬业中学、光明中学、卢湾高级中学、向明中学。

静安区3所:育才中学、市西中学、华东模范中学。

普陀区3所:曹杨二中、晋元高级中学、宜川中学。

闸北区4所:市北中学、新中高级中学、上海市第六十中学、回民中学。

虹口区4所: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复兴高级中学、北郊高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杨浦区5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控江中学、杨浦高级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长宁区2所:延安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徐汇区6所:上海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南洋中学。

闵行区2所:七宝中学、闵行中学。

宝山区3所:行知中学、吴淞中学、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嘉定区1所:嘉定区第一中学。

浦东区7所: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建平中学、进才中学、洋泾中学、南汇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川沙中学。

松江区2所:松江区第二中学、松江区第一中学。

奉贤县1所:奉贤中学。

金山区2所:金山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青浦区2所:青浦高级中学、朱家角中学。

崇明县1所:崇明中学。

这些是上海市高中中最好的一批学校。

在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政策实施过程中,上海市早先启动的一项缩短学制的实验,成为该市的一大亮点。对各地学制改革有一定的启发。

1.为实验而建立的上海市实验学校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班”基础上建立的。1987年学校正式建立。1995年,该校成为上海市教委直属的一所市重点学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实验学校,小学、初中、高中10年一贯制。从形式上看,小学实行的4年制教育,似乎增加了小学教育教学的难度,其实不然,该校努力做到难度均衡分布,删繁就简,有机衔接,在每个学段都有创新。学校同时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节奏和水平,因材施教,采用弹性学制。大部分学生实行10年一贯制,少部分学生可以用不到10年或超过10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2011年,该校高考名列全市第9,10年制学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招生工作是学校实验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所学校有招生的自主权,可以从本校初中部选拔生源免试进入高中阶段教育。而这,对缩短学制的实验至关重要。

2.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体系概要

2010年前后,上海市实验学校对所有课程进行了统整和建设,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计划。主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的比例和彼此关系,使之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在课程中探索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成长的最佳结合点。提出了“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三大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每个板块课程在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重点。

学校通过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行动能力),通过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拓展学生的个性亮点。

3.10个年段、10个系列的学养课程

为了配合10年制学校的需要,丰富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上海市实验学校在核心课程基础上设置以“小学段兴趣、初中段情趣、高中段志趣”为主线的学养课程,包含10个年段,由10个系列构成,英文名称是TEN FOR TEN(简称TFT)课程,并形成了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学校的高中部还结合自身学段特点和10年制要求,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学养课程设计和统整的目标,将原有拓展课、微型课、研究课、社团课等课程重新整合,全部纳入学养课程(TFT)体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将学养课程分成3个系列,即TFT通识课程系列(整班建制,全员参与)、TFT拓展课系列(走班形式,自主选修)和TFT社团课系列(自由组合,自主管理)。

在教学形式上,分为长课(一学期)、中课(10课时)、短课(4-6课时),平均每周安排5课时以上,而社会考察系列每学期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实施。

(1)由点到面,逐步实施TFT通识课程

高中部在TFT通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人文主题系列中先试点、后铺开,并将原先的微型课程调整到STS主题系列中。同时,高中部不断充实和开发新的TFT通识课程,如TED演讲、静电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等课程。此外,高中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放眼社会、提升志趣,初步形成了具有实验特色的高中各年段外出考察TFT通识课程系列。

表1-1 高中部学养通识课程一览表

续表

在高二年级开设TFT戏剧课程是实验的特色之一,该课程旨在通过对剧本的解读与演绎,让更多的同学走进经典、感悟经典。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近几年来,先后排演了经典话剧《雷雨》《仲夏夜之梦》《寻找春柳社》,肢体剧《药》,音乐剧《吉屋出租》,历史剧《商鞅》等剧目,深受师生好评。

(2)有效整合,开设TFT拓展课程

学校高中部现有近100门左右的拓展课程储备。根据学校对3类课程的新表述,高中部将已有的拓展课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全部纳入TFT学养课程系列,并设计了TFT拓展课程,每学期提供20门左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表1-2 上海市实验学校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部TFT拓展课程

4.特需课程

当提供给全体学生的核心课程、学养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特需课程。特需是学生的特需,它不是一门具体的课,它是一种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由学生提出学习需求,学校特供、特备的课程组织形态。学生需求作为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课程的创设发端于学生的需求、生成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先由学生“提”、再由学校“供”,是实现按需服务、个性化学习的变革,探索“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潜能开发”的实验。

当学生对某一领域有特别的志趣,有求知兴趣和学习动力,向学校提出特需后,还须经过专家团队确定其具有特别的潜能,具有一定的天赋,能够对这一专题进行研究,有能力可持续研究才行。因此,能参与到特需课程的学生,不仅需要有内在的自主学习需求和特长,还需要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

特需课程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为前提,通过因需而设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使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发现与尊重、保护与帮助、提高与增强,为他们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的优势潜能在未来持续发展中发挥卓越优异的创造力。

以下课程表就是由中三直升生自己填表完成的,课程由学生来定,学校特备、特供。

表1-3 上海市实验学校某中三直升生的特需课表

5.学生社团

学校高中部在进行学养课程统整过程中,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纳入学养课程管理并做到“五个定”:一是定社团,即要求高一、高二学生每学期选择参加一个社团;二是定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社团指导课,第四节课安排自主活动;三是定场地,确保每个社团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四是定指导老师,邀请中青年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制订指导工作规范并予以补贴;五是定评价制度,实行星级制度,打造明星社团。学校高中部有21家学生社团,如今不少社团已经创出了品牌,如“JA学生公司”“中文辩论社”“英语辩论社”“管弦乐吉他社”“心理社”“爱心社”“绿叶环保社”等。

表1-4 上海市实验学校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部社团课程

综上,上海的高中学制改革经验说明,示范性高中应该关注其改革实验,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改革实验创新,仅仅追求升学率,就不应该视其为示范性高中。

(三)广州市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截至2005年,广州市创建了首批2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6]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十五”期间在建设200所省一级普通高中的基础上,再建设100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的教育规模,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

而广州市首批创建的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是:广雅中学、执信中学、市二中、市六中、广州大学附中、协和高级中学(市属中学)、市七中、市十六中、育才中学、培正中学(东山区属学校)、市一中(荔湾区属学校)、市三中(越秀区属学校)、市五中(海珠区属学校)、市四十七中(天河区属学校)、培英中学、市六十五中(白云区属学校)、市八十六中(黄埔区属学校)、真光中学(芳村区属学校)、秀全中学、邝维煜中学(花都区属学校)、仲元中学、番禺中学(番禺区属学校)、从化中学(从化市属学校)、增城中学(增城市属学校)。

据报道,这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工程总投资为23.11亿元,其中市属学校8.83亿元,各区、县级市所属学校14.28亿元。这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将有1407个教学班、优质学位将达到64722个,比2001年的优质学位增加43332个。而这批学校的建设必须坚持“硬件达标”与“内涵发展”相结合,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科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形成辐射效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和示范基地。

据统计,2017年广州市又新增1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即广州市外国语学校、广州市九十七中、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广州科学城中学、广州市二十一中、广州市南海中学、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广州市七十五中、广州市一一三中、广州市白云中学。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高中

新疆从2001年起就开始试评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在此之前,新疆共有“重点高中”30所。到2007年底,已有33所学校获得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称号,其中包括12所原来属于30所重点高中的学校。此后,新疆“重点高中”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由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取而代之。

与“重点高中”由政府认定不同,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改为专家全面评估命名(包括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实力、学科建设的评估以及实地考察等内容)。与“重点高中”强**育优势资源不同,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突出现代教育实践中的探索性和引领性,鼓励学校从以往“自上而下”靠文件指导办学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制度创新。同时,示范性高中也不像原重点高中,没有定额,不搞终身制,“有多少评多少”。普通高中只要能通过示范性高中评估,即可步入示范性高中的行列;而获得称号的学校如果违反教育法规和政策,情节严重者也将被取消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称号。上述这些规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示范性高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自治区高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2010年开始,新疆作为国家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区”之一,全区的普通高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不再赘述。

(五)陕西省示范性高中

陕西省从2005年以来,先后启动了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标准化高中建设项目,以及“春笋计划”培优项目。“春笋计划”是为某些优秀学生创造更多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在本书第五章将有对“春笋计划”的专门介绍和分析。

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建设项目属于常规工作改进的范畴,目的是为了敦促所有高中学校都要达到国家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要求,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本节主要介绍陕西省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将全省一大批教育质量比较高的高中学校树立为标杆,希望这些学校在学校管理,在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方向上,给其他高中树立榜样。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通知》(陕教基[2005]57号)及相关评估标准的要求,经组织专家初评、复查,陕西省教育厅自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已经陆陆续续批复了47所普通高中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这一历史阶段也是全国各个实验区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验阶段。

下面是陕西省省级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名单,共计47所。

西安市16所: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春笋计划”生物学科基地学校)、陕西省西安中学(“春笋计划”通识培训基地学校)、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春笋计划”化学学科基地学校)、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春笋计划”信息学科基地学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春笋计划”物理学科基地学校)、西安市铁一中学(“春笋计划”地理学科基地学校)、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春笋计划”物理学科基地学校)、西安市第一中学(“春笋计划”化学学科基地学校)、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春笋计划”生物学科基地学校)、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户县第一中学、西安市第七十中学、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周至中学。

宝鸡市6所:宝鸡中学、凤翔中学、眉县槐芽中学、扶风县扶风高中、陈仓区虢镇中学、眉县中学。

咸阳市7所:咸阳市实验中学、三原南郊中学、彩虹中学、兴平西郊中学、泾阳县泾干中学、礼泉县第一中学、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

铜川市1所:铜川市第一中学。

渭南市9所:瑞泉中学、象山中学、合阳中学、渭南高级中学、澄城县澄城中学、蒲城县尧山中学、渭南市杜桥中学、白水县白水中学、富平县迤山中学。

延安市1所:陕西延安中学。

榆林市2所:陕西省神木中学、陕西省榆林中学。

汉中市1所:陕西省汉中中学。

安康市1所:陕西省安康中学。

商洛市3所:陕西省商洛中学、商南县高级中学、陕西省洛南中学。

(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示范性高中

2001年7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的通知》决定80所高中为第一批示范性高中。直到2015年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还组织专家验收评估了第19批次的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这项工作在政府工作计划中一直坚持着。下面是该区第一批立项建设的80所学校名单。

南宁市三中、宜州市一中、合浦县廉州中学、百色市祁福高中、灵川县中学、容县高中、武鸣县高中、百色地区高中、桂林市十八中、宁明县中学、全州县高中、陆川县高中、南铁一中、横县中学、岑溪市中学、崇左县中学、北海铁山港区南康中学、兴业县高中、柳州市一中、玉林高中、荔浦县中学、桂平市浔州高中、防城港市高中、阳朔县中学、柳铁一中、博白县高中、来宾县一中、贵港市高中、扶绥县中学、大化瑶族自治县高中、南宁市二中、南宁市沛鸿学校、河池地区高中、兴安县中学、河池市高中、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桂林中学、南宁市郊区高中、柳铁二中、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学、南丹县高中、象州县中学、广西师大附中、苍梧县中学、贺州市高中、柳州市二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中、柳州高中、灵山县中学、宾阳中学、合浦县一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高中、梧州高中、钦州市二中、南宁市一中、平南县中学、柳江县中学、防城区实验高中、北海市中学、南宁市八中、北流市高中、柳城县中学、昭平县中学、柳州市龙城中学、邕宁县高中、桂平市一中、柳州市四十中、南宁市外国语学校、浦北县中学、梧州市一中、北海市七中、梧州市七中、合浦县公馆中学、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校、柳州地区民族高中、藤县中学、钦州市一中、贵港市江南中学、玉林市一中、南宁英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