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英:白绿雄鹰击长空

还记得培英校徽上那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吗?是的,培英,培鹰,培英对英才的期望是如鹰一般志在高远,刚毅敏捷,坚韧不拔。一百多年前,培英花地校门镌有四个大字:培育英才。一百多年来,千千万万名英才从这里毕业,他们作别校园,却无法割舍与培英的情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要在培英学习过、工作过,“四海之内,白绿一家”;不管走到哪里,培英人都心怀“信、望、爱”,从内在气质到外在形象都展现白绿精神,他们的血液和灵魂中,都深深地植入了培英人鲜明的特征。

英才是母校的游子,是从母校起飞的雄鹰,即使与母校远隔万千重,他们的脉搏始终和培英的心脏一起跳动。百年培英,根深叶茂;一只只翱翔万里之外的雄鹰,永远心系着培英。

校以人名。“昨日我以学校为荣,今日学校以我为荣。”培英之所以为名校,因为有灿若群星的杰出校友。这些杰出校友中,有的是碧血丹心留青史的烈士,有的是科技报国获殊荣的院士,有的是体坛折桂展英姿的运动健将,还有的是各行各业的开山鼻祖、中国之最、全国第一人……他们是从培英校园里起飞的矫健雄鹰,搏击万里长空。

进入21世纪,凯歌愈发响亮,成绩愈为显著。

学校以艺术节、体育节、劳动服务节、校庆节、科技教育节等大型活动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生动活泼,淡化说教味,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这些大规模活动既是推进德育的契机,又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作为全国高等学府的优质生源输送地,学校办学成绩突出、教学成果显著。学校不断涌现大批的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四海竞芬芳”。

2004年本科上线率为88.1%,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排名第三名。

2005年本科上线742人,是当年广州市本科上线人数最多的学校,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排名第七名。

2006年本科上线855人,高考800分人数、700分人数、上重点线人数、上本科线人数均占到白云区的二分之一,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排名第九名。

2007年本科上线892人,4人单科成绩位列广州市前十名,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排名第六名。

2008年本科上线772人,杨振帆同学以英语145分的好成绩勇夺广东省高考英语单科状元的桂冠。

2009年本科上线849人,陈嘉雯考上清华大学,成弋威考上外交学院。

2010年本科上线926人,上重点线人数、上本科线人数,均超过白云区的二分之一。

2011年本科上线953人,李宝洪同学勇夺广东省高考文综单科广州市第一名,广东省第二名。

2012年本科上线959人,宋东根同学考上清华大学。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排名第四名,在老城七区和省市属学校中排名第一。

2013年本科上线809人,是白云区唯一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的学校。

2014年本科上线915人,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排名第六名,连续22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重点上线率为20.5%,本科上线率为84.18%,专科上线率为100%。上重点线人数超过白云区总人数的一半,学生100%考上大学。600分以上的同学有60人,其中理科廖海翔总分652分,廖振洪总分649分,文科何梓健636分,位列广州市前70名。高考所有学科均被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评为“广州市2014届学科高考突出贡献奖”。2014届毕业班对广州市高考上线直接贡献名列全市第二。

培英中学2015年高考再创辉煌!762人参加考试,大学上线率达100%。其中197人考上重点本科院校,上线率达25.9%;本科一批上线528人,上线率达69.3%;本科二批上线673人,上线率达88.3%;专科一批上线750人,上线率达98.4%。650分以上3人,600分以上63人;理科最高分669分,文科最高分624分。

“汗马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几多年。”在历届领导、校友的关爱下,培英全体师生负重拼搏,浇灌出累累硕果,培英儿女在高考中勇夺省、市状元头衔:1989届郭启钊获广州地区高考文科状元,戴海明获广州地区高考英语状元,1990届邓庆珊获广东省高考生物状元,1994届钟耀东、何超颖、黄晓云列广州地区高考状元榜,1996届梁雅俊获广州市高考化学状元,2002届欧阳珊获广州市中考状元,2003届叶茜莹获广州市高考政治状元,2008届杨振帆获广东省高考英语状元,2011届李宝洪获广州市文科综合状元。一批批优秀培英儿女被名校录取:徐婉婷、倪诗敏、黄敏华考上北京大学,谢新雄、林洁、陈嘉雯、宋东根考上清华大学,刘锦全、王升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蓝锦坚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钰珊考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黄智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蔡乙绮考上中国传媒大学,黄伟东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成弋威考上外交学院,陈泽凯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廖海翔、胡书诚、周佳豪考上国防科技大学,江碧瑶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龚悦考上复旦大学,黄佩仪、辛天野考上香港中文大学,徐炽康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彭丹穗、陈志强、陈智颖、黄晓文等考上南京大学,铙港迪、周典兴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不论老年还是青年,他们都是万万千千培英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是白绿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的人生轨迹各异,但有这么几个共同特征:

一是爱校,情系培英。这种对母校的眷恋和报恩之情,体现在时时刻刻和点点滴滴中。1979年,培英中学在原有校友爱校报校的基础上,恢复校友联谊活动,并成立“培英校友会”,使校友与母校之间有了组织保障。校友有的捐款,有的捐物,有的出力,有的献策,有的搭桥,有的牵线。培英的每一点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爱岗,勇于登攀。培英校友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勤奋实干,成就卓越,尤其是一大批校友在教育科研部门、重点企业、国防单位和政府机构担负了重要工作,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百年培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三是爱国,正义忠诚。培英产生于旧社会,壮大在新中国,腾飞在新时代。培英人亲历、目睹、耳闻了学校和国家的跌宕起伏,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培英人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人民。他们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复兴,无私地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心中有信,心中有望,心中有爱。培英校友之所以具备这几个共性特征,是因为他们深深地铭记着“信、望、爱”的校训,白绿精神香飘万里,回报母校三春晖恩。

培英,以他们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