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是大而化之的理念与要求所能达到的,宏大的教育理念要与日常的教育事实相结合,只有生活化的、活生生的个性化学校教育实践才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教育?教育不能隔靴搔痒,不能隔岸观火,教育要直抵心灵,要唤醒灵魂。所以,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是大而化之的理念与要求所能达到的,宏大的教育理念要与日常的教育事实相结合,也就是说教育理念要内化为学生个性需要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只有生活化的、活生生的个性化学校教育实践才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拿我们的“国魂教育”特色的实践来说,这样一种宏大而深厚的教育特色如何在小学阶段教育得以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在反思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国魂教育”的特色实践既要有系统的校本教材的支撑,又要与我们学校的文化、历史、环境生态,尤其要与学生个性需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相融通、相呼应。

(一)“国魂教育”轻巧前行

先烈东小学推行“国魂”特色教育已有一段时日后,“国魂”特色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重构日臻完善,“国魂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诗意而坚定、沉稳而庄重的校园文化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的气质也在悄然改变。

初春的早晨,空气清新,阳光温暖,新梢依附着红墙微颤,校园里生机盎然。回到办公室,我如往常一样打开天河教育在线,浏览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一个标题赫然跃入我的眼帘——关于天河区特色学校评选通知,这则通知犹如一块石子投进我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我备感欣喜与振奋。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既是向外宣传先烈东小学“国魂”特色教育理念的契机,也是展示学校学生新精神、新面貌的契机。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次申报天河区特色学校的机会。我立即把通知分享到学校讨论组,老师们看到这则通知,都表示出热切的关注。但特色学校的申报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怎样将我们已有的国魂理念和开展的“国魂”特色教育完整地呈现出来,这中间有许多工作要做。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当天下午,我迅速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商讨此事,大家对申报天河区特色学校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并高效部署好接下来的工作。学校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如何将前期所做的工作系统地编入申报材料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系统、扎实的申报材料,而又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申报材料编写组的老师们提出利用下班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夜已深,学校会议室的灯一直亮着,一堆堆高摞的卷宗,键盘的敲击声和各小组的交谈声点缀着这个寂静而繁忙的夜晚,教师们在连夜编写“国魂”特色教育申报材料。一天下来,繁重的教学工作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但为了学校的发展,大家还在努力坚持着。看着这一张张被共同的目标而激励着的熟悉的脸庞,看着这一个个被同一个梦想而鼓舞着的熟悉的身影,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相信,我们学校的“国魂”特色教育理念一定能够获得业界的肯定和支持,因为,我们有着这样一个不辞辛劳、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因为,我们有着戮力同心、高效拼搏的精神。

在紧张与忙碌的工作中,终于迎来了专家评估的日子,大家兴奋而又心怀忐忑。在校领导班子的陪同下,评估专家考察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询问了“国魂”特色教育的选题背景,并听取了我校“国魂”教育的实施计划与方案。专家团对学校所做的扎实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有专家对“国魂”教育理念提出质疑:面向小学生开展“国魂”教育恐怕太过厚重,难以理解,难以内化。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与商议,专家评估团给我们的结果是:勉强通过。听着专家们仍然不完全认同的点评,看着专家们淡然的神色,我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沉重。看着老师们难掩落寞的脸,我难以用言语来安慰他们,唯有紧握大家的双手,希望通过掌心的温度将力量传递给大家。送走专家评审团,我陷入了沉沉的思索……

弦月高挂,孩子们的喧闹声渐渐隐去,先烈东小学这片热土在夜色中像一位老者,静谧而安详。校长办公室内,一盏孤灯为伴,深锁的眉头,无法排遣我的愁绪与思考。“国魂特色学校”的评选一再受阻,“国魂”教育理念频遭质疑:面向小学生开展“国魂”教育恐怕太过厚重,难以理解,难以内化。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坚持走适合学校的“国魂”特色教育,或者改弦易张。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是艰难的。此刻,我深深地感到一校之长,责任重大。

驻足窗前,清冽的月光穿过树荫,漏下一地碎玉,15年前我和孩子们一起种下的大榕树更显苍劲繁茂。

逝者如斯!先烈东小学在先烈路上已矗立了50多个年头,历经了50多年的风雨洗礼。自建校以来,历任8届校长。他们肩负重任,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我校一直以“校风好、质量高、特色明显”的作风而驰名南粤。先小承载着陶铸先生的殷切期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先小人的汗水与梦想。现代先烈东人情与先辈相通,志与先辈相承。而今,她又将何去何从?坚持,抑或放弃?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什么是名校?优秀的教育理念,以校长为代表,坚持理念的教师队伍,与学校风格相符的生源,这就是名校。是啊,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加强国魂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去弘扬这种传统,赋予国魂新的内涵。在“国魂”特色教育践行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忙碌着,也收获着,我们用集体的智慧践行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诺言,体会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喜悦,期待着“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教育需要坚守!经过初步实践,“国魂”教育理念与先小的校情是相吻合的,我要努力将“国魂”特色教育在先小推行下去。但这么好的教育理念为什么不被大家认同呢?我们是否有需要调整的部分呢?

一夜思索,辗转反侧。翌日,我立刻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大家一起来推敲“国魂”特色教育:如何让它既在精神内涵上显得厚重又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厚重”?怎样让“国魂”特色教育更好地被孩子们理解,并被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推敲,一次又一次的商讨,最后,我们决定从以下几处做出调整:其一,把厚切薄。我们的“国魂”特色教育既要高屋建瓴,又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因此,我们针对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设置了更细致的教育目标,教育形式也更活泼多样。其二,校本创新。“国魂”校本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知识性与游戏性相结合,形式多样化,学生参与度更高。其三,活动为主。“国魂”教育以活动为主,知识的讲授为辅,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学。推敲完善后的“国魂”教育“轻巧”了许多,实施贯彻起来也更为灵活,对于先小“国魂”特色教育的发展,我信心倍增。

长路漫漫,任重道远。“国魂”特色教育是我对教育的坚持,也是对自我的坚持!

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的。特色教育的实质内涵只有通过适合的教育形式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有了适合的教育形式,厚重的“国魂教育”也得以轻巧起来。实际上,“国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吻合、密切相关。通过开展“国魂”特色教育,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行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从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我们的国魂主题特色教育就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活生生的个性化学校教育实践。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做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的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这些,正是我在先烈东小学倡导“先贤·国魂”教育所努力践行的。“国魂教育”不仅融入我们的办学目标愿景与教育文化追求中,也实实在在落实到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与教育实践上。

12月,寒风凛冽,但是走在大街小巷上,到处都能感受到辞旧迎新的气息。走进校园,我发现12月里的孩子们的笑容最灿烂,因为12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月份啊:冬至、平安夜、圣诞节、元旦……中外节庆交相辉映。然而,在这些节日中最得孩子欢心的却是圣诞节,临近圣诞节,孩子们会模仿着基督教徒准备起来:他们有的会埋头画圣诞老人,有的会吃圣诞苹果,还有的会精心准备圣诞礼物……随着孩子们过圣诞节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我意识到在孩子们对西方节日的热衷和迷恋的背后,隐藏着中国重要传统节日被遗忘的大危机——没有了对传统节日的精神寄托就失去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新年即将到来,我和少先大队辅导员商量,利用班会课开展“庆元旦—迎新年”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大队辅导员很快制订了方案,各年级各班根据方案精心准备活动,活动终于在全校师生的期待中展开了。我走进一(2)班,看到了这些刚刚进入校园的孩子们已经能够在讲台上大方地给同学们讲述有关新年的故事,他们的爸爸妈妈还给孩子们讲起了过新年的习俗,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活动在家校和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爱上了传统文化。三、四年级的活动也毫不逊色,三(3)班的孩子们小手握着剪刀剪起了窗花,手巧的孩子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起了中国结,孩子们手中的中国红一定会在实践、探究、合作中化作胸膛里炽热的中国心。正当我要去四年级的班级里感受浓烈的节日气息时,六年级的孩子们热情地递给我一碗新鲜的汤圆,原来这些大孩子也动起手来包汤圆、煮汤圆,我与他们一同品味,吃得不亦乐。一颗颗饱满的汤圆里饱含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也寄托了孩子们在童年里与传统节日相遇的美好回忆。

这一次的少先队活动不仅融入了传统文化,还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幸福、难忘的元旦,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新的一年必将拥有盎然的朝气、蓬勃的生机。

(二)“国魂教育”系统建构

信念是一种崇高的思想,一种对人生理想、目标的追求。作为校长,要善于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教育信念。一旦确定,就必须孜孜以求、坚定不移,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有时代要求的使命感,有国家赋予的责任感,有执着追求的事业心,是校长成功的前提和无穷的动力。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作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一面旗帜,是贯穿于学校教育发展的一条生命线。校长应带头思考创新载体、活跃形式、丰富内涵,将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体系化、主体化、活动化的教育生态。

在先烈东小学,我引领学校以“先贤”为核心教育理念,积极践行“先贤·国魂”教育的校本化建构,全力打造学校国魂教育特色,整体提升学校办学风格。毋庸置疑,基于课程体系与文化生态的校本化建构,让先烈东小学的“先贤·国魂”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活动载体与环境支撑。

第一,课程体系建构。课程的价值,在于引领人的成长,增进人的幸福。所以课程建构,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

国魂文化要在学校生根发芽,要从空中楼阁转而深入人心,必须要通过一个课程来对学生产生影响。特色学校也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所以我召集学校精英,围绕“国魂教育”主题,共同探索并构建一个系列的校本课程,以培养先小学子继往开来的气魄与能力。经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与讨论,我们的这个校本课程慢慢地有了雏形,有了框架。这个课程的名字就叫“先贤·国魂教育”,核心理念是:传承国魂文化,培育传人贤人。为了大力推进各相关课程配套教材的开发与编制,我又召集全体教师,分组专攻。学生们的兴趣点是什么?如何用更活泼的形式让每一门课程的精粹融进学生们的心里?这些都是编写组教师们一直千思万虑的问题。他们从一开始的资料收集,到呈现形式的设计,如“中华美德”的教材里分了“故事吧”“经典坊”“知行合一”“链接先小”“漫画欣赏”等不同的栏目,再到版面美编,每个环节都精耕细作、几易其稿。历时半年,我们终于把一整套“国魂教育系列校本教材”编写出来了。

围绕先贤教育理念与国魂教育主题,我们构建起了完备的“先贤·国魂教育”课程体系——“先贤·国魂教育”系列特色课程。其目标在于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让学生认识历史,传承中华优秀品德,了解甚至熟知中华经典,并通过对优秀传统的学习,加深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先贤·国魂教育”具体包括五个特色课程模块(如图2.1所示)。

一是“中华先烈”课程模块。重温历史,回顾过去,了解先烈事迹,传承先贤事迹与国魂精神,是学校培养贤能型中华传人的第一步。学校开设的“中华先烈”历史课程,根据各年级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体验活动:一、二年级通过现场参观的方式,了解先烈路民主革命先贤的故事;三年级至六年级利用综合实践课,通过参与式、专题式、滚动式、螺旋式等研究形式,采用搜集资料、调查采访、社区实践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先烈英雄、伟大战役的历史故事,铭记和学习先烈坚毅勇敢、奋发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

二是“中华精神”课程模块。中华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学校的“中华精神”课程模块,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品格。通过设置德育课程,开展少先队的五爱教育、文明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通过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直抵心灵的团体活动、个案跟踪、心理咨询等活动,将中华精神渗透到全体师生的集体意识当中,使之内化为指导师生不断前行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中华经典”课程模块。中华经典凝聚了先贤的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学校的“中华经典”课程模块包括经典诵读课程、国画艺术课程、硬笔毛笔书法课程、围棋课程,通过开展诗词诵读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围棋比赛以及相关的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唐诗宋词的神韵风致,悟诸子百家的人生智慧,育爱国济世的民族情怀。

四是“才艺中华”课程模块。千年古国,才艺是一国之瑰宝;百年人生,才艺是一人之风采。学校的“才艺中华”特色课程模块,目标是培养学生卓越的全面才能。通过开设羽毛球、游泳、管弦、民乐、科技发明、观鸟爱自然等课程,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才艺闪光点,为其施展才华、展现个性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是“放眼世界”课程模块。放眼世界,就是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先贤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国魂教育,不仅要立足于中华英魂与中华精神,也需要世界眼光与国际视野。在寻求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平衡点的基础上,学校开发了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放眼世界”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模块包含了“国际视野”与“国际交流”两门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放眼世界”课程的活动设置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二年级侧重于体验中外游戏方式的不同;三、四年级侧重于体验国外的文化与生活;五、六年级侧重于了解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其中,“国际视野”包含的具体活动有:国际礼仪、国际节日、国际美食、国际服饰等;“国际交流”包含的具体活动有:PRT(一种教学理念,指在小学英语课程中玩中学Learning by Playing、读中学Learning by Reading、思中学Learning by Thinking。)、英语实验、缔结教育联盟等。

图2.1 “先贤·国魂教育”系列特色课程架构图

第二,文化生态建构。教育文化,是教育实践的沉淀与精华。教育,一旦立足于文化生态之上,就具有深刻的育人底蕴,进而发挥持续性的塑造力与影响力。在先烈东小学,我所倡导的“先贤·国魂”教育的文化生态建构,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文化生态建构,即不仅是实物化的资源建构,而且是标识性的文化建构。

就物质层面的文化生态建构而言,先烈东小学主要是依托先烈路所承载的历史景观与文化精神以及学校自身成长史与校园环境生态,这些都是建构“先贤·国魂”教育活生生的文化资源。所以,学校既积极倡导学生走出校门,通过缅怀先烈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体验与感悟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与不朽精神,又把“先烈风范”融进学校的环境生态与精神追求,形成先贤教育“文化场”,力求让校园的每一个栏目设计、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园地都富有教育内容与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敢为人先、守正尚贤的学校文化精神。例如,学校教学楼名为“尚思楼”,意为从小崇尚思考,培养个性,做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艺术楼名为“濯艺楼”,意为高雅的艺术能够涤**学生的心灵,提升素养,追求卓越;学校大门,竖立着一块由广东省前省长叶选平题的“整体优化,全面发展,力创一流”的石碑,彰显着学校的争先精神和文化特质;校史室由序言、发展简史、学校荣誉、办学成果等板块构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升旗台旁的“星月交辉”雕塑,象征学校学子在先烈精魂的引领下,攀越高峰,超越自我;墙体浮雕的内容有奋发向上的学子、厚重典雅的书籍、飞天的火箭卫星……象征着先烈东小学的学子们在先贤教育理念与国魂教育文化的鼓舞下,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将来像革命先烈那样智启时代先导,勇当变革先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就精神层面的文化生态建构而言,先烈东小学主要是依托“承续先烈风范,培育贤能传人”的先贤教育理念,建构国魂教育特色的文化标识。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校训:敢为人先 守正尚贤。敢为人先的要旨是学校倡导师生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勇当先锋、坚毅进取。这既是包括先烈在内的中华先贤的核心精神,又是先烈东小学独具特色的精神品质。守正尚贤,意味着学校在敢为人先理念的引领下恪守正道、守正出新、明德尚贤、立人达人,致力于实现培育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继往开来的贤能型中华传人的目标愿景与梦想追求。

校风:和而不同 浩然大气。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彰显着学校在个性发展、特色建构与多元一体中聚同化异、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和谐共进,形成“和气”之风,育就特色“才气”。浩然大气,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核心体现,意味着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正大刚直、刚正豪迈、果敢有为、奋发向上的“大气”之才。

教风:厚德立人 求真维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厚德立人,倡导教师要有厚德载物、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求真维新,意味着教师要以生为本,教人求真,并敢于在教育教学上改革创新,实现教育教学教研融通式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学风:乐学善思 致知敏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校努力营造乐学氛围,建构乐学文化,倡导学思合一,养成学生的自觉精神与自主意识,促进学生格物致知、好学笃行。

学校口号:先烈东 争先锋。学校口号凝聚强大的力量,振奋人心,激励师生勤奋好学,团结向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传承发扬国魂精神,彰显“先贤”教育理念。

校徽:书本和幼苗 火炬与五星。在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犹如幼苗般日益成长,学校校徽因此采用“书本”和“幼苗”的元素。“火炬与五星”则象征着学子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教师的培育下,在学校认真学习,在少先队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校色:红色和黄色。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国人的红、黄情结,红色代表着革命、热烈与成功,黄色寓意高贵与希望。学校色调以红、黄为主,象征热诚红、智慧黄点缀着人生的画卷,点亮学子们的中国梦、人生梦。

校服:校服上衣以深蓝色为底,大方沉着,象征广阔的天空。胸前和衣领上印有黄色压条,是理想的闪光,是学校以“先贤·国魂”作为引领的集中体现;下装分为裤装和裙装,跃动的鹅黄,象征土地顽强的生命力。蓝色的博大和黄色的亮丽相交辉,充满儿童童真,活力四射。

校旗:校旗由旗面、校名、校徽组成。旗面以白底为底,纯洁朴素,寓意师德风尚与学生品格。旗面所用的校名为红色,热烈奔放,犹如革命热血激励学校前行。

校歌:《红心向太阳》。校歌由集体创造,体现了先烈东小学集体的智慧。每周一,活泼朝气的音符回旋在校园广场上,涤**着学子们追求卓越的心灵。“我们的红心向着太阳”,学生在阳光的哺育下健康成长;“学习先烈,树立理想”,让先烈成为学生的榜样,让理想成为学海中的风帆;“为振兴中华做栋梁”,唱出了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国魂精神、誓做贤能型中华传人的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