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愿景美好前行

任何教育都是有价值考量与愿景规划的,我们所倡导的教育,要激发出学生心灵深处向善的美好以及向上的动力,我们所建构的学校,是要让其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地方。

当我们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自觉内化为学生的生命色彩与心灵特质时,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美好。

(一)“国魂教育”成就教育美好

2014年冬日的一个早晨,太阳初升。孩子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老师的教诲。我像往常一样到每层教学楼进行课间巡堂。走到四(2)班课室门口时,一阵激烈的争论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你知道辛亥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吗?”一位男生站起来激动地问。“我当然知道!辛亥革命就是1911年10月10日。”另一位男生信心十足地回答。“你别急,我再问你一个,皖南事变又是哪一年?”“1940年。”“不对,不对,是1941年啊!”旁边的同学急了,拽着前答题男生的胳膊抢答到。孩子们很专注,连我走到他们身旁都浑然不觉。一个孩子发现了我:“校长好!”我点点头,转向答题的男生问道:“同学们谈论的话题真有意思,这位同学,你怎么对这些历史知识了解得这么清楚啊?”那位男生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校长,我们在进行知识抢答赛呢!这些知识都是我从学校文化墙上学来的呀!”他说的文化墙就是我们做国魂教育时专门设立的一面以“热土·红墙”为名的文化墙。学校的这一教学理念就是通过这些无声的字眼深入孩子们的心灵的。的确,每个生命就像一朵花,教育要让它绽放美丽;每个生命都是一颗星,教育要让它闪烁光芒。而学校就是要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又一个清新的早晨,阳光明媚,鸟儿轻鸣。我前脚刚进办公室,后脚就跟上了一个大队委,在行了端正的队礼后,小姑娘递上一张邀请函:“校长好!这是我们五二中队给您的邀请函,请您参加!”“谢谢!”我满脸笑容地回答道。拆开一看,原来是他们中队即将要举行一场名为“红领巾飘起来”的主题队会。活动当天,孩子们的表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班会形式多样,通过“**澎湃忆先烈”——演讲先烈故事、“慧眼独具识英雄”——认识英雄人物、“先烈路上寻先烈”——绘制英雄足迹图、“**气回肠颂英雄”——演唱英雄赞歌四个环节来展开,使主题生动形象,将活动主题“红领巾飘起来”一直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紧密结合、连贯性强。观看完班级队会,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把我请上了讲台,我站在讲台上,感触良多:“同学们,要想成为有用之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就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希望你们在先烈精神的感召下,写下自己的近期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添砖加瓦。”

日暖风熏,翠柏凝春,清明又至。为缅怀革命英烈,继承发扬先烈精神,深化“感恩”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践行“国魂教育”特色实践活动,2015年4月3日下午,我和少先队辅导员带着学校200余名学生代表怀着敬仰之情到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伴着鲜艳的少先队队旗,学生代表们手捧鲜花和自制白花,步行至十九路军陵园。虽然艳阳高照,小路崎岖,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精神抖擞地来到了纪念碑前。站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下,参加扫墓的全体教师、学生向纪念碑默哀一分钟,深切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追思。随后,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英雄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却是历久弥新的财富。如何将先烈精神传承给我们年青一代,这才是我们此次清明祭扫的真正意义所在。全体师生要谨记先烈遗志,以弘扬“国魂”精神为己任,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祭奠活动结束后,广东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组随行拍摄的工作人员采访了其中的几个队员:“同学们,你们参加这次扫墓活动,有什么收获吗?”一位一年级刚入队的小同学落落大方地回答道:“我能成为队员,我很开心,今后我会好好学习,报答社会。”作为我校唯一的少先队理事张洛彬同学义正词严地回答道:“要继承先烈遗志,用自己的优秀表现来继承国魂教育,让我们的先烈和先驱好好惊叹我们新时代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表现。”旁人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无不竖起大拇指。看来,学校以“国魂”这一教育理念作为我校的一种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具有巨大的发展动力。当这次活动在电视上播放之后,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随后,南方电视台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我校,经过协商,决定来我校拍摄以“国魂”为主题的教育片——“广东教育行”。这一宣传片自开播以来,就不断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所以,教育要激发出学生心灵深处向善的美好以及向上的动力,不仅要奠定学生发展的生活基础,更要丰盈学生心灵的生命精神,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性。

(二)“国魂教育”唤醒学生心灵

在先烈东小学,“先贤”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国魂教育”理念及其特色实践,具有重要的教育文化价值与意义。它既有利于素质教育与立德树人在学校的个性化生长,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每一个学生成长中的个性化融合。我们学校于2011年提出弘扬先烈文化,开展“国魂”特色教育,并最终把它升华为“先贤·国魂”教育思想体系,这与党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方向、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一脉相承,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先贤·国魂”教育作为我在先烈东小学倡导的教育理念与特色实践,既为学校教育发展树立了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学校在文化育人中实现真正个性化的特色发展,对学校师生的教学相长、发展追求是一种巨大的前行动力。

一天,我校一位家长在朋友群里发的一条微信引起了我的注意:

下一站,萨克斯课。问:“儿子,为什么周末不多玩一会儿,却愿意去练萨克斯?”孩子的小脸很认真:“因为六年级的哥哥姐姐毕业了,升旗仪式上我们马上要代替他们吹奏国歌。美国领事馆就在我们学校隔壁,如果连国歌都吹不好,他们肯定会认为我们不爱国。我要练习好,一定要吹奏好国歌,让美国人知道我们是很爱国的。”亲爱的儿子,妈妈真不知道平时调皮的你,这样简单决定去学管弦乐的背后,却又有这样复杂的爱国动机。妈妈被你感动了,会永远记住9岁的你有这样纯粹的赤子之心。

微信的配图是一个小男孩的背影,穿着白色的T恤衫,大概二三年级样子。小小的肩膀上背着一个大大的黑色的萨克斯包,沉重坚定而又快乐地朝前走着。这小小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停驻良久。这不就是我校“先贤”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国魂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在第二周的升旗仪式上,我和全校师生分享了这条微信。升旗仪式后,我照例在全校巡视。三楼一间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吸引了我,我站在窗外仔细地聆听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小家伙们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颇有些味道。放下《论语》,孩子们又拿出了我校的校本教材《国魂教育之爱国诗文篇》,开始读了起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有一个男孩子看见了我,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朝我挥了挥手,还眨巴了几下眼睛。我笑了笑,走过了教室,回头看见班牌上写的是三(7)班。哦,我想起来了,学校的董主任曾经告诉过我,那个微信中有着纯粹的赤子之心的小男孩就是三(7)班的。

回想着那条微信,我兴奋而坚定地朝前走去。这个小小的插曲为我追求“先贤·国魂”特色教育增添了巨大的前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生存数千年,千千万万的民众有着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中国魂,有着大义凛然的中国心。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仍将面临许多困难,更需要后来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精神去完成中华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播给每一位孩子。央视科教频道于2014年8月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国魂》就是以解释“国魂”这两个字的历史含义和民族意义为线索,重现了当年为国捐躯的勇士们的英姿和事迹,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最高境界——国魂,以激励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和传播人类优秀的美德。我认为,将先烈东小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定位为“先贤·国魂”教育,是历史赋予我校的重任,是时代赋予我校的重任,更是我校所处的独特的人文环境赋予我校的重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弘扬这种传统,培养传承先烈遗志、继承先烈精魂的传人和贤人,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新一代,从而实现中国腾飞之梦。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立人成人的文化事业,是学生实践与成长的引导过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现代教育倡导以生为本,立足人性基点,尊重人的个性价值,致力于完善人的精神人格,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我在先烈东小学倡导建构“先贤·国魂”教育体系,开展基于先烈精神核心的校本化国魂教育实践活动,承续先烈风范,培育贤能传人,以校本化的尚贤心魄极好地诠释了我的“教育务本心”理念。这样的特色教育,往往能直抵学生的心灵,并能高度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