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种素面朝天的温暖

收到河南《教育时报》寄来的报纸,看到一则消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凭借一篇107字的短文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我随即把这篇文章念给研究生听,和他们一起讨论。全文如下: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实事求是地说,这篇作文就文章本身而言,并不见得怎么高明,写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应该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子可以随意道来的。之所以能获得美誉,除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外,恰恰是这种小孩子们本应随意道来的话渐渐远去。

评价事物的好总是有一个视界、地平线,一件事物,一篇作品的好是在我们视野中呈现出来的好,这篇小小的作文何以呈现出好呢?它的基本背景有两个。

一是大的社会背景。在这个现代性的社会中,在打开物欲门槛的现代性社会中,人的心就像被放逐了缰绳的马一样,人容易迷失在物欲和时尚之中。这篇短小的文章,正是给在物欲和潮流之中沉沦的我们找到一种生命的单纯与温暖,这篇文章直接以童心的方式自然地展现出来,一下就可以让我们穿越了这种成人世界的重负,而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回归到赤子之心。

二是当代教育的技术化,以及被教育技术化的儿童和他们的语言表达。作文实际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的表达,言为心声,技术化的教育、技术化的作文、技术化的作文训练方式正在逐步使学生的作文变成一种文字的游戏,失去了活生生的生命情怀,失去了真实。这篇文章正好是以自然、率真、童趣、温馨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对技术樊篱的超越与远离。素面朝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让我们在教育中找到教育的目标,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会自然率真地生活,这其中所孕育的乃是一种对自然善好的追求,是一种教育之本真目的的守护。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教育的地平线上来思考,不管是评价学生的作文,还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我们今天值得追求的教育。

妈妈的温暖的怀抱代表着爱,一家人一起为爸爸过生日代表着和谐,妈妈给孩子读书代表着心智的引导。小孩子纯朴的话语之中实际上传达了儿童生命成长最本真的呼唤:爱、生存环境的和谐、心智的启迪与引导。反过来,怎样让孩子们自由、自如地传达他们成长之中生命真实的需求,难道不正是当下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命题?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是纯粹的技术,而应该拥有足够的人间血肉的温情,应该有对素朴人生的关切。这篇文章实际上以一种真正属于儿童的方式提示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人心浮躁时代真正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