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种信仰:真光即爱,爱即真光

从“尔乃世之光”到“真光即爱,爱即真光”,不变的是真光文化的一脉相承,这种文化扎根于学校深厚的历史土壤,具体表现为爱的文化、行的文化、创造的文化等。它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使命,鼓舞真光教育者传道授业,激励真光学子成为有用之才。

真光中学2009届高三某班有一位方同学,是班上的“理科王”,理科成绩很好,但英语成绩平平。为此,他一直苦思,也常向班主任严美棠老师请教方法。严老师除了给他指点方法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好学的方同学答疑解惑。高三的整个学年,每天傍晚6点半到7点,在这个班的课室走廊里,严老师都会与方同学及几位爱好英语的学生一起研究题目,成为了高三年级的一道“风景”。

“我是在真光中学成长的,在真光中学‘行的文化’‘爱的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方向。”总是一脸甜美笑容的严老师这样说道。

在教育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但是如果真的探究起来什么才是文化,怎样的学校算是有文化的,文化又怎样为一所学校的生息繁衍提供养分和力量,却并不容易说得清楚。而像严老师这样一位又一位优秀的真光教师,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生动的解答。他们自己,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和促进。

毫无疑问,这种文化的影响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显著而深远的,对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更为如此。学校,尤其是中学的文化氛围,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学习,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

那么,学校怎么样才算是有好的文化环境呢?是建设最豪华的高楼大厦,是配置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是墙上刷满标语口号?显然都不是,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积淀形成的底蕴,是能够代代传承下来的稳定的气质和品味,是历经风雨饱受苦难也依然稳健前行的自信和风度。

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的学校成长起来的学生,深受学校文化的滋养熏陶,在他们青春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候,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他们好比是根扎得很深的树,哪怕一开始枝干幼小,也能在暴风雨中稳得住;好比有着充沛的源头活水,哪怕只是涓涓细流,也能天长地久、奔腾不息;他们似乎总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底气和自信,这种底气和自信于全身血液中流淌,深入骨髓。

所以,学校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承文化,承担文化使命,它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资源和力量。文化是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活动需要创造文化氛围,散发文化气息,具有文化追求。毫无疑问,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学校的治校之道。

有着百年历史的真光中学,饱受风雨,历经沧桑,凝聚了历代真光人的汗水,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文化是真光的骄傲,也是真光的灵魂。同时,真光的文化也是别具特色的,有着百年传承形成的独特内涵,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真光,探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