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崭新时代,百尺竿头绽光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广州也终于解放,真光历史性地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真光也已不再是往日的全女子中学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真光中学,困难不可谓不多。1950年秋,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敌视中国,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政策,过去一直接受教会资助的真光,被断绝了外援,又因学费偏高,学生减少到只剩下180余人,学校收支严重失衡。后来广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这个情况,在百废待兴、财政紧缺的情况下,仍然挤出一大笔经费支持真光中学,才使得真光在这场艰难的“财政危机”下渡过难关。

此后,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真光中学先后被改办成中山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和粤秀师范初师部。1954年秋,又改办为普通完全中学,并易名为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1956年秋,真光再次奉命调整为初级中学。

但是,无论如何调整,真光教育始终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一脉相承,不断收获佳绩。1959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四个先进单位之一。1960年秋至1962年,学校曾作为试点实行中学五年一贯制教育的试验。不幸的是,随后的“**”让真光的教学又陷入困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国内外校友的关心下,1984年,真光中学复名,白鹤洞的真光老校又重新汇集起一群有志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志士仁人。复名后的真光中学,励精图治,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壮大和腾飞的新时代。

真光复名以后,遵循着党的教育方针,同时得到各级领导和海内外校友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从严”(严格纪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诚实谦虚)治校,发扬真光“尔乃世之光”的传统精神,坚持“崇实求真”的治校原则,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指引下,沿着改革开放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由于成绩突出,1985学年度真光获市教育局属中学先进单位称号。

现在的真光,红墙碧瓦,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书声琅琅。无论是在什么季节,走进坐落在珠江河畔、白鹤洞山顶的真光中学,感受到的都是这种惬意,看到的都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典雅的教学大楼,矗立在团团绿荫丛中,映衬着天空一片瓦蓝,几条质朴的红砖甬道,在红楼绿树之中蜿蜒着……校园甬道长长,一如学校漫长的过去,连接现在,延伸到未来。

今日真光,连续五年荣获广州市初、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升国旗仪式被推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升国旗仪式的示范;获得广州市广播操比赛十四连冠、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学校、广州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等多项殊荣;此外,真光还是广东省教育厅确认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世纪的真光,正乘风破浪、快马前行。

从初创时只有学生六人,其中两人还是已婚女性的真光书院,到今天被选定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140多年来,不管是在优裕的条件下还是恶劣的环境中,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真光虽几经更名,几经停学复办,但始终以坚实的脚步,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初创、奠基到成长、腾飞的蜕变。

回顾真光的百年历史征程,真光之爱,一脉相承,没有那夏理女士风雨兼程的爱,没有罗刘心慈女士辛勤耕耘的爱,没有历年真光师生对学校、国家的爱,真光不可能走到现在,更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爱即真光,真光即爱”,如果说真光是展翅高飞的风筝,那么真光之爱就是那根坚韧绵长的丝线,串联着真光的历史,引领着真光的方向,砥砺着真光的飞翔。

【真光心语】

心语之一:后人作诗赞罗刘心慈女士

琼林一树灿羊城,烨烨南天是女星。

许与真光为配偶,留得光荣照汗青。

真光人说:“把真光作为终身配偶的罗刘女士,好比是广州琼林中的一棵光芒照人的树,也像是南天中一颗灿灿发光的星。”

班姬孟母喜同家,代代栽培得意花。

桃李满园沾雨化,千红万紫又萌芽。

真光人说:“罗刘心慈女士服务真光60多年,桃李满天下,这是为师为母的人间大爱,是不可磨灭的桃李春风。”

心语之二:麦廷锦校长二三事

“九一八”日军侵华,强建伪满洲国,逼得许多东北同胞逃离家园,流入关内。我省发动了大募捐并致送寒衣运动。本校马上响应,全校师生一人一套棉袄,并于短短一周内,赶制好三百套棉袄,参加救援难胞。麦校长又利用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国军校受训的经验在中学部进行军事训练,把高初中同学编成四个大队,我们刚念高三,全体同学都被分派了任务,或当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以至当旗手。每天早上七时集队晨练半小时。我们纪律严明,就算是大队长迟到了,麦校长即在大操场高喊她的芳名,督促归队。我们先开始练习步操,步伐整齐就进行持枪(大竹竿)操,威风凛凛,煞是好看。军训不但对我们强身健体有益,更可培养我们重纪律、守时刻、奉公守法的良好习惯,让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确是一项美好的现实的公民教育。

还有一件事使我毕生难忘,也是真光史无前例的一种突破。那就是麦校长把我们应届毕业的同学,分组轮次到他家做客一周。在课余的时候,分享他的家庭温暖,研习仪表态度,或向麦校母学习居室布置及厨艺,或与麦校长促膝谈心,畅谈人生问题,深入探讨个人志趣,启发我们对毕业后应选择的人生路向,有时竟至通宵达旦。当时就有些老师有微言,以为一个男校长与女生如此过于密切,有什么不妥似的,其实在我们亲身感受者看来,却认为是一课活生生的生活教育啊!

我们毕业时共32人,继续升学的达八成,先后组织家庭的近九成。同学中有八成都没有放弃自己所学,结婚后还继续服务社会,成为走在时代尖端的事业与家庭并重的双职女性。我们为没有忘记“为世之光”的校训而深感自豪。除了感谢各位老师多年悉心教导的深恩,还认为麦校长之功不可没也。

——《纪念可敬的麦廷锦校长》 黄翠平

心语之三:何荫棠校长讲述真光的教育理念

我要说我们真光的校风和真光人的精神。

第一,是创造建设精神。我们的工作,是要使人们有创造建设的能力。真光一向都能启发这种天赋的力量。学校方面不断地创造建设,学生也跟着学习创造建设。离校后把这种精神带到家庭社会里去,做创造建设的分子。

第二,是爱群服务精神。真光同学在学校里有种种的团体,学习彼此相爱,合群服务,离校时也把这种风气带进社会,干为盐为光、荣神益人的事。

第三,是克己牺牲精神。真光校风崇尚俭朴,鼓励学生刻苦耐劳。同时训练学生为公众福利牺牲私人权益。这种精神,为一切从事服务大众和改良社会工作之人所不能缺;而在艰危世代,或患难期间尤为可贵。

第四,是力求完善精神。真光学生无论在课室里或运动场上或对人格修养,都要向着至善的标杆力求上进。

——何荫棠

[1] 此信函原文为英文(原件现藏于香港真光中学)。

[2] 信函落款人为孙中山的秘书“Eugene Chen”。据相关史料考证,“Eugene Chen”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陈友仁的英文名。

[3] 网上检索资料显示那夏理是美国俄亥俄州的吉尔福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