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爱的文化
2015年清明节前一天,一个明媚的下午,在真光楼七楼演播室,一场“纪念、博爱、感恩”主题班会正在举行。李延彬书记也静静地坐在演播室后排参加这次班会。
班会第一个环节,两位学生主持人为大家娓娓道来清明节的起源,并让同学们互相分享家中过节的礼仪习俗,引起大家对祭祖活动内涵的思考。再从尊敬先人、缅怀先烈引导到第一个主题“纪念”。主持人以纪念抗日战争录像片段,引起大家内心的共鸣和思索:今天所拥有的和平岁月,来源于英雄烈士们在腥风血雨中的舍生取义,我们又应该如何报答那些值得我们永远崇敬和爱戴的楷模呢?
“刻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本领”“孝敬父母,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琐事”“关心身边的同学老师,多点和谐,少些摩擦……”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纷纷表达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真光“爱的文化”的精髓。
承接着对先辈的纪念,主题班会来到第二个环节——博爱,主持人通过“刘邦祭祖”这个故事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如今我们也应懂得,在得到的同时,在享受被爱的同时,要学会感恩。
“感恩”作为主题班会的第三个环节将主题班会推向**,一段段感人的视频,一幅幅震撼的图片,透过眼睛,直击心灵。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曲《感恩的心》由全体同学深情演绎,加以手语动作传达心声。
一曲唱罢,由班主任老师做点睛总结,寄语同学们感恩先辈,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用博爱和感恩创造充满爱意的真光大家庭!主题班会圆满结束,窗外,纷纷清明冷雨;室内,融融感恩暖意。
在广州市真光中学,这只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主题班会,却有一根红线隐含其中,那就是“爱”——“真光就是爱,爱就是真光”,这根红线也是真光教育发展140多年历经风雨的历史征程中一以贯之的主线。
1872年,来自美国的那夏理女士远渡重洋,从大洋彼岸来到广州,用爱心筑起了一座教育的殿堂——真光书院,在岭南首次招收女学生,把爱的阳光播撒四面八方。继任的真光书院第一任华人校长罗刘心慈女士,“心中有慈,心中有爱”,延续了“真光之爱”的传承,构建了真光“爱国、爱校、自爱”的德育理念。
真光人“爱”的文化传承,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本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也就是对人价值的关怀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强调人的情感、审美和精神,注重学生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和发展的潜力。
因此真光中学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崇尚科学和知识,更要尊重人的个性人格;不仅要尊重施教者和社会规范,更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要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个性的成才标准,因材施教。
同时,真光中学也倡导对生命充满关怀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不仅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更是要感恩生命,感恩自己。在“感恩教育”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主体发展空间,学生是珍贵的生命,需要理解、宽容、善待,更需要精心的培育与爱的呵护。
自爱,是真光“爱的教育”的第一步。这里的“自爱”并不是个人利益至上,而是要关爱自身健康与精神修养,要做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真正的人,只有如此,人才能具备“爱”的能力,只有懂得爱自己,懂得重视个体的存在、个体的价值,才会去“爱他人”,去尊重他人存在的独立性,才能知道如何去关爱他人,才会懂得宽容,与人和谐相处。
与此同时,还要爱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尊重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与它们和谐共处,珍爱美好的青春,珍惜时间,奋力拼搏,勇于创造,建功立业,并由此延伸到爱校、爱国。爱校就是尊敬师长,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成,为自己能成为真光的一员而自豪;爱国就是要有远大理想,有国际胸怀,有报国之志,有强国之才。
从根本上说,真光“爱的文化”既有对人的关怀和尊重,也有对环境、对生命的感恩,同时构建了“爱国、爱校、自爱”三个层次的德育理念体系。受这种“爱”的熏陶,真光人坚守“人为本,爱为基”,追求“德为先,业为重”,处世“和为贵,容为大”,为人“诚为恒,勇为新”,工作“慎为敏,勤为尚”。
正是有了这种爱的文化,真光的教师们在了解学生时突出一个“勤”字,启迪心灵时抓住一个“细”字,规范行为时强化一个“严”字;在爱的文化氛围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深入调查,探因循法,有的放矢”,这种爱的文化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根本。
基于这种爱的文化,真光教师形成了“三种风气、四高素质、五自意识、六种精神”。“三种风气”即“大兴学习之风,大兴团结之风,大兴实干之风”;“四高素质”结构是“高品位、高学历、高能力、高成就”;“五自意识”即“自律、自信、自尊、自强、自创”;“六种精神”是“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真光教师秉持“爱”的文化,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律己,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强烈的进取心,能够有自己独创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代名师。
对于真光学子,真光“爱”的文化教育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课、学科课堂、实践活动、节日庆典等多种途径开展:每班每学期都会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爱”的主题班会;三月,学生参加学雷锋社区服务活动,走进广船国际老人院,走向街头宣传雷锋事迹并参加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十月,利用学生的成人宣誓日,组织献血活动,为社会献爱心。
在真光校友间流传一句话:“一日真光,终身真光。”“真光”二字像刻在骨子里一样,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真光人。历届校友在国内外成立了真光校友会,建立真光奖学金、奖教金,并多次为真光捐款建楼。而这背后维系校友们心系真光的纽带,就是真光“爱的文化”,唯有爱的感召,才能让真光的校友们跨越时间的长河,一如既往地牵挂母校,支持母校。
今日的真光校园,就是师生们共同谱写一首无尽的爱的心曲。“真光文化”发扬爱的精神,让爱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心里,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引领师生将爱铭刻于心坎,显现于人格上,让每一颗鲜活的心灵在爱的滋养与释放中欢悦。
一代一代真光人薪火相传,凝聚成真光特有的品格,洋溢着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形成了真光独有的办学特色,积淀成真光独特的“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