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细心、重于爱心、成于恒心——我和我的一年级新班

杨玲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随时用各种方法与孩子们“斗智斗勇”。要想让孩子们按照规则生活学习,我觉得要做到有足够的爱心,要去理解和关心他们,细心观察他们,发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个孩子,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渴望什么,害怕什么,相信什么……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属老师的恒心,往往我们的教育有了可人的收获,我们没有坚持,或者松懈了,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会退回到原点,往往我们以为是方法不够好,学生不够好,家长不配合,而失去信心,实际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到位,还缺少那么一点恒心。

一、起于细心,重于爱心

才接新一年级两周,就觉得好难。孩子没有过去的踏实,没有以往的乖巧,视老师为空气,每天我都会全天候蹲守在教室里,生怕出一点纰漏。从准备文具,到桌椅摆放;从喝水、上厕所,到课间加餐;从排队做操,到写字姿势;从课上听讲纪律,到课间游戏……事无巨细,我都会耐心教导,蹲下来倾听孩子说话,和颜悦色地指出不足,轻声细语地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我的爱心让孩子们喜欢我,我的细心让孩子们相信我。然而我发现这些根本无法改变他们,教育不是只靠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就会有所收获,这些不足以让我们真正地走近孩子的心灵,要真正发现孩子的内心,心锁不开,就无法谈成功的教育。

开学第一天,3个一年级平行班从操场到教学楼短短数十步路,(3)班过去了,还算整齐,两行队伍手拉手,远看是一个整体,好样的。(2)班过去了,也还可以,虽然有些人掉队,但停下来,跟上了,队伍就整齐前进了。(1)班来了,手拉着手,我拉着前面的往前走,回头看我的“兵”,东边4人,西边2人,3个人在聊天,还有5个落在后面。天!这哪是新入学的学生,这是一群小羊羔,可爱又无序呀。停下来,整理好队伍,慢点走,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跟上,终于耐着性子带他们进到了班里。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也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训练,教他们站队,男一号、二号……记住自己的位置,教他们看齐,看前面一个的后脑勺,教他们走路,手拉手,看着前面的同学走,教他们儿歌,自我觉得够细致了。找不到队的,帮他找回来,看不直的,反复叮嘱,站得好的,进行表扬,有进步的,立即夸奖。好,没有问题了,一定能行。谁知5天下来变化一点也不明显。怎么办呢?我的头都大了。仔细观察孩子们,我发现他们动起来很专心,学起知识来大多数都很用心,他们讨厌停下来,讨厌反复没有变化。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解决班里的两个特殊学生,他们找不到自己站在哪儿,总是乱插到别人的位置,每次排队老师都要把他们追回来,我就让他们站在队伍最前面,易于老师照顾,把控他们的动态。其次每天从教学楼出来到操场上操,我会先讲好怎样才是合格的小学生,应该怎样排队走路做操,要给班级增光添彩,树立集体荣誉感。然后排队,做到楼道排队不停留,按小组走出教室,站到自己的位置,前后左右对齐就走,一秒不留。接着是走路不磨蹭,两人拉好小手,眼睛朝前看,老师不会在楼道里等。出了教学楼,下了楼梯要停下站好,自己前面要能站进一个同学,眼睛要看前一个同学,要是看到再前面一个同学就肯定有问题了,肩膀要和前面同学对齐。到上操地点速度要快,行进间不停留。所有的过程要诀:安静,快速,不停留。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表扬,不说谁好,不说谁不好,全体的事全体说。教室门口排队一总结“一是否安静,二是否快速,三是否整齐”。楼下集合二总结,操场集合三总结……还别说,一星期下来进步真快,受到所有人的好评,学生集体荣誉感倍增。

看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新时期的孩子,我们再不能用老眼光、老方法去教育他们。他们再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小不点儿,再不是什么都要妈妈帮的小宝宝,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办事的方法,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一年级教育工作者从细微处出发,真诚关心孩子,真心了解孩子。感受到孩子的心灵之语,这是教育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二、重于爱心,成于恒心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对于这些刚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一两个月就能看到教育的结果的。除去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引导,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恒心。

新接的一年级学生,就像一群活跃的小猴子,说他们不好吧,让他们自由发言的时候很棒,给他们讲道理时也清清楚楚;说他们优秀吧,上课随便玩,上操东张西望,课下追跑打闹,时不时还打个小架。班里不仅有这样一群活泼孩子,还有自闭、多动、残疾儿童,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第一招:表扬。“看,××坐得多好,大家要向他学习。”一语出来,立马就看到有的孩子坐好了,真的是让人喜出望外,大有收获,但没过三分钟,又回到了原型,有快钻到桌子底下去的,有乱翻书的。第二招:批评。“××你干什么呢?坐好了。再玩就把书给我。”——无奈之下坐好了,没有一分钟,又恢复到了原状。第三招:幽默法。冲他噘噘嘴,摇摇头,皱皱眉,点点头,看,好了,坐直了。三分钟,又回去了。示范法、静心法……所有的方法都进行了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经过调查思考研究得出结论:一些习惯已经养成,在孩子身上已成定式,很难改正。解决方法:做加减法。就是养成好习惯做加法,改掉坏毛病做减法,总之以表扬为主。孩子在幼儿园听到的表扬太多,听到的批评很少,使他们有优越感。解决方法:明确指出他们哪里做得好,值得表扬,哪里做得不好,会有什么危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之要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不可以失败,我的不作为将会影响33个家庭,坚持最后的一点信念:“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会有好的效果。”我继续战斗。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在努力,并且一直在努力,收获将在他们的成长中。没错,既然有了解决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看,又一周过去了,孩子们有了明显的变化,总结方法:一表扬;二讲道理;三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四“利诱”,即使是一张小奖票;五保持神秘感,“引诱”。

三、重于爱心,爱在家长

在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周围,还有一个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那就是家长。家长和孩子一样,对于孩子迈入新的学堂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不知道怎样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入学教育。我特别重视第一次家长会,提出了家长与孩子同成长的主题。针对孩子成长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学习用品的准备,良好学习环境的准备,相互沟通的准备,耐心的准备,鼓励孩子的准备,惩罚孩子的准备。

这样的要求让家长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家长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好学生突发事情,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这样也会让家长更信服我们,更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家长的信任,会提升孩子的信任,教学工作就可事半功倍。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要嘴勤、腿勤、手勤,要留心观察,用心琢磨,耐心引导。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辉煌,只有脚踏实地;没有放弃,只有勇往直前;没有转瞬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