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任务

第二个部分就是发展任务了,前面讲的是总体战略。纲要第二部分讲的是发展任务,我们就简单讲一讲。

第一就是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现在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这次制定纲要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是没有想到的,11个调研组没有学前教育,只有基础教育。后来在制定纲要的过程中提意见最多的就是学前教育。孩子要从小培养,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两会”期间提得最多的也是学前教育,所以这次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常务会来讨论学前教育问题,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议提出五条要求,让各个地方重视学前教育。纲要里也提到这些要求:全面普及一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两年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三年学前教育等。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按照2010年调研的结果,现在普及率只有47%,普及一年的也只有70%,而且很多幼儿园都不合格。小学里办的学前班并没有按照学前教育的规律来办。虽然各地的教育规划里都是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政府为主导。但不是都由政府来包办,因为学前教育还不是义务教育。有人提出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后来大家讨论,觉得我国财力还达不到,我国教育经费连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都没有达到,如果实施学前义务教育,教育经费还要大量增加。所以还是要动员社会各界,社会各种力量来办学,但是政府要主动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办学。

义务教育提到两点:一个是巩固,一个是提高。我刚才已经讲了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了,但水平不高,所以要巩固。西部农村地区辍学率还是相当高的。为什么辍学,不是上不起学,因为现在上学不要钱,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厌学,学生学不下去了,那么还不如退学,还不如早点去打工。辍学率最高的是在初中二年级,一看上高中没有希望了,就不如早点打工,早点赚钱。所以要提高教育质量,巩固和提高质量是一件事。只有质量提高了才能巩固。

我们讲的教育公平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指入学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资源要合理分配、公平分配。当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均衡发展,全国各地发展程度很不一样,东西部地区发展不一样。我2010年走了一些地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差很大。所以不可能全国都一样。但是也不能在县里只搞一个重点中学,其他都是薄弱学校。现在县城里的实验小学的人数是最多的,差不多都是七八十个人一个班,有的一百多人一个班。有人告诉我还有二百多人一个班的。因为城市里的实验小学名气大,办得好,农村里的孩子都跑到那里去了。现在有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是有房子没有学生。甚至有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差不多,我校有一个干部到农村去挂职,他回来讲,有一个农村小学50多个学生41个老师,(笑声)学生都跑到城里上学去了。所以县区怎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另外要办一些寄宿学校,便于学生上学。今天早上起来看电视,看见校车又出问题了,湖南的一辆黑校车翻车了,死了十几个学生。这关系到农村学校调整和建立寄宿学校的问题。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得设立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纲要还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就是我这个组负责调研的,我这个组是素质教育组,也是最难的一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比较具体。素质教育,包括减轻学生负担、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改革。我们调研组专门到河南、山东等地进行调研。我们觉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政府有责任,同时家庭也有责任。减轻学生负担是全社会的问题。

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成都市青阳区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实验区,我们每年都到他们那去。2007年的11月青阳区教育局局长发布了4个减负令,规定布置作业多少,考试怎么样我都不记得了。其中第一号令是规定小学生的书包重量不得超过他体重的1/4(笑声)。我很赞成。小学生本来就只有四五十斤,却要背十几斤的书包。有一张照片是放学了,一个奶奶帮孙子背着书包。书包重量要减下来,有些书可以不用天天带,少拿一些辅导材料,学生不要带水壶,可以带个杯子,学校提供饮水,把书包重量减下来是可以解决的。为了落实4个减负令,教育局召开座谈会,有小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老师代表。家长和老师代表的发言我都不记得了。但是有两个小朋友的发言我记得很清楚。一个小孩发言说:“我希望国家能定一天无作业日。(笑声)就像无车日、无烟日一样,有一天不要让我们做作业,而且要国家规定。”你看这小学生要求多么的简单!还有一个小孩说:“作业是要的,但我不希望老师布置那种反复练习的、枯燥的作业。”他们要我讲讲意见,我说,要减轻学生负担,第一,老师要把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听懂、听会,那么就可以少布置一些作业。当然这个问题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第二,学校减少了作业,家长不要再增加作业,不要买那么多辅导材料,不要让孩子上这个班那个辅导班,我最讨厌的就是奥数班,奥数班就是摧残人才。我刚说完,一个小学生起来说:“顾爷爷,你说不要上奥数班,不上奥数班我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啊?”(笑声)一个小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又可笑又可悲。所以素质教育如果推行不了,就不只是教育问题了,而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反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社会都有责任。

社会的很多矛盾压在我们教育者身上。找工作难,一些好学校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上不了大学更找不到工作,只能去打工。我们这次调研发现,出现这些问题政府有责任,学校有责任,家庭有责任。政府有责任,首先政府不要给学校施加压力,不要用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召开了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一名特级教师说,他们那里虽然也提素质教育,但一到考试结束升学率提高了,市委书记就很高兴,请客吃饭,说明年还要比今年高,(笑声)领导脑子里就只有升学率。其次不要给学校施加压力,政府对学校的评价不要仅仅以升学率为标准,要看这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不是进步了,培养的人出来是不是素质很好,要综合地评价,不能只从升学率来评价。在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山东就做得好,山东从2008年开始所有学校星期六、星期天不准上课、补课。顶风而上的几个校长都给撤职了。因为高考录取在全省进行,所以全省不补课大家的心理就平衡了。如果你这个地区补,那个地区不补,那不补的地区心理就不平衡。我们现在为什么人人都要上奥数呢,这也是无奈,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奥数,我的孩子不上奥数,心理不平衡。其实家长也看得出来学生学得真苦,也真的不愿意让孩子上补习班,但又不得不上,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个起跑线是害了学生。我最近收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的资料就讲到:我的孩子本来成绩平平,上了补习班,花了很多钱,走后门上了重点中学。到了重点中学跟不上班,自尊心也受到影响,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郁闷。家长也后悔,给孩子说要不退学吧,找另外一个学校去,孩子又不干,说没有面子。中国人很爱讲面子,孩子也要面子,其实把孩子给害了。所以,我们一再提出适合的教育,以适合的程度教育学生。如果非要让一个学习平平的孩子上重点班,结果反而害了孩子。

高中阶段主要是提出办学的多样化。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基本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也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发展。因为义务教育主要是普及教育的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兴趣、爱好慢慢定型的阶段,纲要中讲要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2010年讨论的时候,讨论最多的是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80%的人赞成分科,我是少数派,我反对分科。我说大学都要通识教育,高中分科是不是太早了一点。80%的人同意分文理科这个意见,其中包括家长和学生,主要原因是高考要分文理科,要是高中不分科,学生负担就更重了,其实还是考试制度要先改革。这次纲要一开始没有提分科不分科,而是说要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各门课程学习。那么就是不要分科,都要学。但是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的选修课。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多样化,什么是多样化呢?就是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来选择,在高中就要给学生选择权。像国外的中学差不多有几百门课程,都不是统一的,都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去选择。你要想考好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那你就要选难的课程,难的课程比我们的都难。你要是想去上一个普通的大学,你可以选择容易的课程。高中数学就有三种,一种是普通数学,一种是强化数学,一种是高级数学。你要考知名的大学你就要选高级数学。高中就要多样化,就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早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就是高中阶段的教育。

纲要还提到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还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纲要还提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也就是全纳教育。残疾儿童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更多关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重要。我们前一段时间不大重视职业教育,不大重视就出了问题,我们现在就缺乏技术工人。有一段时间,就在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以后,普通高中发展很快,职业高中萎缩,国家也不重视。一直到2005年召开了职业教育座谈会议,国家才重视起职业教育。那个时候才发现我们缺少技术工人。你看我们现在报纸上讲的,我们的航空母舰到哪去请工人呢?到乌克兰去请工人。因为以前苏联造航空母舰都在乌克兰造(在黑海那个地方)的。我们没有高级的焊接工人,那么厚的钢板要焊在一起,需要有高级的技术,我们没有这种技术,就要到国外去请。所以职业教育要重视,现在开始重视了。全国建立重点职业教育基地,职业高中还有补助,每个学生都有补助。

还有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关于高等教育,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包括研究生、本科生的质量。第二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第三是优化结构,办出学校特色。现在高等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同质化,都想办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那样的大学。专科要升学院,学院要升大学,大学办的要像北京大学一样,要克服这种同质化无特色的办学倾向。所以要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体制,高校要分分类,分分等级使它结构优化。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职业人才。高等教育要去行政化,去行政化不是只去行政级别,还要去行政的管理方法。要提倡教授治学,学术研究靠教授,这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