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性的诚实追求真理——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讲演人:金生鈜
(2009年7月16日)
讲演人简介
金生鈜,男,1961年9月25日出生,甘肃兰州人,1980年参加工作,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7年评为教授,1997—1998年到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系做访问研究员(visiting fellow)。2000—2012年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2011年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2008—200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哲学专业做访问研究(visiting faculty)。2008—2011年任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第一任会长。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英国教育哲学学会会员,澳门“品德与公民教育”学术顾问,英国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编委,英国Open Education Journal编委,国际道德教育学会刊物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特约审稿人,香港中文大学价值教育学位课程外审专家(external examiner),香港全人生命教育学会学术顾问,大型教育学术集刊《教育:思想与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主编,《教育参考》杂志特约编委。
主持人:郝文武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了道德教育研究的著名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的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生鈜教授为我们做报告,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报告的题目叫做《以理性的诚实追求真理——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欢迎金老师。
金生鈜:
尊敬的郝院长、尊敬的李国庆教授以及诸位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刚才郝教授介绍说我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学者,实在不敢当,道德教育领域的研究做得非常少。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坚定的教育哲学的研究者,而不是一个道德教育的研究者。接到郝老师给我的一个命题作文,就是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做一个分析,我感到非常棘手。因为我对这个问题确实没有研究,应该说对道德教育研究我应该还是一个初学者。但是,郝老师是我的兄长,他的命令我不得不从,(微笑)只好来讲这个棘手的题目。
我的题目就是《以理性的诚实追求真理——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我想从道德哲学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对道德教育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方法论说明。我想从问题、真理与方法这三维的角度来看一下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道德教育研究,我们可以说有社会学的研究,有心理学的研究,有哲学的研究,等等。我自己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不懂,所以我不能谈涉及这些方面的研究,我只能谈道德教育哲学方面的研究。我在这里可能演讲的风格与很多老师不太一样,因为我是比较理性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大家从这个题目上也可以看到我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微笑)
应该说,道德教育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是一个非常难的话题,因为方法的存在不是独立于主体,也不是独立于问题的。我们每个研究主体根据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来选择研究的方法。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道德教育研究的范式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术领域?这样的一种学术领域需要一种怎么样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能够获得在实践中有效的理论,即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应该说,对于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研究也好,对于我们一般的教育学研究也好,这都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学实际的实践效果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之所以在实践中不是很令人满意,我个人认为,恰恰不是因为我们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是因为我们缺乏深刻有效的理论。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对道德教育研究而言,探索自己的研究方法,探索自己获取知识的范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抱着这样一种积极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不是针对一个特殊的、简单的对象,而是在一个宏大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研究。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社会如何实现健康、秩序、和谐,我们必须考虑怎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才是一个正派的社会,我们必须考虑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是如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的。如果要分析道德以及道德哲学在古典意义上的含义,那么它是指向正义的。所谓正义,就是说我们如何正当地活着,我们如何正当地组织一个社会,使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个正当的社会里面能够体验到我们内心的、灵魂的平静和我们社会的和谐。所以,道德哲学,它不仅与一个个人的灵魂相关,而且与一个国家的正义相关,也就是与国家的安宁、健康、自由相关,也就是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自由繁荣相关。我们必须在这样一个宏大的背景下来看待道德与道德教育,但我们说得更宽一点,即要在这样一个宏大的背景下来看待教育,否则,我们可能在教育领域里面仅仅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者,我们无法来看待教育与整个社会、与整个文化、与我们人类生存家园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在道德教育领域里的研究,我们是比较肤浅的。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我可以批评它。为什么是肤浅的呢?就是因为我们怀疑在道德领域里面有普遍真理的存在,各位可能有点怀疑?我们很恐惧谈论道德,我们把道德等同于强制和压抑,我们质疑那些建立在暴力、压迫性的意识形态基础上的道德,同时也质疑所有的道德要求。我们在谈论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时候不敢涉及普遍真理,我们在反省那些建立在压迫性的、支配性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上的错误的道德主张的时候,把所有关于道德的普遍真理的东西一块儿抛弃掉了。从当下的德育现实来说,我们忽略人的道德自由,我们忽略道德的价值是真正的价值。我们从工具性的道德意义上来提出道德的主张,提出道德教育的主张,从而把道德作为一种控制人的工具。这样一种政治性的道德教育的现实,实际上已经引起了对道德以及对道德教育的反叛。我们看到了中国道德生活的种种伪善的、虚假的、不真实的道德生活现象。那么我们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抵制崇高,抵制高尚,认为普遍的道德真理是不存在的。我们就把一切涉及道德的要求,涉及道德的义务都推翻掉了。大家想想,一个社会、一个公众生活应该不应该提出道德义务?提出道德普遍义务就是对人的权利的压制,因此要削减。那么道德生活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把道德看作是外在于我们权利的一种设置,是对我们的控制,因此我们要潇洒地来反对道德,这是我们面对的现实,这是我们中国社会面对的现实,道德教育的研究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怎么样来恢复道德的真面貌?怎么样来恢复道德生活的真面貌?其实我今天下午做这样一个演讲,应该是面对挑战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我们中国现代社会面对的道德混乱是非常严重的。就道德教育研究来讲,我们这些年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德育回归生活。但实际上来讲,道德教育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明了的。回归生活变成了一种贴近生活。其实,道德本来就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那些坏的道德主张其实也是和坏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中有很多的道德主张,它也是和那个现实生活完全贴近的,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道德教育以及道德究竟跟什么样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并不是很明了。因此我个人认为,道德教育研究从根本上忽略了道德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这一根本的问题,也忽视了道德教育研究是一种规范性的探寻这样一种方式(这个我等一会儿会讲)。所以道德教育研究不仅要面向生活,更重要的是要面向真理,也就是说,面向人的真的生活、对人的真的生活起到一种指导作用的那种真理,这样的真理才能够真正地提升生活,所以道德教育研究或者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它不仅仅是贴近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值得过的美好生活,这样才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应有之义。这是我开场的一个简单分析,我们现在来看道德教育研究它有些什么问题?我们初步地来看一下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教育?
二、为什么要进行道德教育?
三、什么是美好生活?(What is the good life?)
四、道德与美好生活是什么关系?
五、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六、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七、美德可教吗?
八、如果道德是相对的,道德价值是相对的,道德教育如何进行?
我们很多人都相信,道德价值是相对的。你有你的道德主张,我有我的道德主张,你有你的道德信念,我有我的道德信念,那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好像看起来无法分辨,这时候道德教育怎么进行?
九、在一个不正义的、伪善的社会里面,道德教育如何进行?
我们看看这些道德教育的问题就会发现,如果我们道德教育研究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是要深刻地通过思想去辩理、去追寻什么是真正的道德,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美好生活,什么是真正能够指导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道德,道德教育必须要和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可惜的是,道德教育把这个问题要么忽视,要么推给伦理学。推给伦理学,但它又不向伦理学学习,结果是道德教育的理论是立脚不稳的。确实,我们如果学习德育原理,我们就会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的冲突。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回到道德哲学的领域。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道德教育的问题与道德哲学问题的相关性和相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