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又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复杂的开放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授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发展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品性不断提高。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事物,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促进社会发展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目的和指向。有史以来,人类文明的传承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就是教育,教师以教育为职业,担当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教师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门专业,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就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设有教师准入的条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担当教师这个职业,这充分说明,教师是一个经过专门培养、严格考核、国家认证的特殊职业,不是什么人想做就能够做的职业。正因为如此,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是内行,是能手,是专家。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某种意义和某些方面上说,他们可以也应该是主动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但从总体上看,他们是受教育者。换句话说,接受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角色定位,此为一方面;另一方面,青少年可以不接受学校教育,自己做主、自我发展、自学成才,实践表明,这条路上的成功者寡,失败者众,且这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渐进过程。学校教育则不然,它能够让众多的青少年学生实现快速发展,通过二十年左右的学习时间,接近或达到某学科领域或某一专业的前沿或巅峰。因此,接受学校教育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放弃学校教育的代价和损失对青少年个体而言是难以估算的,对国家而言是无法承受的。从学校教育看,教育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教育实践的对象。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就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作为教育的对象,他们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发展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受教育过程或学习过程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由少到多、能力由弱到强的过程。学生的存在是学校存在的条件,没有学生,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是学校发展最原本的动因和动力,如果不能取信于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那么,高大的楼房、宽广的场地、美丽的校园以及现代化的设备与设施,形同于中看不中用的“皮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影响和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工作的全部意义和生命价值所在,假使学校工作的重心不是放在学生的发展上,那就可以判定学校的路走偏了、走错了,因为这是不要命的行为;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快速发展,那就可以认定该学校是低水平、低质量的学校,甚至是短命的学校。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意愿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教育影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具体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个部分。因为其中每一部分都能影响整个教育的效果,故也有学者把这五种影响因素分开来考虑,同教育者、受教育者并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所谓“七要素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发生关联的媒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内容、工具和手段。
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两个“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属于教育过程中“物”的要素。从理论上讲,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起的,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三要素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由三要素直接参与、共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真”教育过程;但有一些教育活动,可能有其中两个因素直接参与,而另外一个因素只是间接参与,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准”教育过程。比如,学生的自习课程,是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的,教师可能不在现场,但教育活动依然在正常开展。又比如教师针对学生的教研活动,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教师对教育影响的思考和准备是按照学生在场的情形展开的,因而这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影响的方法和手段日趋精进和多样,尤其是慕课(MOOCs)的流行和普及,真教育活动逐渐减少而准教育活动不断增加可能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