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变化。从教育外部来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同时,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趋旺盛,希望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从教育内部来看,我国教育已进入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要求教育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当前,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分紧迫。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其摆到事关教育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广大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以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面对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新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数量上看,我省的中职中小学生师比在全国是较高的,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的师资需求缺口依然较大;从结构上看,音体美和英语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明显;从分布上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队伍发展差距较大,皖北地区教师有编难补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稳定率低,教师资源配置亟待优化。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农村教师队伍依然薄弱,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规模不大,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更是匮乏。三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与教师队伍管理需要跟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与分配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鼓励教师奋发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尚待进一步健全,用规范化制度和信息化手段管人还未达到。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把握形势,认真谋划,抓住重点,创新举措,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中职中小学教师工作新局面。

一、研究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

当前,我省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又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顺时应势,改革创新,是我们亟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围绕未来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配套文件。省教育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中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队伍专题调研,研究制定教师队伍在编制配置、培训提高、招聘录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文件,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系列文件。

二、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我们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社会道德是对社会上每个人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在维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师德建设尤为重要。一是教师是社会崇高道德的化身,教师道德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奉献上,教师要从道德层面、纪律层面、法律层面加强师德建设,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加强师德建设。二是教师的道德应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师德建设的水平决定国民素质的高度;师风建设的成效影响社会风气的优劣;师德、医德是社会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如果突破,社会风气将不可避免地败坏。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战略任务。三是教师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先行者,社会要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要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实效性。在各类师训、干训中均要把师德教育作为第一课,并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建章立制,坚持用制度管人。2009年省教育厅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指导意见,按要求各地应配套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特别是违反师德规定的处理办法,尚未出台的市年内要出台文件。要完善师德评价办法,严格考核管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等重要依据。三要全面落实学校及教育部门在师德建设上的责任,切实解决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罢课或停课”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极个别教师绑架学生、性侵害学生的恶性案件。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零容忍、出重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既要严肃处理当事人,又要追究学校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领域

1.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做好2009年招聘特岗教师留任入编的准备工作;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回省任教有编有岗;鼓励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制度,加大对口支援皖北地区师资工作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再建3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步伐,继续组织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3.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的任务是以核编为抓手摸清现状、理清思路、拟定政策。省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师资处将作专题部署)。

4.以名师、带头人选拔培养为重点,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启动实施中职中小学“江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开展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和优秀校长选拔工作,会同省人社、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第十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

四、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具有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要树立教师常态培训意识和机制。必须进一步提高中职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大培训格局。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加快推进小学教师学历专科化、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大力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建立和完善中职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分类组织开展中职学校骨干教师、新进教师、专业转岗教师、班主任等省级培训。通过资格准入、引入竞争、管培分离、考培分离等办法,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化和实效性。省教育厅所属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和中职教师培训中心不承担具体的教师培训项目,其职责主要是负责相关的教师培训业务指导和具体管理。同时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履行教师培训的管理的职责。

五、扎实提高教师管理科学化水平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积极会商有关部门,拟定教师招聘实行省考、县聘、校用的办法,严把教师入口关(可先行试题库制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双师型”教师动态认定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希望各地深入调研,了解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高中阶段等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继续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实施在编不在岗人员校内公告制度)。加快教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教师队伍管理的落实问题。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要牢固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坚持人才强教,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好、调动好和发展好。二是要完善制度,尤其是落实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达不到规范、约束的目的。近年来我们教师队伍管理力度越来越大,出台的制度也不少,各地要加大执行的力度,要切实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日常管理,加强对校长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有序。

六、进一步改善教师地位待遇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强化教师绩效考核,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制定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房建设。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2011年,师资处将会同厅教育宣传中心聚焦各地教师师德和教学的特色与亮点,对先进典型进行了专题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七、切实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要密切关注教师队伍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特岗教师待遇落实及服务期满留任入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代课人员问题化解、老民师信访等工作。积极主动客观地向有关利益诉求群体解读国家和既定政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反映、办理和督办机制,及时认真负责地处理教师关于评优、职称等方面的来信。做好涉及教师的政策出台前和实施中的风险评估,努力将影响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建立教师信访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教师队伍的信访和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