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计划的结构

一般说来,教育计划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教育发展目标,教育现状的诊断及分析,教育计划目标,教育发展计划行动方案的研拟与选择。

一、教育发展目标

教育发展目标是指教育整体发展目标,它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展望,一种预测。而教育计划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合理手段与方法。换句话讲,教育目标是教育计划制订的出发点,又是评价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标。现代教育发展目标具有多元性及层次性。

所谓多元性,即是说教育发展目标的选择,依其出发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这是因为社会为教育发展所规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例如,从国家的全面发展而言,即促进国家各个方面的进步。从经济方面说,狭义地讲是提高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所得,广义地讲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从社会方面看,增强国民的能力及提高其所得。从文化方面讲,社会文化的传递、繁殖与创造等,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就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另外,从教育系统本身讲,它的发展还有质与量的目标。教育发展目标的选定一般是通过国际、国内不同地区的比较,以发展阶段的分析为线索,来了解自己国家、地区教育发展所处的阶段,以高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为发展目标的参照。从内容上讲,教育发展目标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①教育发展目标涉及价值体系问题。②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着教育系统内的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目标的统合问题。③教育发展需要巨大的资源保障,而资源的提供又非教育系统本身所能决定。④教育发展目标是评价教育实际成效的依据,而教育本身发展的质与量的标准是极难确定的。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教育发展目标往往是不够具体、不够明确的,故对教育实际工作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指导。但我们说教育发展目标并非不能制订也并非没有作用,其根本目的旨在提供社会全面发展的可能趋势及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对教育现状诊断与预测、教育计划目标设定的前提、依据。

教育发展目标的层次性。通常把教育发展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的长期目标、计划目标及手段目标。总体长期目标是依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及需要,事先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作的预测。这种目标通常是对二三十年间教育发展方向的展望,是对教育发展问题的一种长期透视。它具有不能正确量化、无法计量其实施成本及时间进程的特点。它需要依靠连续不断的教育计划来加以实现。计划目标是以教育现状为基础,从现状推出教育发展趋势。把某种教育预测同教育计划目标联系起来,就可以确定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范围。这样,教育的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就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教育计划目标。为了实现任何一个计划目标,都需要一定的手段。而取得手段本身又成了低一层次的目标。按层次推下去,目标越来越具体。

二、现状的诊断和分析

目标的设定是以对现状的诊断及分析为前提的。对现状进行诊断与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问题、界定问题及分析原因。确认问题是现状诊断与分析的第一步。管理学所说的问题,是指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着的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要确认问题就需要了解实际状态、期望状态和差距这三个方面。实际状态一般是通过有关资料的收集、处理、调查分析获得的。期望状态来自教育发展目标,是以预测为基础的。差距出自二者的比较。界定问题,意味着准确查明差距的真相、程度及所发生的时间、场所,以弄清楚问题的范围与界限。决策目标仅靠界定问题不行,还需要诊断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教育问题要在教育的发展变化中、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中去寻找原因。这不仅是目标设定的前提,也是提出具体解决手段的基础。

三、教育计划目标

教育计划目标是教育计划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是在教育发展目标的引导下,在现状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的。在教育发展目标中已谈及此问题,这里从略。

四、教育计划行动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并不意味着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实现需要行动,行动总要选择一定的方案或手段。选择的前提是拟定出多种可以替代的行动方案。我们知道,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从内容上讲,教育计划行动方案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把教育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因素科学地合理地组织起来,不同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计划行动方案或实施方案。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可以通过多种行动方案去完成。而为了最有效地达到教育计划目标,必须对各种行动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这样看来,替代行动方案的数量与质量对最后方案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