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预测
一、预测与教育预测的含义
所谓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对事物进行推想和估计。现在预测科学中所使用的预测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或未知状况的结果。科学的预测无疑是指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推测。从其本质上讲,科学的预测是符合预测活动规律的预测。这一规律即指预测活动存在的客观条件和反复出现的因果关系。预测所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客观需要。预测活动中反复出现的因果关系是预测对象本身的发展规律。只有掌握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认识预测对象,才能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科学预测的依据来看,预测者要以社会需要、经验和情报资料为依据,做出预测。社会需要与价值判断的差别影响着预测的结果,影响着预测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又与预测者的经验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报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准确性如何,直接决定着预测的精确程度。因此可以说,社会需要与预测者价值观的趋于一致、预测者的知识经验及情报资料的掌握情况同预测的科学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也就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
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一样,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而前提条件又分为必然性前提和假设性前提。必然性前提的获得是以真正掌握预测对象的本质规律为根本条件的。以必然性前提为条件的预测是比较肯定的预测。但由于事物的未来状况难以预料,所以需要假设性前提条件。这时所做的预测,往往是对事物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推断。
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如1990年、2000年等。
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和其他预测一样都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二、教育预测在教育计划中的作用
列宁在《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当预计多年实现的大计划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怀疑分子,他们说,我们哪里还能预计许多年的事情,能完成现在要做的事情就不坏了。”[2]列宁这里所说的大计划是指预测多年实现的大计划。这里指明了预计(预测)与计划的关系。事实上,不管哪一种计划,都与预测有关,也就是说,没有对事物将来状况的预测和预计,就没有制定计划的基础。教育计划也必须以教育预测为基础、为条件。
具体教育预测在教育计划中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是编制教育计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谓目标是组织所希望达到的未来状况。教育计划是在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教育整体活动的目标、要求和步骤。这就是说,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要及个人需要的预测为依据的。另外,教育计划目标虽然是没有实现的教育未来的状况,但它又是根据一定条件经过一定过程应该得到实现的状况。这就是教育计划的现实性问题。我们说目标不单是一种希望,而是从现状分析出发,通过一定的推算,并通过调整被确定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首先是一个教育预测活动。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教育预测基础上的教育计划目标才是可能实现的教育计划目标。
2.为教育计划中可行方案的选择提供服务
教育计划目标设定之后,就要寻求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即研究达到目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办法。科学教育预测不但预测教育发展的各种趋势和各种状况,而且还要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对策,形成不同的方案。就是说,科学的教育预测不仅包括教育发展的状况预测,还包括针对情况的方案预测。有了各种不同的实施计划的方案,才可能加以比较和选择,找出实现计划目标或者说解决主要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效率。
3.为教育计划实施中的修改、补充提供服务
客观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教育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实行中,也要相应地做这样或那样的修改和补充。这就需要根据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倾向,预测它们的未来后果,并依此对教育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调整、补充,以避免因盲目性而引起失误。
三、教育预测的内容
1.教育发展模式的预测
这一预测以教育体制为预测对象。探讨教育体制即探讨由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结构、办学形式、经费来源、发展规划等方面所构成的模式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2.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预测
这一预测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普通教育的学科结构等的变化为预测对象,探讨国民经济结构变化及其发展水平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3.教育人口变化的预测
这一预测以教育对象变化为预测对象,探讨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对象是人,人口的变化,直接带来教育需求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减带来受教育人数及教育规模的变化,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又引来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教育机构设置的变化。
4.教育投资预测
它以国家对教育投资总额的多少及教育经费分配构成为预测对象,探讨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即物质生产状况与教育投资水平的关系。
5.教育内容、方法发展变化的预测
它把教育内容与方法作为预测对象,探讨由于政治经济的需要,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所引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新变化。
6.教育布局的预测
它以不同地区教育的规模、数量、种类、级别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即以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布局为预测对象,探讨教育布局与经济、文化布局的关系。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地理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必然带来教育布局上的地区差异。如何使教育布局与经济、文化发展布局相适应是教育布局预测的核心问题。
7.人才需求预测
它以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数量、规格、层次、结构和比例为预测对象,探讨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预测是在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测项目基础上完成的,以上这些预测项目虽没有涵盖教育预测的内容,但从中可以看到,教育计划所需的预测项目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