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1]

——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一点体会

毛泽东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和导师,是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在论述中国革命的时候,一刻也没有忘记革命队伍的建设,时刻关心着年青一代的教育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对教育工作有过许多指示,发表过许多谈话。虽然有些谈话,特别是“**”中的一些谈话有失偏颇,但是他对教育年青一代的中心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要求青年应把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把学习和使用联系起来,把书读好,读了能用。延安整风运动的三篇文献,集中讲的就是这一个问题。当然,这三篇文献不是为了教育问题,而是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但是,它的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着重批评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态度。他认为,要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本上所能得到的,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他说:“我们读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能不能就算是有了理论家呢?不能这样说。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2]

什么叫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呢?首先学习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就是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3]。

其次是学了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摆设,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了摆出一副理论家的架子,而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4]

毛泽东以上这些话是在抗日战争最紧张的时期针对党的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说的。但是对于学习别的理论知识不是同样有指导意义吗?今天,我们中小学生学文化科学知识,大学生学理论科学知识,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用这些知识来建设社会主义,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却存在着形式主义学习或者无目的学习的怪圈,或者说,目的是有的,但不是为了学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他们学习知识,不是为应用,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学习,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而且败坏了学风,压制了学生的思维,摧残了人才。

二、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别国的经验

如何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到,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就要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他曾经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他强力地批评一知半解、夸夸其谈的作风。他讽刺那种徒有虚名并无实名的人,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说,持有这种作风的人,“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5] 。

为了真正了解现状,还要研究历史。因为任何事物总是有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一件事物不能割断历史,研究中国的革命就要懂得中国革命史,研究中国的今天,就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才不至于被一时的现象所迷惑,才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的本质联系。

在研究问题时还要学习别国的经验。中国革命不是孤立的,它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要了解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别国的革命经验。但是学习别国的经验不是把它照搬过来,而是结合我国革命的实际,从别国的革命经验中吸收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革命问题是这样,中国的教育问题同样也是如此。要研究中国教育,主要调查研究中国教育现状,研究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并从外国教育的发展经验中,吸取和借鉴其中有利的经验。这个问题对今天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重要,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又是一个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我国人口众多、负担很重。在这样一个国家,想要普及教育,发展教育,就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做周密的调查,对中国教育的历史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同时吸取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教育的外国的经验。

三、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相结合,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要把学习的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就必须深入实际。毛泽东特别强调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工农大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只有到工农中去,把占全国人口90%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具体表现,因为工农是各条战线的主力军,是人口中的大多数。不懂得他们的思想感情,不懂得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就不可能懂得中国的实际。

近几年来,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口号已经不怎么提了,是不是这个口号已经过时了呢?我认为没有过时。革命时期需要强调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经济建设时期仍然要强调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当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个方面曾有过“左”的偏差,把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当作改造知识分子,甚至是对知识分子实行专政的手段,甚至今天人们一谈到与工农结合仍然心存余悸。正确理解毛泽东提出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应该是主力军和方面军的关系问题。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结合中有一个互相学习的问题。知识分子要向工农学习他们的思想感情,通过他们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工农群众也要向知识分子学习知识。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结合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为工农群众最贴近生活,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社会的脉搏在工农群众中跳动得最强烈。知识分子要了解社会,只有到工农中去。工农和知识分子不能做简单的阶级划分,因为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农和知识分子不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互相学习的关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尤其要提倡知识分子和工农的结合。这种结合与革命时期略有不同,是新的意义上的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科学技术为广大工农所掌握。这就需要科技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给广大的工农群众。同时,知识分子需要从工农群众中了解生产实际,了解生产需求,了解科学技术在实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研究社会问题,也只有走到工农群众中去。所以毛泽东同志讲的“知识分子如果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不过由于时代不同,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理论和实际统一,就是实事求是。这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这个原理,我们的革命就能取得胜利,事业就能得到发展,相反,就会遭到失败和挫折。我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证实了这条真理。我们搞教育工作的尤其要坚持这条原理,要克服一切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学生把书读活,学了能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

[1] 原载《教育管理社会》,1993年第1期。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8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800~801页。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815页。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8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