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E-Learning

2013年6月20日,中国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成功进行了首次太空讲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这场天宫课堂授课引发了人们对授课方式创新的浓厚兴趣。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童年有一个梦想:“在每张书桌上、在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台电脑。”现在,他又在策划着另一个时代:“世界各地的人在自己家中就能学习最好的课程,学习任何科目,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讲授。”这个理想正随着E-Learning的广泛开展,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E-Learning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普及率达到42.1%,所有的网络人口数达到5.64亿,整年度新增了5090万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规模为4.2亿,比前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若以比例来看,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2011年年底的69.3%提升至74.5%。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通过E-Learning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中国,许多大学、中学也推出了E-Learning课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E-Learning方式对员工开展企业内训,这一点在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中尤为普遍。

那么,到底什么是E-Learning?它有哪些优势?企业如何通过E-Learning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我们在这里将辟专门的章节来讲述。

2.7.1 E-Learning的含义

E-Learning,译为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或在线学习。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对此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1)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

(2)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3)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4)E-Learning将改变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

(5)E-Learning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6)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7)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对E-Learning作出如下定义: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具体地说,E-Learning即是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习者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作为E-Learning一词最初缔造者、ELF(E-Learning Forum)的CEO,Jay Cross在经过2003年整整一年的思考、酝酿和准备后,于2004年1月8日将原来的E-Learning一词中的“E”去掉,在Learning前面加上了Emergent,最终形成了“Emergent Learning”一词。同时,将在全球推动数字化学习发展的数字化学习论坛ELF(E-Learning Forum)改为了“Emergent Learning Forum”。Jay Cross希望通过Emergent给Learning赋予时代发展的学习的新内涵,即学习者个体要彻底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以基于情景的合作学习、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建立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整合传统和现代数字资源的优势,并将这种有丰富内涵的“Learning”始终贯彻到学习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行动中。本节以下所指的“E-Learning”就是指这种已经赋予了新内涵的Emergent Learning。

2.7.2 E-Learning的优势

由定义可知,E-Learning其实就是将知识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具有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点,因此基于互联网的E-Learning则具有快速、能实现技术转化(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优势。具体如下:

(1)E-Learning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在互联网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得到多元化的资讯,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只要课程架构完整,内容兼具深度及广度,便可以不必再顾虑工作繁忙、家庭责任、时间紧等让自己难以分身的状况。只要在空闲时候,连上网络,便可自由自在地学习线上提供的各式各样适合自己的课程,例如财务管理、人际关系、个人技能,等等。在E-Learning方式下,学习可以不由教师来督促完成,而是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自我的督促能力被自我定制。

(2)E-Learning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使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习者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

(3)E-Learning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互联网有很多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软件,善用搜索引擎就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传统的线上学习都是必须要靠着专属的桌上型电脑与宽频网络来达成,但是现在E-Learning则快速结合PDA科技,使网络上的内容信息可通过PDA(掌上设备)科技数位的运用,随时随地自网络撷取新知,虽然目前仍需借由线路进行传输,但笔记本型电脑与PDA间已可通过红外线传输进行资料撷取。未来在宽频以及无线技术趋于成熟后,企业当中专业的教育训练知识传递等,都可凭借无线宽频的传输,适时到达关键人物手中。越轻便的设备,越能改善学习教材的可用性,方便学习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接受学习的指导。而且指导者或监督者可以随时随地经由网络,了解储存在资料库中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以及学习成果。信息化则会为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效果提供有效的计划和决策制订。

(4)E-Learning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现在,许多基础工作均需要专精的技能。例如船员们或驾驶员可以在PDA上输入资料。装配管线的工人也需要了解复杂的供应链和工厂布局系统。传统的管理领域已经迅速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领域。至少,大部分的员工都必须学会基础计算机技能,连接网络,使用基本的应用软件来完成日常工作。E-Learning下,企业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教材数字化之后放在网络上,有心学习或有需要的员工便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或PDA等浏览器,进行资料下载、研读,不必受制于时间和空间。E-Learning方式,使企业通过更广泛的集成、标准化和信息服务外包来降低成本,如此企业将可节省可观的培训成本,而且在教材设计与课程管理方面更为方便。

可见,E-Learning能够帮助实现更多挑战,能够推动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方法更加趋于合理和多样,解决由于投资趋势的不确定难以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问题,解决应用方案和数据的不充分所导致的不能满足决策和报告的需要的问题。

2.7.3 E-Learning的学习策略

事实上,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把E-Learning作为行动贯彻时,学习者必须要掌握E-Learning的学习策略。由于E-Learning改变了人们学习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方式,因此它的学习策略跟学习者个人的知识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在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的技能就是管理和规划:规划学习任务、学习的时间安排,管理学习资讯来源、学习的内容,挖掘数据的信息内涵,等等。下面,我们就从文件管理、资讯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三方面来介绍。

1.文件内容的管理

E-Learning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要进行文件管理。进行文件管理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文件夹管理磁盘文档,还可以用专门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库层面的内容文件管理。进行磁盘文件管理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需要,建立不同类别的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易于辨认,分类基本不重叠,这样就能够对已有的内容进行快速查找,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访问,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

2.信息的管理

如果说文件内容管理的是已经定型的数据内容,那么信息的管理就是管理正在发生发展中的信息。这类数据的管理主要涉及个人通讯簿管理、邮件内容管理、收藏夹管理。通讯簿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的人际网络。有人说学会学习或知识管理是“you know who,who do what”,由此可见对人际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而邮件管理就是要管理人际交往中的通讯信息,根据自己的应用便捷程度,对邮件进行分类、标志、备份等,使其容易提取和查询。在信息管理中,还有就是对收藏夹的管理。收藏夹通常用来存放一些网站地址,为了提升收藏夹的管理和利用效率,目前有很多的收藏夹管理优化软件,提供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如生成网页、便于共享等。如在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发展的一款中,出现了共享书签(http://del.icio.us/)软件。

3.知识创新的管理

进行文件内容管理、信息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服务。知识的创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酝酿,很多的思考和想法需要不断地发展,才能最终成形和迸射出火花。知识的创新还要有集思广益和分享的环境及氛围,因此为了促进知识的创新,需要对学习者个体的思想进行管理,并能通过这样的管理促进其与外界的交流分享,形成能够不断产生知识创新的实践社团。如利用blog以E化个人的工作笔记,通过wiki进行协同创作。

总之,对于E-Learning,强调的就是要在行为的习惯中融入学会学习的理念,并善用各种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进而应用到企业中去,引领企业走向具有应变能力的学习型组织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