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音乐教育

庆祝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5周年讲话

2015年11月1日

我非常荣幸能够应邀出席全球久负盛名的重量级音乐学院之一的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5周年的纪念活动。能和来自全球的业界同行相聚在北京,共同探讨如何引领音乐学院走向21世纪,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生活的环境年复一年地发生着变化。随着即时通信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我们对现今世界各地发生的活动和事件了然于胸。可是,我对我们的表达能力是否同时也有所提高表示怀疑。前人深思熟虑的书写信函给学者们了解过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而今天的推特(Twitter)和微信,是否也能传递影响深远的信息?我想不会。把想法压缩到140个字,是否会导致我们的思维短路,大家都开始泛泛而谈?

对所有悉心培养学生、精心打理学院的管理者来说,这个新的媒体环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我们必须了解并通过长远规划解决今天如何教学以及明天想取得什么成果的问题。

我当然不想给大家留下害怕技术革新,渴望回到鹅毛笔和羊皮纸时代的印象。数字媒体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我们要接受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为之献身的音乐艺术不被冷漠和无知所冲击。21世纪的古典音乐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庆贺,是互联网把我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当今,中国艺术家在世界各地音乐殿堂的定期表演都非常成功。茱莉亚学院的教师和世界各地的音乐同仁及学生都保持着联系,通过大师班和远程教育项目来分享不同的艺术表演心得。当然,无论我们居住在哪里,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的巡演已然成为我们音乐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大家都同意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趣味与挑战,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在全球推进古典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我来建议几个方向供大家思考。依我看,我们有一个普遍公认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使命,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力求优质和完美。这个世界常常把我们能取得的成就限制在平均水平,而对卓越性的探索能让我们的工作摆脱平庸。我们必须坚持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发展追求最佳状态,包括师资、课程管理、行政制度、学生及社区所有成员等方面。

我想强调一下,卓越只是一个方向,并不是目的。一旦我们实现了既定目标,就必须重新开始,因为这才是艺术和教育最佳意义上的本质:永远为不可言喻的结果而奋斗,通过我们的决心和艺术造诣让艺术事业永葆活力。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在涉及的每个领域达到高标准并精益求精。

同时,我们还必须当好学生,分析艺术和教育环境里不断变化的情况。除了之前提到的当今数字媒体的超凡力量,我们也应该努力了解国际流行音乐对人们的灵魂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应该考虑如何通过一些有创意的方式,让流行音乐为古典艺术服务,而不是贬低或忽略流行音乐的力量。在茱莉亚学院,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在每周一次的中小学外联教学活动中使用流行音乐的例子来给学生做节奏、旋律、和声和其他音乐语言的教学示范,这一方式也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必须对变化、新思想和创新的教学手法持开放态度。从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到利用数字媒体提高课堂教学体验,到教学应用程序、远程教育甚至远程授课。

除此之外,我和茱莉亚学院的同事们还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与创业相关的教学课题。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们一系列重要的技能,包括写作、公开演讲、信息素养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戏剧、舞蹈和音乐的新作品等。这些技能也让他们开始“跳出思维定式”。所以,在离开教学环境后,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能去探索职业领域的各种选择。我亲眼目睹这些创业的倡议让学生和教师感到振奋,使他们在要求严苛的表演艺术行业中,对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具备了全新的乐观态度。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尊重过去与传统,要明白真知和智慧源自对过去的理智思考与深入理解。我一直牢记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乔治·桑塔耶拿( George Santayana)的至理名言:“遗忘过去的人注定会重演过去。”

对传统的尊重也需要我们各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我觉得世界上各音乐院校的管理者都生活在一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打个比方,我们仿佛是恶劣环境下的鲜花,饱受摧残。大众化的流行娱乐方式以及众所周知的财务限制对我们的冲击,都威胁着我们对学生的教导。所以,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分享各自院校的成功经验。我们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同捍卫人类最优良传统的保护者。

如果我们各自领导的院校没有战略性的规划,这些价值观都无从实现。虽然今天在座的各院校在财务、教学和艺术基础设施等各项措施上不尽相同,但我们有着共同目标,那就是培养下一代音乐家。他们将继承我们的职业传统并发展创新,使音乐艺术继续发挥作用。他们将冲破种种与我们这些音乐教育者的期望背道而驰的阻碍,负重前行。

作为各家院校的领导者,我们每天要应付众多的日常事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解决各种突发状况,没有太多时间做长期的规划。在此,我恳请各位同仁每周花些时间考虑一下院校和人员的战略需求,通过和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的会谈来确立下一个五到十年的规划。就以我本人为例,我花了一些时间用来创意和思考,并开始用焕然一新的手法来处理茱莉亚学院领导岗位的日常工作。正如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团员们曾对我说,调琴上花的时间总不够用,其实战略规划也正是一样。我们对未来的愿景必须明确且鼓舞人心。和人类众多的追求一样,艺术领域里没有所谓的现状一说,不进则退。

谈到向前迈进,让我简要地介绍一下茱莉亚学院在中国开设分院的情况。按照计划天津茱莉亚学院将于2018年9月开学。这个新的学院会提供三个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管弦乐表演、室内乐表演和钢琴艺术指导。我们也会为8~18岁的高水平的音乐家开设大学预科项目,为音乐爱好者开设成人教育,为音乐入门者开始预备教育,还有一个我称之为“茱莉亚幻想”的项目,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来展示表演艺术各元素的数字展览空间。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自贸区海河边上的天津茱莉亚学院将由蒂乐·斯克费德+任佛洛(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从天津市区乘高铁只需很短的时间即可抵达,从北京南站乘高铁也只需45分钟。

该校的师资队伍将会由常驻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老师和在纽约与天津校区来回流动的教师团队组成。我们会通过大师班、讲座和艺术表演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持续的学术和专业交流,同时在两个学校都实行同样的教育和艺术教学手法。我们把天津茱莉亚学院看作是对东亚和中国现有的极为成功的高等音乐教育院校的一种资源和补充。我们会努力实现这一项目,这也体现了茱莉亚学院对今天音乐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本着乐观与同行院校合作的精神来打造天津茱莉亚学院。

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严峻的:世界人民不一定被音乐艺术的种种细腻情感所吸引。然而,从未有人说过这条路是平坦的。作为全球艺术教育的领导者,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对我们的使命保持清晰的认知;让我们的学生对追求卓越的精神保持高度警觉;同时,让我们的工作对世界各国人民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热切地希望通过欣赏音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认同感、开启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