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程信:宋夏联合对金的巩州之役

程信在三人中资望较浅,所以关于他的材料相对较少,根据碑文“完实堡垒,梁洋奠安”,他在嘉定十年(1217)开始的军事行动中,主要在利州东路梁州、洋州一带负责对金作战。安丙再为宣抚使后,嘉定十二年(1219)十二月,程信为利州副都统制。[34]这一调任是安丙联夏抗金行动人事安排的重要一步,安丙此时已经在考虑将对金军事行动中利州都统军队指挥权交给程信,和沔州都统张威一起作为进攻主力。利州都统和沔州都统就是吴曦之变前的兴州都统一分为二所成,当各有五军,是当时蜀口防御的绝对主力,据碑文“建麾古岷”,他应该是驻扎在西和州祐川县。《鼎勋堂记》立碑时的嘉定十三年(1220)七月,领有这两支主力部队的张威和程信已经在西和州一带集结,安蕃此时也任随军转运在这里筹集调运战略物资,作为基层亲民官的西和州大潭县县令,郭忆与三位直接或间接的公务交往必然频繁,郭忆要和他们搞好关系,以便于公务协调,所以为三人立生祠功德碑。一个月后,巩州之役就开始了。

而且似乎是由程信,而非职位较高的张威负责整个行动的协调指挥:“安丙再开宣阃,许之[35],命利州副都统制程信任其责。”[36]我们由此可推测出安丙做出任用程信的决策有他的理由:(1)张威认为西夏人反复,不可信任,故对联夏战略比较消极;(2)程信资望相对较浅、听话,他本人也希望借此建立功勋,对这一战略态度积极。程信的主要活动就是嘉定十三年(1220)积极执行安丙联夏抗金战略,是巩州之役的重要将领。

在立碑的嘉定十三年(1220)七月前后,安丙已经在策划一项重大的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把程信和安蕃、张威三人绾合其中,而且最终对他们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一行动就是安丙联夏对金的所谓“巩州之役”。这是南宋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宋夏之间直接实质性的交往、合作。[37]

南宋时期,金人攻取陕西,宋与西夏之间的实际交往不多,西夏与金之间的贸易交往较多,其间也不乏冲突战争,蒙古兴起以后,打破了原有的诸国间的力量平衡,金国拒绝援助受蒙古侵扰的盟国西夏,夏金交恶相攻,蒙古联夏攻金,金又大举攻宋。这一时期诸国之间的和战关系纷繁复杂。[38]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神宗积极谋求与南宋合作,在陇蜀展开对金攻势,宋夏间的接触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39]

嘉定七年(金贞祐二年,西夏光定四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金人受蒙古压迫,迁都南京(汴梁)。就在此年,一贯对金强硬的安丙策动了袭击金军的“秦州之役”,安蕃是这一行动的执行者之一。西夏也在不久后遣使至西和州宕昌寨,商议夹攻金人,或许是听闻了安丙的秦州之役,但此时安丙已卸任,继任董居谊对此不积极。

后来金又准备迁都西京以避蒙古。金兴定三年(嘉定十二年,1219)遣元帅赤盏合喜以重兵屯秦陇上游的军事重镇巩州,并在此前已经展开对南宋的军事进攻,以图廓清西疆,宋金在川陕、秦陇展开了激烈战争。西夏也受到金人西进的压力,这年三月西夏神宗派遣枢密使都召讨宁子宁、忠翼赴蜀议夹攻金秦州、巩州,当时的制置使聂子述让利州西路安抚使丁焴答书,合作的意向已经初步达成。但聂子述因红巾之乱而罢去,丁焴考虑到蜀中溃兵之乱不稳定,所以采取谨慎的态度,没有出兵。[40]闰三月、四月,西夏对金人在秦陇地区展开一系列进攻,双方互有胜负。[41]这两个月南宋蜀口前有全兴,后有张福、莫简之乱,丁焴肯定不敢履行与西夏合约出兵。一直到红巾平定后的六月,丁焴才以书约西夏人夹攻。十二月西夏人再申前议,责宋军失约,安丙此时再为宣抚使,同意西夏人合作的要求,也是此月,安丙任命程信为利州副都统制,主要负责联夏对金行动。如前所述,安蕃也是在这时被任命为随军转运,以准备、调集战备的物资、钱财。

嘉定十三年(1220)正月,西夏再以书来议夹攻;八月,宁子宁告以师期,安丙不待朝廷批准,命将出击:

(嘉定十三年九月)戊戌,四川宣抚司命诸将分道进兵:沔州都统张威出天水,利州副都统程信出长道,兴元副都统陈立出大散关,兴元统制田胃为宣抚司帐前都统出子午谷,金州副都统陈昱出上津。己亥,张威下令所部诸将毋得擅进兵。庚子,质俊等克来远镇。辛丑,王仕信克盐川镇。壬寅,质俊等自来远镇进攻定边城,金人来救,俊等击破之。乙巳,程信、王仕信引兵与夏人会于巩州城下。丁未,攻城不克。庚戌,金人犯皂郊堡,沔州统制董炤等与战大败。壬子,程信及夏人攻巩州不克,信引兵趋秦州。丙辰,夏人自安远砦退师。

冬十月丁巳朔,程信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从,信遂自伏羌城引军还,诸将皆罢兵。戊寅,程信以四川宣抚司之命,斩王仕信于西和州。四川宣抚司以张威不进兵,罢其军职。[42]

战役在宋、夏、金三国交界的川、秦、陇一带展开,巩州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据金人的记载,战斗异常惨烈:

夏人攻巩州,合喜遣兵击之,一日十余战,夏人退据南冈,遣精兵三万傅城,又击走之,生擒夏将刘打、甲玉等。讯知夏大将你思丁、兀名二人谋,以为巩帅府所在,巩既下则临洮、积石、河、洮诸城不攻自破,故先及巩,且构宋统制程信等将兵四万来攻。合喜闻之,饬兵严备。俄而兵果至,合喜督兵搏战,却之,杀数千人。攻益急,将士殊死战,杀伤者以万计。夏人焚其攻具,拔栅而去。合喜已先伏甲要地邀之,复率众蹑其后,斩首甚众。[43]

据以上史料,嘉定十三年(1220)九月乙巳,程信率领宋军与西夏在巩州会合,宋、夏与金在巩州展开激烈的争夺,由于金人预先知道宋夏联军攻取巩州的战略意图,并针对此进行防御部署,加上金将赤盏合喜的正确指挥与顽强抵抗,宋夏合兵未能攻克巩州,各自退兵。十月,程信再约西夏人攻秦州,西夏人不从。巩州之役以失败告终,宣抚司追究责任,程信斩王仕信于西和州。

在这次行动中,安蕃、程信都是安丙联夏战略的积极执行者。程信的军队在争斗中最积极,打到巩州城下,与西夏军队实现会合。从巩州退下来后,十月,程信还在联络夏人共同夹击金秦州。安蕃在此前已为随军转运,为军事行动做好物资准备;巩州之役中假参议官同措置副戎司边事,其主要工作还是负责战争物资保障。张威在巩州之役中并不是联夏政策的积极支持者,他认为西夏人反复无常,所以不支持联合军事行动,行动刚开始他就持兵不进。战役结束后,宣抚司怒其不进兵,罢其军职。[44]从安丙的战略部署看,张威的沔州都统军和程信的利州都统军为战役主力,应当共同在巩州和西夏会合,张威按兵不动,破坏战略部署,对巩州之役的失败确实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