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师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
(一)教师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1.样本分布情况
教师问卷最终有效样本是291份,在班级分布中:托班2个,小班69个,中班100个,大班118个,学前班和混龄班各1个。具体抽样分布情况见表1-9。
表1-9 教师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2.教师基本信息
统计结果显示(表1-10),本次调查中幼儿园教师样本绝大多数为女性(99.7%),平均年龄为28岁,有7年教龄;65.6%的教师拥有职称;教师的第一学历最多的是中师及以下(57.4%),所学专业以学前教育为主(72.8%);大多数教师通过全日制(32.6%)和函授(33.3%)等途径获得大专(38.9%)或本科(25.7%)学历,所学专业仍然以学前教育为主(71.1%);大多数教师没有事业编制(74.9%);持有幼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为73.3%;大多数教师(83%)能够获得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教师的平均年收入为3.06万元,其中收入最高为10万元,最低仅为1万元,相互之间差距明显(SD=1.43)。
表1-10 教师基本信息表
(二)教师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
图1-2 教师教育质量观念在子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对比图
由图1-2可见,教师的总体教育质量观念(所有项目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82,子量表分值范围是4.73~4.89,总体而言,教师们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每个方面均重要。以均值4.82为参照,可以看出在8个子量表中,教师们认为“保育”最为重要(M=4.89,SD=0.22),其次是“课程计划与实施”(M=4.86,SD=0.26)、“人际互动”(M=4.85,SD=0.33)以及“家长与教师”(M=4.85,SD=0.28);相对而言,“空间与设施”(M=4.74,SD=0.38)与“游戏活动”(M=4.73,SD=0.40)的得分偏低,但是教师的重要性得分之间差距并不是很大。具体到51个项目层面上,得分范围介于4.36~4.92,均大于4,其中得分较高的项目分别是“健康”(M=4.93)、“安全”(M=4.93)、“进餐”(M=4.92)、“一周课程计划”(M=4.91)以及“教师专业成长支持”(M=4.89);得分较低的项目分别是“安抚和独处空间与设施”(M=4.36)、“音像设备和电脑的使用”(M=4.45)、“沙/水”(M=4.62)、“发展概念与推理”(M=4.69)以及“满足教师需求的空间与设施”(M=4.69)。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园所层面
(1)办园性质
表1-11 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观念独立样本t检验
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念在8个子量表和总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园所等级
表1-12 不同等级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观念的方差分析
不同园所等级的教师教育质量观念除在园所设施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7个子量表和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做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13。
表1-13 不同园所等级教师教育质量观念的事后多重比较
由表1-13可知,低等级和中等级的教师教育质量观念在8个子量表和量表总分(所有项目均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等级和高等级的教师教育质量观念在语言推理、人际互动、家长与教师以及量表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质量观念上存在差异,办园等级是制约和影响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观念的条件性因素。当然,这些结果有待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3)所在地性质
表1-14 不同所在地性质教师教育质量观念独立样本t检验
不同所在地性质幼儿园的教师教育质量观念在8个子量表和总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教师特征
表1-15 教师特征与教师教育质量观念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矩阵结果显示,外出学习机会、幼师资格证两个变量与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念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以这两个变量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1-16 教师特征与教师教育质量观念的回归分析
表1-16显示,以是否持有幼师资格证、是否有外出学习机会两个变量作为预测变量,以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念得分(所有项目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是“外出学习机会”(d=0.191,p<0.05),但解释力非常微弱(仅能解释教师教育质量观念3.7%的变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