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职业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恪守职业道德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确保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各行各业均应建立相应行业的规范。作为职业者,须严格遵守所从事行业的规范以及具备较高的敬业精神。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
1.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而且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表达形式丰富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其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
4.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色彩。也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政府公务员要怎样对人民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客户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其形象、信用和声誉,具体来说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则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的经济效益,而高水平的经济效益源于高水平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内因,是最重要的,因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必定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职业道德表现为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表现出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乃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能具备优良的道德,则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行业和产业职业道德的要求举例
1.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
(1)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忠于祖国,热爱人民。
(2)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质量第一,精益求精。
(3)商业服务员职业道德要求:顾客至上,公平交易。
(4)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防病治病,救死扶伤。
(5)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6)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献身科学,造福人类。
(7)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8)公安司法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
(9)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传播真与善,塑造美的化身。
(10)涉外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维护祖国尊严,坚持友好互惠。
2.各产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1)第一产业职业道德要求
首先,第一产业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受天气、节气时令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求所有从业于农业各行各业中的人员应具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道德意识。在对自然界内在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趋势逐渐把握的同时,也要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驾驭自然的前提是尊重其规律,保护其生态平衡。人类只有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才能休戚与共,繁荣发展。
其次,农业生产还要求其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具有尊重科学、科技兴农的道德意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没有科技支持,农业是无法发展的。综观现代农业中的各行各业,其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
(2)第二产业职业道德要求
首先,第二产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应具有专业化协作意识。加工制造业的社会分工很细,一个最终产品往往是由许多种零件组成的,少到十几种,多到上千万种;少则几道工序,多则几百道工序。产品加工制作是流水作业,每道工序紧密联系,一道工序停工有可能造成全线停工,所以每一道工序上的技术人员应立足本岗,顾全大局,具有专业化协作意识。
其次,第二产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应具有现代化标准意识。所谓现代化标准,是指国际现代化水准。工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手段来装备工业,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管理工业。目前,我国的现代化程度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准。因此,每一个产业工人都要自觉地肩负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从本行、本业、本岗做起,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把追求现代化标准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
(3)第三产业职业道德要求
首先,第三产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应具有服务到位和准确无误的职业道德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第三产业,同时对第三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产业有义务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优良到位的服务和适用的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严重落后,除了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外,主要是社会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低,服务不到位。具有鲜明服务性特征的第三产业,要想成为推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必须使从业者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其次,第三产业各行各业从业者应具有灵活便捷、快速高效的职务道德意识。发展第三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快速高效的社会化的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信息服务。如果这些服务不及时、死板、教条,不能快速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甚至带来浪费,那就有悖于发展第三产业的主旨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低速、教条,以至于其中的一些行业成为制约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瓶颈”。如果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当强的快速高效的职业道德意识,就会开动脑筋,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方便灵活的手段,提供各种高级服务。那种“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就能够避免。
五、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评价职业活动和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简称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
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所以,不论做任何工作或劳动,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就可以说是爱岗敬业。一般说来,工作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做到爱岗敬业是比较容易的。相反,环境不好、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要做到爱岗敬业就不那么容易。那些在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岗位上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任何职业都是社会生活所离不开的,所以总是要有人去干。如果没有亿万农民辛勤种田,没有千百万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岭上采油、采矿、修筑铁路,没有广大人民解放军在天涯海角守卫祖国的边疆大门,没有千万清洁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没有几千万人民教师、科研人员埋头教学和科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择业机会的增加和选择方式的多元化为人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人们爱岗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要看到,爱岗敬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一个从业人员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利益,就必须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否则,一个不履行职业责任的人,就将被职业组织所淘汰。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纲要》把诚实守信列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内容,真可谓顺应民意,合乎民心。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光明磊落;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他人或单位打交道,根据与他人、与单位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会议、学习、工作、劳动和其他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会议、学习、工作和劳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场无序、混乱之中。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内涵。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
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首先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
服务群众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首先,心中时时要有群众,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充分尊重群众,要尊重群众的人格和尊严。最后,要千方百计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立的。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但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少数剥削阶级的私利。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就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个人幸福是在奉献社会的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个人幸福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幸福来自劳动,幸福来自创造。当我们伟大的祖国进一步繁荣富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奉献越大,收获就越多。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献,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哪里来?社会还能进步和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