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五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人们生活、学习环境不同,客观上如老师、亲友对职业的认识不同,社会择业指导水平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择业者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如对为什么要选择职业、选择什么职业、什么是理想职业、个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就存在不同看法。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职业行为。有人择业方向正确,有人进入误区;有人事业成功,有人无所作为,甚至屡次在择业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二、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发掘和发挥自我潜能
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根据人职匹配理论进行职业定位,探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碰运气”。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之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不是就业、择业前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将找到理想的工作寄希望于运气。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埋怨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他们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技能、关系等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耽误时间,有那精力还不如多跑两家用人单位。其实应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更高效。
五、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很看重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既不分析自己,也不分析了解用人单位,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投出去了就算完成任务,不问结果,但求心安,结果是劳民伤财又无效果。而用人单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分析选择。目前,我国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即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对现实缺乏了解和分析。
六、有利于降低离职率和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指导,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频繁跳槽。而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一些大学生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随意地更换工作,毕业多年仍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无规划地更换工作,一方面难以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影响自己职业的稳定发展。一个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或者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从而使大学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思考题
1.比较书中介绍的职业选择理论,分析它们的异同。说明职业选择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哪一步有用?起什么作用?
2.职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怎样的阶段分类更合理?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简述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4.就下列主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说出你的看法。
(1)以小见大。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