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与阶段划分

一、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

生涯规划五大要素为:知己、知彼、抉择、目标和行动。

(一)知己

了解自己,向内看,看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性向,以及父母的管教态度、学校与社会教育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二)知彼

知彼是探索外在的世界。它包括职业的特性、所需要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职业的薪资待遇等。

知己是了解自己的特性,知彼是了解工作舞台的特性。在职场上,知己与知彼之间密切关联。

(三)抉择

抉择包括抉择技巧、抉择风格及抉择可能面临的冲突、阻力等。

(四)抉择之后是制定目标

(五)采取行动

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百胜,而不是一定能百战百胜。武林中,百战百胜的前提是熟知自己的武功招数,以及自己如何破解对方招数的方法。破解对方的招数是目标,破解的技术是行动。有了积极行动之后,战胜的概率就高了。

二、职业生涯的阶段划分

职业生涯是一个时间段概念,因此又称为职业生涯期或事业生涯期。它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职业、承担工作和职务的时间过程。一般而言(即不包括跨行业“跳槽”),职业生涯由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衰退期这相互联系的五个阶段组成。

(一)准备期

大学毕业以前是职业准备期,是为将来从事的职业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的时期。这个时期应当以学业为重(重点做好自主学习规划),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了解和感受社会。例如,进行社会调查,包括产品销售调查、市民生活质量调查、行业现状调查、求职渠道调查等,利用假期打工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选择期

大学毕业后的1~3年是职业选择期,是事业的起步阶段。凡事开头难,起步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科学地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制订以后的职业发展计划。每个人的职业选择期长短不一,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关键能力水平的高低。

(三)适应期

工作后的3~5年属于职业适应期。在这期间,要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就是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尽快熟悉业务、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上的人脉关系,用超出常人的“加速度”尽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学会共事,即和谐地与人相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人为善,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学会求知指的是工作后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此时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要结合职业的需要,通过学习,努力成为所在部门的行家,最好是不可或缺的行家。

(四)稳定期

度过职业适应期之后到50岁左右是职业稳定期。职业稳定期是职业生涯中时间最长、精力最充沛、经验和教训最深刻、工作效果最好、发展和成就事业最宝贵的时期。在此期间,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关注本行业的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关注人脉的拓展和加固,善于学习、善于工作、善于调节,适时修订目标,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

(五)衰退期

职业衰退期一般在50岁以后,这是收获事业和享受人生的阶段。这时的收获程度,是建立在职业生涯期的前四个阶段都完成好各自目标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到了衰退期还是一事无成,那将是人生的悲剧。成就的事业有大有小,只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任何成就的事业不计大小,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重温一下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后,再在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当代人的职业生涯应是从生活、工作的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这样在晚年时才能够说:这一生没有白活,经历了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