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是以真实的科学本质为基础,以实验性的步骤,逐渐让幼儿获得对科学技术的基础认识,了解技术的转化和中介作用,从而为所有的孩子提供理解和掌握这个现代化世界的窗口。同时,以幼儿的最大参与为目的,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和操作使用简单的科技产品,学习使用工具;设计并开展小制作,把自己投入到对科技的探究之中,学习在操作使用中发现问题,在设计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对所看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进行思考,它是一项独立于科学理论的、连续的、不断完善的技能。
二、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一)生理价值
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科技制作类活动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可操作物体和材料,促使其在材料的选择、摆弄和小制作过程中锻炼肌肉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发展。
(二)心理价值
有良好素质的人,既能了解自我,又善于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操作活动的过程和成败的体验能有效地促使幼儿提高自控力和增强自信心。
(三)智力价值
当幼儿从事那些需要不断面对问题的工作和活动时,他们必须投入更多的注意和思考,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手脑并用中促进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四)道德价值
科技制作类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讨论,能够促使幼儿逐渐懂得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五)美育价值
科技产品蕴含的设计美、功能美、技艺美三大美育特征,体现出既依附于它的内部构造上的实用价值,又依附于它的外在形式上的观赏价值,还有制作者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的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和谐美,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在幼儿面前充分展示人类生产劳动业绩和成果的美育价值。
三、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幼儿科技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感受—操作、运用—操作、模仿—制作、设计—制作。
(一)感受—操作
此类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充分接触和感受运用技术产品(例如,认识并正确操作各类玩具、家用电器等),满足他们渴望了解“技术”的愿望,培养幼儿关注科技的兴趣。此类活动通常先由教师演示讲解产品的用途并演示其操作使用步骤,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动手尝试,最后经共同讨论完成正确的操作。
(二)运用—操作
此类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习工具操作并能正确运用解决问题(例如,正确使用小剪刀、订书机、测量工具、生活工具等),让幼儿了解工具的用处,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获得技术使用的体会并能在生活学习中正确运用。此类活动可以是独立的活动内容,也可以是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部分。通常由教师或家长启发、引导幼儿操作使用,幼儿在不断的失误中总结,最终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模仿—制作
此类活动通过开展小制作活动让幼儿按固定步骤学习制作简单的科技产品。(例如,制作降落伞、潜望镜、万花筒等)。幼儿在运用工具和材料开展小制作是对技术的一种非常直接的体验,此类活动通常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幼儿动手实践,师幼共同交流,最后制作完成作品。
(四)设计—制作
此类活动是让儿童在已有的制作经验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创新(例如,设计并制作石膏玩具,做一个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不倒翁等)。此类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儿童自主设计、动手动脑、个性化地完成作品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对幼儿的技术教育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技术和技术产品,即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常用或常见的技术,以使其了解技术的转化和中介作用;二是亲身体验和经历技术活动,可以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技术,包括使用工具的技术、科技小制作的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