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概述

一、幼儿园科学游戏的内涵

幼儿园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此类活动儿童因“好玩”而玩,一般没有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重复性操作活动为主,如“奇妙的口袋”“猜一猜”等,都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科学游戏主要是将科学教育目标寓于游戏之中,将日常材料作为玩具,幼儿轻松愉快地通过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操作活动,可以丰富科学经验,复习巩固已有的科学知识,激发更浓厚的观察科学现象、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欲望。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是幼儿探究、认识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最喜欢做游戏。因此,把科学变成好玩的游戏,让幼儿完全像做游戏一样,在富含科学内容的游戏中学习科学,能够使幼儿更多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保持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幼儿像“玩游戏”一样“做科学”,使得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理解内化了的知识经验,还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幼儿园科学游戏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内部动机。科学游戏是幼儿出于其内在动机而参与的活动,不受其他的外部动机所影响。幼儿完全出于自己的好奇心及活泼好动的天性参与游戏活动,常常是为了“好玩而玩”,一般没有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第二,自主参与。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完全是自主的,具体体现在自己决定游戏的内容、方式、开始及中止的时间,并自己选择游戏的玩伴。第三,积极愉悦。由于幼儿是自觉自愿参与整个游戏过程中,因此,科学游戏中幼儿的情绪情感是积极愉悦的,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第四,重复操作。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的操作往往是重复性的动作,而不是尝试性的、探索性的,他们常常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满足于简单的动作重复之中。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科学探索和科学游戏常常是相互转化的,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会引发有目的的探索活动,科学探索活动也会演化为科学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科学游戏的价值

(一)游戏活动过程中儿童是自由的,满足其自主的需要

谢尔曼认为: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科学无禁区,游戏也是没有禁区的。科学游戏是一种建立在幼儿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活动,幼儿从事科学游戏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幼儿在科学游戏活动中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依照自己的意愿、体能、智能自由地参与游戏活动。如感官游戏“小脚丫的旅行”中,幼儿可以光着脚丫随意在不同的“路面”上行走、跑跳,自由地感受泥土、沙子、鹅卵石、海绵等材质给脚丫带来的不同刺激,从而满足了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科学游戏属于规则游戏。幼儿在参与这些规则游戏时,往往要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熟悉并掌握规则的过程中,幼儿也许是“不自由”的,但要看到,这种“不自由”的状态是暂时的。一旦游戏规则被每个幼儿所内化,整个游戏过程中依规则的存在,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的乐趣,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游戏活动过程中儿童是快乐的,满足其情绪的需要

游戏的愉快性似乎没有人否认过,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是游戏的原始品质,在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中也不例外。因“好玩”而投身于科学游戏中的幼儿,或许是被新颖、有趣的游戏材料所吸引,或许是因游戏中出现的奇妙现象而感兴趣,或是游戏的活动方式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寻求快乐的需求,总之,科学游戏能够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心态中学习科学。在愉悦的心态下进行游戏活动,摆脱了工作和正规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幼儿充分感受的是积极的情感,反映的是需要的满足、情绪情感的宣泄、心态的轻松自在。如玩沙游戏中,幼儿赋予游戏材料——沙子以各种假想的内容,自由选择、随意摆弄、反复尝试、尽情体验,在此状态下,幼儿会不知不觉地获得一些科学经验,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游戏活动过程中儿童是好奇的,满足其探索的需要

幼儿的游戏行为往往表现为重复性的动作,这种重复性的操作与摆弄,对于成人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却是一种必要的练习,因为幼儿通过这种重复性的操作活动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整合,理解和认同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看似重复操作但绝不是简单重复的游戏操作活动,其中包含着一些尝试性的操作,甚至还会孕育出探索性的行为。如听声音的游戏中,幼儿发现厨房里的各种各样的豆子和米粒放入瓶中晃动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那么,面粉放入瓶中又会怎样呢?这将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总之,幼儿的科学存在于游戏和探索之间,我们不能绝对区分这两种活动。科学游戏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使幼儿在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习科学,游戏活动本身是快乐的,幼儿完全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而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操作活动中,积累着科学的经验,体验着活动的乐趣,丰富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幼儿园科学游戏的类型

(一)根据科学游戏的材料划分

1.利用实物进行的游戏

这是一种利用自然物等实物进行的游戏,通过对自然物的接触,了解自然物的特性。例如“分类游戏”,将多种实物(如蔬菜、水果、生活用品、玩具等)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辨别及分类。这类游戏比较适合小班和中班,尤其是小班。

2.利用图片进行的游戏

这是一种利用反映科学内容的小图片进行的游戏。通常是在幼儿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帮助幼儿交流和复习巩固已获得的科学知识,也可用于帮助幼儿了解事物的一些主要特征。这类游戏内容丰富,教师可依据幼儿的兴趣,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主要适合中、大班幼儿开展。一般有以下几种。

配对游戏:配对游戏是将绘有科学内容的各种小图片分发给幼儿,游戏双方(或多方)的图片内容都有一定的联系,由一人先出示一张图片,另一人出示与之内容相关的“对子”对上。又如游戏“它们喜欢吃什么”,可以将幼儿熟悉的动物分别画在各张卡片上(如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鸟等),另外将食物(如青草、萝卜、鱼、小虫、骨头等)画在另外一些卡片上。又如游戏“配对”,将不同的鞋、袜、手套混在一起,让幼儿将合适的配成双。

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把绘有科学内容的整幅图片分割成若干部分,游戏时将部分拼成整体。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认知水平的提高,拼法及画面可越来越复杂。如年龄较小的幼儿玩,可把一张狭长的卡片折成对等的两部分,在两部分上各绘制一种物体(如玩具、日常用品、小动物等)的一半,另一半绘制在另一张卡片上。每个幼儿拿着若干张这样的卡片,找到物体的另一半接上。

接龙游戏:接龙游戏是将绘制的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条“长龙”,以形成某一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这类活动有一定难度,要求幼儿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适合中、大班幼儿,主要是大班。如将动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或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等卡片排成长龙。

找错游戏:看图找错游戏是指有意在一幅画面上出现若干违反科学性的错误。让幼儿通过观察、辨认,找出错误所在,并用语言加以纠正。游戏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依据幼儿的年龄而定。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可在画面上出现宝宝穿错衣裤、穿错鞋、戴错帽等生活常识的内容;年龄大点的幼儿,可在画面上出现科学性错误:如西瓜结在树上、鸭子在屋顶叫、小鸡在水中游等。

3.利用科技玩具进行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是幼儿利用电控、声控、惯性、磁性、光学等科技玩具进行的游戏,将玩与探索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获取科学经验,培养能力与兴趣。幼儿与平时玩玩具有所不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有目的地玩,幼儿通过玩某种玩具,获取相关科学经验。如玩电动玩具知道玩具的动力来自电池,会给玩具正确安装电池;在玩建构玩具中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4.多媒体互动游戏

多媒体互动游戏是利用多媒体软件学习科学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软件,通过软件中展现的画面内容来学习科学。如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制作成软件,让中、大班幼儿在反复操作中通过试探的方式找出答案,此类游戏进行时幼儿需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开展。

(二)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划分

1.感知游戏

感知游戏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要以实物或自然物为材料开展的游戏。幼儿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周围世界的,借助游戏的自主性、愉悦性等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摸觉等不同感官体验物体的不同特性,发展其观察能力,进一步积累感知经验。

感知游戏一般在小、中班运用较多,依不同的感觉器官又可具体分为视觉游戏、听觉游戏、触摸觉游戏等。

2.操作游戏

这类游戏一般是幼儿的个别游戏,在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提供上与区角活动类似,但是教师的指令性要求及干预指导较少。以光学游戏为例,万花筒、三棱镜、放大镜、望远镜、潜望镜等都是好玩的玩具,幼儿都需要通过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游戏。教师只需把些材料放在活动区,幼儿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游戏内容。教师也不必提出什么问题,只需让幼儿自由地去摆弄。

前面提到的配对游戏、拼图游戏、接龙游戏、找错游戏等也是操作性游戏,这类操作游戏主要让幼儿从中获取逻辑性经验。

3.情境游戏

情境游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意图,提出某个科学方面的问题,并以图画、玩具等替代物及音乐等手段设计出特定的场景,让幼儿观察、思考,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反映、再现或表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或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处理特定情景下遇到的问题,并设想身临其境的正确做法。

4.运动性游戏

运动性游戏是寓科学教育于体育活动的游戏。这类游戏适宜在室外进行,活动量较大。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并进一步理解事物的特征,加深对事物及科学现象所产生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运动性游戏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发展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如“踩影子”“玩风车”“放风筝”“跷跷板”等。

5.竞赛性游戏

竞赛性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为特点,以竞赛判别输赢的游戏。这类游戏适合在中、大班开展,满足这个年龄段幼儿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好胜的心理。如借助棋类游戏让幼儿进行分类、配对的活动,各种专题的知识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