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们的实践——非正规学前教育典型案例
或许你会想,非正规教育那么好,那有没有人实践过呢?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那么,接下来,本书将为你展示一个开展非正规教育的成功案例,在案例中,你会看到四环游戏小组——一个流动人口聚居社区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的努力(而这一努力也同样适用于农村),也会看到非正规教育的成果与希望!
四环游戏小组成立于2004年4月7日,是一个致力于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补偿性学前教育的民间组织。成立七年以来,一直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来自于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着不同于城市幼儿的特点。照搬城市幼儿园的那一套,只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排斥反应。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宜于农村儿童特点的非正规教育的路子,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条非正规教育的路子也突破了当下幼儿教育界一些令人很不满意的现象,澄清了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幼儿教育这个问题。所以,开展非正规教育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因为其本质是对教育的解放,是一种适宜的幼儿教育模式。
(一)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四环游戏小组的宗旨定位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地,家长们学习分享和互助的场所,志愿者们学以致用、回报社会和进行行动研究的基地。
在游戏小组,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希望孩子在玩中感受自然变化与人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间的关系,帮助孩子形成热爱自然、热爱伙伴、好奇、好问、自由、开放、文明等良好素质,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其成长为有尊严、自由的人,成为珍惜生命、珍视生活、强化生存的个体。
同时,我们积极拉动家长的参与,鼓励农民工父母参与育儿。游戏小组的口号是“爱心、自立、分享、共建”,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带动,激发家长的教育自信,互相分享育儿困惑和经验,最终形成家长们自己的组织。
(二)我们的做法及想法
在日常的实践当中,活动以游戏为主体,按照户内外交替进行,动静结合的原则开展。根据四季的变化,我们会组织孩子与家长一起出去户外活动,如去后海春游、植物园秋游等;根据民俗节日,我们会带领孩子逛市场,观察民俗物品、感受节日气氛;我们每周还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共享读书的乐趣。
我们认为,家庭教育胜过机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志愿者经常会下摊位做家访,与家长共同探讨育儿话题;每天活动时我们也会请家长来当“爸爸妈妈老师”,给孩子们点名、讲故事,有的家长能力强,志愿者就退居次位,直接让家长给孩子们组织活动。
在特殊的日子里(比如甲型流感期间、手足口病期间,因为安全因素考虑不能集中活动时),教育不会停止,我们会化整为零,发挥家长互助的作用,由两三个家长带着邻近的五六个孩子在随处可利用的空地上开展“小分队”活动,画粉笔画、折纸、讲故事、做游戏、请孩子展示说儿歌、唱歌等,简单易行。家长当老师,多了很多亲近感,孩子也很喜欢。在特殊时期,志愿者会“送书下摊”,提供给家长和孩子可以借的书,也会“送教下摊”,培训如何折纸和《弟子规》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志愿者外力的推动,能够使农民工家长意识到自身教育的能力和提高教育自信,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也成为非正规教育的志愿者,甚至成为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