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安全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非正规教育的教师,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安全尽责。具体怎么做呢?大致说来,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发展与保护有关系,有经典的方法,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好防范工作;其次,唤醒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意识,引导家长对孩子的安全负起责来;再次,家园合作,让孩子学了做行为保护,学会自我保护;最后,与社区/村居委会建立联系,争取到社区的支持,合力共创安全大环境。
1.教师职责一
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
孩子有主动学习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集中于教师和家长。只有教师自身时时将孩子的安全放在心头,才能在每天的教学活动及家长工作中影响孩子、感染家长。
[案例12] 游戏小组的第一天
第一天当老师的感觉是兴奋的,但对于以后的行动,我心里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育儿支援行动进行了两周,同学们轮流到场组织活动,活动一般是儿歌、小游戏等,但我们发现目前单凭帮助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愿望和热情并不足以支撑起教育的行动,我们的行动有太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家长对我们的行动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信任、不信服。今天就有两个孩子在做游戏时因为跑动太猛烈而撞倒,其中一个孩子膝盖磕出血来。虽然家长并没有说什么,但我心里深深地内疚:如果我能提前考虑到这一点,把游戏规则制定得更安全,提醒孩子们跑动时的注意事项,孩子也许就不会受伤。
(摘自《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第489页)
家长把孩子送到咱们这儿来,就是对咱们的信任。孩子平平安安地送来,自然也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地回家,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咱们平时更上点心,不能两手空空、脑子也空空地就“上阵”了,而是应该把活动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凡事多看一眼,多想一步。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多看一眼呢?
①组织活动之前:有意识地检查环境、提前清除安全隐患。
·院子里是否有积水、积雪等,提前清扫;若无法完全清除,提醒孩子注意。
·场地里是否有掉落的树枝、木棍、散落的砖头。
·墙上、桌椅上是否有突起的钉子等。
·孩子兜里有没有小刀、铁片、钉子、玻璃片、药片等危险品,若有,一定帮孩子收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物品的危险性,要求孩子不玩这些物品。
·接待来园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能够安静、平和地参与到一日活动中来,避免因浮躁而引发的莽撞。
·孩子着装是否适合活动:鞋带、裤子是否系好、帽子是否挡住眼睛等。
·游戏之前,向所有孩子清楚、明了地介绍游戏规则,明确活动要求注意事项(如引导孩子讨论“要是我跑的时候眼看就要撞到人了怎么办?”可以停下来,也可以减速从他旁边绕过去……)。
②组织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明确要求;对孩子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并抓住契机现场教育。
我们可以尝试要求孩子养成以下一些行为习惯:
·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做事轻轻。
·玩具我会玩儿,玩完收放好。
·见到老师问个好,放学再见摆摆手。
·坐端正,背挺直,我的小手放膝盖。
·户外游戏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说话和气有礼貌,借用东西保管好。
·我是小小解放军,走路抬头向前看(走路时要看路,不东张西望,不横冲直撞)。
·遵守游戏规则(规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
③活动结束之后:做好善后收尾工作。
·离开教室之前,断开电源、锁好门窗。
·记录孩子发生安全事故的意外事件,及时与其他教师沟通,共同商议对策。
④需要在教室里准备一个小药箱。
·小药箱里常备药品包括:红药水、紫药水、医用酒精、药棉或医用棉签、创可贴、好得快喷剂、正红花油、风油精、医用纱布等;夏天则添上藿香正气水、仁丹、十滴水等防暑常备药。
·外出活动时,一定带着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2.教师职责二
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意识到生活环境中的隐患,增强安全卫生意识
孩子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孩子经验能力缺乏、模仿能力强,非常容易受到家长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只有家长的安全意识加强了,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安全。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孩子出事都是因为家长养护的疏忽,是本来不必发生的,只要稍微尽一点心,就可以避免的。因此,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应当放在教师安全工作的首位,通过宣传和讨论,让家长充分意识到:
·孩子的安全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在非正规教育机构里,事实上,机构提供的服务时间有限,老师能做的比较少,更多还要依赖于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以小手脏时,引导孩子饭前洗手、便后以及手脏时洗手,给孩子身上带一块手绢,用来擦鼻涕、擦汗、擦手,每天清洗,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手绢。给孩子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春秋季节注意给孩子添减衣物、预防季节传染病。
·夏天注意多开窗通风,给孩子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提醒孩子多喝白开水,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夏天不在日光下剧烈运动,跑动之后要安静休息一会儿,预防中暑;家里常备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十滴水、人丹、暑症片等中药,以备不时之需。
·鼓励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吃饭不挑食,少吃零食和冰棍;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平时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家里的锅碗刀剪都要收好、放开水和插电板的地方想办法围起来让孩子够不着。
·家里的蟑螂药、老鼠药、洁厕灵等药物都收好,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并嘱咐孩子:这些东西不能吃,以防食物中毒。
·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减少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机会。如果迫不得已只能留孩子一人在家,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什么?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一个人在家不能做什么?并告诉孩子不能的原因。
·给孩子准备合适运动的衣、鞋,比如不要让孩子穿着拖鞋就出门到处跑。
·平时多嘱咐孩子两句,要求孩子出门前跟家里打声招呼,说好多久回来;隔段时间找一下孩子,以防走失。
·嘱咐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哪些游戏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比如:不要在摊位上爬高、不钻到别人的车里、不捡地上的东西吃、不在街上玩,走路的时候看车、慢慢走别着急、不猛跑、猛拐、过马路如何看红绿灯等),帮助孩子建立行为界限。
·鼓励家长给孩子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这个群体的家长往往认为“保险公司净是骗钱的”“能出什么事啊?用不着买保险,瞎折腾钱”。基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家长们对“办理保险”是毫不在意甚至持有敌意的。但恰恰这个群体最需要办理保险,因为他们享受不到城市的医疗福利,而且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果不办理意外伤害险,一旦出事,所有后果只能全由自己承担,这对辛辛苦苦打拼的他们来说,无疑会是一记重创;而保险是集众人之力解决个体一时之需,防范“万一”,办理保险之后,至少能在经济方面给自己留一道保障。
在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宣传工作时,可以通过以下各种各样的形式展开。
·采取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包括教师到摊位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家长会上的群体沟通讨论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孩子的安全状态、安全行为,及时地作出反馈,并据此对下一步安全教育计划进行调整。
·每天发放日常宣传页和在家长会上发放专题宣传页,内容可以结合孩子近期的安全状态和季节特征,如春秋预防疾病、夏季饮食卫生、冬季保健、免疫接种、办理保险等编写,起到提醒家长、或帮忙出点子的“帮手”作用。以发生在身边的事故为例,作为安全教育的契机,提醒家长怎么做就能避免这些问题。还可以请家长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什么预防的好办法,等等,由家长一起想办法来探讨解决。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成为合格的监护人,把安全按在自己手中,并为孩子树立起安全行为的榜样。
3.教师职责三
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哪些是危险的行为,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是安全教育的对象,也是活动和保证自己安全的主体。孩子这会还小,所以需要大人的关注。但他们是不断成长的,终会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生存,因此必须教会他们从小学会自我保护。正如前文提到: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自我保护的能力会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能够独立、面对困境不盲目自卑、面对挫折勇于承担和不轻言放弃——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教育组织内对孩子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养成遵守安全规则的习惯。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
①在常规教育中渗透安全意识
孩子的安全自护意识应该从日常的常规习惯培养开始。尤其是初进入机构的新孩子,或者是在每个新学期之初,孩子常规薄弱、对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并不十分清楚或是已然谈忘了,此时开展常规教育首当其冲。利用非正规教育“天然混龄”的优势,通过“以大带小”,促进新孩子和小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倡互相友爱,减少攻击性行为,巩固大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不对的,同时并需要长期监督、经常提醒、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教给孩子拿剪刀的正确方法、知道送玩具回家、半日活动结束之后评选“友爱宝宝”等,帮助孩子建立行为界限。
②在主题活动中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
根据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孩子感兴趣的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在安全领域范围内,全面均衡地展开。必要时可结合突发事件,把握引入教育的契机。如开展“放学了可以去哪里玩”“安全标识知多少”“奇怪的可乐”“我会洗小手”等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关注自身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并在不断的反复强调中形成习惯。
③发挥非正规教育机构的辐射作用,争取所在社区的支持,合力营造安全大环境。
非正规教育机构依托于社区而存在,是社区里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教师身负着宣传正确育儿理念的重任。包括:
① 与社区居委会建立联系,勤走动,多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表达幼儿安全需要重视的理念。
② 请社区工作人员、居民随时关注孩子,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清除、发现孩子做出危险行为立即制止。
③ 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不乱扔烟头,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教孩子抽烟等,建立文明社区。
④ 与社区居委会一起提醒和宣传家长:如果遇到危险情况,如何带着孩子逃生。
⑤ 对生活环境中的小小细节给居委会以善意的提醒,合力营造安全的大环境。比如,提醒社区居委会在社区里安放消防安全设施,加强对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日常维护,并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问问社区居委会在对社区周边环境的改造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堆放、下水道井盖的维修、交通警示标志的完善、不法商摊的取缔等有没有相应的举措等。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微观环境、咱们的非正规教育机构是中观环境,那么社区则可称为较大范围的宏观环境了,如果这个环境里的全体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有利于教育和安全的大环境,孩子的安全才真正有了保障。这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做好社会宣传,并主动与居委会、村委会及社区各方面沟通,以便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