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展连贯的教育活动

根据四环游戏小组积累的经验,比较适合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活动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室内集体活动、分组活动、户外活动、小分队活动、大型活动等。这些活动贯穿于日常活动中,相互之间的过渡、衔接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活动形式的开展。

1.室内集体活动

室内集体活动是组织幼儿活动时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是教师一对多的跟孩子沟通交流。这种形式有些类似于我们平时在中小学所见到的“上课”,但这两者却是有许多区别的。

对于我们面对这样一批学前孩子来说,用类似“上课”来灌输知识可是不行的,我们需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加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集体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活动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学儿歌、教折纸、游戏、音乐律动等多样的活动,下面的照片就是一个爸爸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活动可选择的场地:室内

适合的活动人数:10~20名孩子

活动要点:

室内集体活动的适宜时长为20~30分钟,而且需要根据所面对的孩子大小做调整(如果小孩子偏多需要适当压缩至15分钟左右)。这是因为3~5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尤其是在这种集体环境下,更不容易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在集体活动时,经常是孩子围成半圈,面朝教师,便于教师关注到所有孩子。孩子较多时也可以围成里外两圈,这时要注意高低的安排,避免视线遮挡。有时候也可以直接按照室内场地的安排,让孩子随意集中就座,只要保证孩子的视线都能找到老师就可以了。

一般从分散的情况下将孩子聚集起来(也就是集体活动的开始阶段),需要一个抓住所有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的老师会选择简单地大声说:“小朋友们都坐好了,眼睛看着老师”,这当然也是一种方法,不过在这里推荐一个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简单的小游戏(手指游戏、有韵律的儿歌等)来引起孩子注意。孩子自然会随着老师的游戏一个个被吸引过来。(手指游戏、儿歌等见资料包)

活动优点:一对多的交流,传达信息的效率较高。

活动缺点:不利于老师关注到个别孩子的情况。

2.室内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也可以成为区域活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活动,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组。这种活动形式更注重孩子的自由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进行的活动,比如画画、阅读、拼图等。几个孩子选择了同样的活动,这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组,每个组的活动可以是孩子独自地活动,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各组之间互不干扰,每个孩子又可以进行完一个活动之后换其他活动。

活动可选择的场地:室内(通过桌椅的摆放,自然形成不同的区域)

适合的活动人数:每个组依情况而定,但最好不要超过6个

活动要点:

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同时兼顾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自由选择活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选择的、他喜欢做的,而非教师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老师的意愿。比如孩子来了想要剪纸,而今天是有剪纸这个组的,那孩子可以去,不能因为老师觉得孩子画画不好就强令他去画画。但是,如果孩子一个星期都在剪纸,那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需要适时发挥,找到孩子长时间选择剪纸的原因、兴趣点,帮助他转移兴趣点。比如通过他剪出来的东西,让他来色彩拓印,进而可以转移到绘画上,或者找一本剪纸图画构成的故事书,孩子说不定就会喜欢。

自由活动不等于教师就不管不问。这里说的就是教师的指导问题。其实,分组活动因为教师面对的孩子数量少了,反而更是了解孩子,针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不同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教师需要对活动材料、希望孩子在这个组中达到的目标有个比较明确的定位。比如绘画,虽然3岁的孩子只是乱涂鸦,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去给小鱼吐个泡泡,添个水草,提交简单情节,而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画出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图画了。这也就要求老师平日里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才能提出适合于孩子的要求。

在这里,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一些区域中去,比如坐在美工区画一幅画,去和一个大孩子下棋等,而不是坐在旁边监工似地巡视,或者手插兜里,训训这个,说说那个的。通过教师自己的尽情投入,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模仿老师,也专心于自己正在做的事。

[示例]四环游戏小组活动计划节选——小组蒙氏活动计划

阅读组(杨老师):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给别的小朋友讲故事

绘画组:雪人

拼插搭建组(值班家长):百变积木、穿珠

自制玩具棋组(马老师):鸡毛蒜皮、跳坑

以上这个框里是四环游戏小组一次早上的分组蒙氏活动计划,可以看出,每个组会有一到两个主要投放材料或者是主题,这需要根据这一段时间孩子的水平及兴趣点来确定,要有连贯性并符合孩子发展水平。老师比较多的时候,每人可以专门指导一个组,便于深入了解及指导孩子的活动。老师人手少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巡视的方法了解每个组孩子的活动。另外,有些活动也可以采取室内集体活动和分组活动结合的形式,便于一些较困难任务的个别指导。

下图所示的就是四环游戏小组早晨的蒙氏分组活动的照片。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利用四张小桌子作为每个小组的活动“基地”,画画或纸工组、阅读组、拼插及自制玩具组各占其位,也就自然分成了不同的区域。

3.户外活动

处于身体迅速发育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充沛的精力,也需要大量的运动来配合其身体发展。一段时间的室内安静活动之后就需要出来活动活动身体,所以,户外活动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我们关注的这一农民工子女群体,本身因为粗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的身体运动方面也比较有优势,我们更需要取其长,补其短,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发展。

活动可选择的场地:室外

适合的活动人数:集体情况下20人左右,分散为小组后,每组可以在10人左右

户外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一些不用器材就可以玩的游戏,比如我们的传统游戏丢手绢、老鹰抓小鸡、吃毛桃、跳房子等,举不胜举。这样的游戏不仅好玩、方便开展,而且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建议老师们多多动脑开发出类似的游戏。再来就是一些简单常见的户外玩具,比如沙包、轮胎、球等,玩法多样,材料或玩具制作起来又简单便宜,很适合用来开展各种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可以有集体的,也可以有自由的活动,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具体安排。

4.如何开展户外活动及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

集体的户外活动有集体游戏和自由游戏两种。集体游戏可以是大家一起做操,以及一些大家可以一起玩的游戏,集体游戏中还可以有分组的形式,考虑到孩子年龄或者人数而分成几个组开展不同的游戏。自由游戏是孩子选择自己想要玩的户外玩具,分散开来玩耍。

①户外活动开始前应该首先让孩子热身(热身一般可以用一些简单易学的操来进行),将身体关节活动开之后,再进行一些活动量大、比较激烈的活动。

②进行游戏之前,需要跟孩子解说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提出要求要明确具体,尽量让孩子能够理解,这样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才不至于不知道怎么玩,或者发生不必要的摩擦。

③户外活动也应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孩子的体力有限,不能一直激烈运动。比如,在玩过老鹰捉小鸡这样奔跑量较大的游戏之后,可以让孩子们模仿小蝴蝶舒缓地慢飞,或者模仿小壁虎靠墙休息一会儿。

④户外活动,尤其是较激烈的活动之后,不应该让孩子立刻进屋,试着用首儿歌、手指谣等让孩子从兴奋转向平静之后再进屋,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室内外的活动中有个适应的过程。

户外活动之后,别忘了提醒孩子喝水哦!

[案例1]集体户外活动

孩子一起玩吃毛桃游戏:老师带着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一名幼儿做“吃毛桃”的,绕圈走动,大家一起说儿歌:“吃、吃、吃毛桃,吃得我心里怪难受。我走一走,我跳一跳,找个地方坐一坐”,说到这里的时候,吃毛桃的幼儿轻轻把屁股靠着另外一名幼儿的背上,这个被靠的幼儿问:“干嘛来了?”

“吃毛桃来了。”(吃毛桃的幼儿)

“怎么不在你家吃?”(被靠的幼儿)

“我家有狼”,说这一句,吃毛桃的幼儿赶紧跑,被靠着幼儿赶紧起身去追。如果没有追到,那就由被靠的幼儿当吃毛桃的开始新一轮游戏,若追到前面的幼儿则由吃毛桃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

这个游戏就是让孩子围成一圈,既能体验到集体游戏的乐趣,又能锻炼幼儿快速绕圈跑动,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适合3~6岁的孩子玩。

[案例2]户外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往往是孩子自己选择想要玩的户外玩具来玩,比如上面的照片上,妈妈老师带着孩子们将轮胎摆好,自然成了一条蜿蜒的路,孩子们或走或跳(双脚/单脚)通过这条路,就成了一种游戏。同时,旁边还有孩子在玩跷跷板、梅花桩、纸球、沙包等等。这种形式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往往很受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