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走近活动现场

一、开展简单的教育活动

对于刚刚起步的教育组织来说,布置了活动环境,动员了参与的家长和孩子之后,最难的就是活动的开展。而且在起步阶段,很有可能参与的孩子数量较少。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把活动开展好,如何吸引孩子及家长的兴趣,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等,都是开展活动之前会想到的问题,我们在这个阶段,就先从一些最基本的活动及其需要的教育技能入手,来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1.混龄教育如何开展

对于一个小规模的教育机构而言,一方面,资源限制了我们不会把孩子按照年龄分成几个班,而是大小孩子在一起活动;另一方面,混龄教育其实更能够让大孩子带动小孩子,让大孩子学会做榜样、分享、照顾弟弟妹妹。而小孩子则学会模仿哥哥姐姐的做法,对自己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不同年龄孩子们的互动,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们在这个家庭氛围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这部分简单的教育活动中,基本上是适合于混龄状态下所有孩子的,只是可能需要对大小孩子的要求不一样,对大孩子的要求应该高于小孩子。具体操作方法在接下来一些活动中再做说明。

[示例]请你跟我一起念——简单有趣的儿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这首儿歌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琅琅上口,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了解数字。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儿,大脚丫。

小青蛙,呱呱叫,专吃害虫护庄稼。小肥猪,胖嘟嘟。吃饱饭,睡呼呼。

小松鼠,尾巴大,轻轻跳上又跳下,我帮你,你帮他,采到松果送回家。

小孔雀,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衣裳,衣服干净又整齐,我们大家喜欢你。

小动物是孩子们喜爱的,这几个关于动物的儿歌简短、形象,十几个字,就将动物的特征说出来了。当和孩子看动物图片时,当和孩子一起去动物园时,看到这些动物就随口说出儿歌,让孩子将语言和形象对应上,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学会很多知识。

在说儿歌的时候,还可以配合动作,一起表演,比如小兔子的儿歌,就让孩子把两手举到头顶当耳朵,说到蹦蹦跳跳时就学着双脚跳,生动有趣。

在前面论述教师角色及职责的过程中提到过,作为教师在活动之初至少应该掌握一定数量的儿歌、故事等。这是因为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诵读儿歌本身就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儿歌或是童谣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跟孩子们一起念儿歌,通过形式的变化及与其他活动形式的结合,就是非常简便的且易于开展而又有趣的幼儿活动。

手册配套的资料包中有相当一部分儿歌,是经过四环游戏小组多年实践证明适合于面向流动或农村儿童开展活动的。孩子们念起儿歌来,不管大孩子小孩子,都非常开心。有些儿歌还可以配上动作,边说边动起来,动静结合,避免了教师单一枯燥的说教。

儿歌的用途还不止如此,在进行一整天的活动过程中,两个不同活动之间的衔接就可以用儿歌作为过渡环节。比如,户外活动结束,孩子们肯定不能一窝蜂全挤进屋里去(这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部分孩子先进屋的时候,剩下的孩子就可以组织起来一起念个儿歌。而在屋里先坐定的孩子,也可以用个儿歌来集中注意力。

2.如何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是非常容易开展而又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为以后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先简要介绍几个阅读的形式,在活动的初期都可以开展起来。

(1)阅读角

阅读角,顾名思义,是在活动室中专门开辟的孩子看书的地方,也可以说是阅读小组、阅读区等。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想要看的书籍,教师只需要在孩子们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予孩子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家长们也可以在这里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阅读角通常只需要安放一个小型的书架,投放大约20本的书籍(数量依照孩子们的现实情况来考虑),孩子们来到阅读角就可以自选图书来读。

阅读角的书籍投放有几个注意的点:

·因为混龄的问题,所以,投放的书也需要有年龄分层。既有五岁至六岁大孩子能够自主阅读的绘本或者拼音故事,也要有三岁四岁孩子们可以看懂的简单图画书。

·书籍应该做好相应的标签(比如,柜子的某一层上有一个三角形,这一层摆放的书上也贴上三角形的标记)便于孩子们在看完书后知道放回到哪里。这样也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收放习惯。

·在阅读角的教师指导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方面,要给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孩子先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对故事有大致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体会与成人一起阅读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混龄的作用,让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弟弟小妹妹讲故事,或者是在一起的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挑选的故事书。

(2)集体阅读

这里的集体阅读有多种形式,一种是手头有一本图画书,教师或者是孩子根据图画,面向全体来讲述这本书里的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可以试着让孩子们看看图画上画了什么,有什么角色或形象,他们在做什么,画面表现出故事情节怎样进展,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另一种是没有书本辅助的,而是更多地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可能就更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表达不同情绪的不同声音、模仿角色的动作、表情等。这样有助于孩子发挥想象力,理解故事情节发展。

还有一种是表演性质的,故事的角色分别由教师或者孩子担任,通过表演这种活泼的形式将阅读变得更有趣。

(3)亲子阅读

亲子活动一般提倡在家里进行,例如,每天睡前父母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跟孩子一起看个故事,或者给孩子讲个故事。在活动室里,如果家长有时间,也可以挑本儿书坐下来跟孩子一起阅读。亲子阅读是非常好的亲子互动与沟通方式,在无形中能够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爸爸妈妈讲故事,一方面,让家长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对孩子所起到的影响,也有助于提高家长们的育儿自信。另一方面,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更加喜爱阅读。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过程。

3.自制玩具最有趣——孩子自由活动的开展

玩具是孩子亲密的伙伴,是孩子认识、探索世界的第一本无字的教科书。现在市场上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成品玩具,这些成品玩具有多种多样的造型、灵活多变的玩法,吸引着家长和孩子。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些花钱买来的、看似非常精致的玩具才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相反,比起成品玩具,自制玩具具有材料易得、经济方便、可操作性强、容易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等优点。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家长都倾向于自制玩具,非正规教育更应该发挥自制玩具的优势,让孩子们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材料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开办游戏小组前期,先准备好一些自制玩具,让孩子们有的可玩,而且玩的有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四环游戏小组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理出一套适合于孩子们操作的材料。这里仅列举出几个,说明一下使用自制玩具的一些要点。其他的详见资料包。

①户外玩具之沙包

孩子可以通过练习抛、接沙包等动作,提高其上肢动作的准确性及合作游戏的意识。

制作材料:布头、针线、豆、米、沙等(这些材料简便易得,而且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们自己小时候也玩过)

制作方法:将布头裁剪缝制成六面方包,内装豆、米、沙等。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一个抛接器,面对面互相抛接沙包。可乐瓶剪成漏斗形抛接器。

沙包的玩法多种多样,可以投、夹、抛,还可以悬挂起来,纵跳起击沙包,也可以在包上缝一根绳,提着踢包计数。

还可以进行沙包投准、自抛自接包、两人近距离抛接包、顶包、夹包、掂包、抓包等游戏。

适宜年龄:3~6岁

②室内玩具之民俗拼图

拼图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对整体图像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初步了解民俗图案。

材料准备:照片、彩打图案、剪刀等。

制作方法:把彩色图案(可以是旧挂历的民俗图案等)切割成几份,可以是不同的几何形,如果图案原料的底比较薄,也可以粘贴在硬纸板上。

玩法:先观察完整图形,再将各个小块打乱顺序,之后逐一拼摆,直至拼出完整图。

适宜年龄:4~6岁

以上仅仅是室内和户外自制玩具的两个例子,在资料包中还有一些玩具自制的例子,都可以做出来提供给孩子们玩耍。老师和家长们也可以集思广益,自己开发出更多、更好玩的玩具提供给孩子们。